APP下载

浅谈园内自然资源在美工区活动中的有效利用

2019-01-12文钱羽晨

好家长 2019年3期
关键词:涂色颜料玩法

文钱羽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需要和发展水平,将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作为幼儿发展的重要资源。”幼儿园里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那么如何有效利用园内的自然资源,使其成为班级区域活动中的材料呢?本文以美工区为例,浅谈我园自然资源在美工区活动中的利用现状。

一、利用自然资源丰富美工区的物质环境

(一)丰富的区域环境

皮亚杰曾说:“幼儿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而美工区活动正是一种让幼儿在区域中自由、自主地与各种材料交互作用,从而获得发展的活动形式。将幼儿感兴趣的常见自然资源融入区域环境的创设中,能激发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也能让幼儿积极关注身边的自然资源。

在美工区里,我精心构思每一面墙,希望这里能成为幼儿大胆创作、展示自我的平台。我们一起制作“树叶风铃”,幼儿负责挑选出同一特征的树叶,我负责串风铃,再把做好的“树叶风铃”挂在区域的屋顶上;“创意墙”上的鞋盒里摆放着幼儿制作的纸卷树,他们给纸卷刷上棕色,做成树干,又精心挑选出中意的树叶贴在树干上,鞋盒里还摆放着他们用树叶、树枝、木片、轻质泥、毛根、纸杯等材料制作的树叶娃娃。虽然这些作品算不上精致,但融入了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幼儿参与到环境的创设中来,感受到了创作的满足与欣喜,也激发了他们再次创作的欲望。

(二)丰富的区域材料

园内丰富的自然资源的加入让美工区焕发出更多的活力,丰富的材料刺激着幼儿游戏的灵感,他们的思维在材料直观感受的刺激下,孕育出了许多创意之花。

【案例一】午后,我带着幼儿们来到户外场地,围坐在一棵香樟树下休息,零零散散的树叶飘落在我们脚边,幼儿捡拾了几片树叶开始了他们的游戏。恬恬说:“你要买我的冰激凌吗?”琪琪笑着说:“嗯嗯,给你钱!”说着,她模仿大人的买卖行为进行游戏。另一旁,毅毅的小拳头里攥着满满的树叶,突然他往上一洒,树叶从头顶散落下来,大家惊喜地“咯咯”笑着。看着幼儿们和树叶玩得如此欢快,我思考着:为何不把这么有趣的树叶带回教室呢?于是,我带着幼儿们在园内捡拾落叶。“老师,你看!我捡到的树叶好漂亮,是红色的!”“这上面怎么有个洞洞啊?”“老师,这片叶子好大呀,像小船。”幼儿在捡树叶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奇思妙想。

秋天的落叶是大自然馈赠给幼儿最美好的“玩具”,在捡拾落叶的过程中,幼儿会不由自主地去观察,并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二、利用自然资源丰富美工区活动的内容

(一)结合颜料,升级颜色新玩法

美工区活动中最传统的涂色活动在树枝、树叶的刺激下,进行了升级。幼儿不再满足于在纸上涂涂画画,他们开始给树枝、树叶“穿新衣”,用毛笔或是刷子蘸上颜料,然后在树枝、树叶上涂色,当幼儿发现新材料——喷壶时,他们又开始升级新玩法了。

【案例二】幼儿园里有几棵小树枯死了,我们把树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菲菲看到后开心极了,提议要给小树涂上漂亮的颜色。我一听,这个主意还不错,于是采纳了这个建议。菲菲邀请了萱萱及其他小朋友参与到活动中来,大家帮忙拿来围裙、颜料、盘子和画笔开始涂色,一开始幼儿们都集中涂树干的下半部分,昊昊说:“老师,树太高了,上面的树枝怎么涂呀?”我没有直接回答,其他小朋友也议论纷纷。这时菲菲说:“可以站在凳子上涂呀!”我点点头,夸她想出了好办法。

菲菲结合颜料,提出了给大树涂色的活动,而在这次简单的涂色活动中,幼儿的社会性也得到了发展。比如,菲菲用礼貌的邀请,带同伴欣赏大树的方法吸引同伴一起游戏。昊昊发现树太高,提出上面的树枝该如何涂色的问题,幼儿们会一起讨论,直面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法。

【案例三】小俞看到架子上有几个装着颜料的喷壶,问道:“老师,这个我家里也有,是浇花用的,可是这里面怎么装着颜料呢?”看到她对喷壶感兴趣,我向她介绍说:“你先挑选几片叶子铺在纸上,再用喷壶对着它们喷颜料,你试试看。”小俞按照我说的,在纸上铺好叶子,再用喷壶对着叶子喷,很快叶子被颜料覆盖。当她拿起一片叶子时,看到纸上出现了这片叶子的轮廓,她有些激动地说:“老师,你看纸上有叶子了!”我点点头,说:“你还可以把手里的叶子印在白纸上。”当她在纸上进行叶子拓印后,看到纸上有片彩色的叶子时,又感叹道:“哇!好漂亮!”她迫不及待地向小伙伴介绍了这个新玩法。

当幼儿发现我投放的新材料时,我向她介绍了材料的用法,激发她使用新材料的欲望与兴趣。在我的提示下,她进行了尝试,并在探索中有了收获。

(二)结合辅助材料,升级手工新玩法

手工活动也是幼儿很感兴趣的活动之一。收集来的树叶、树枝可以给幼儿带来了不一样的直观感受,他们有的说:“树叶像小船。”有的说:“我会用树枝做雪人的手臂。”还有的说:“树叶像小女孩的裙子。”这些奇妙的感受触发了他们灵感的触点。

【案例四】熙熙在美工区拿起一张圆形硬纸板放在自己脸上比着,我说:“这个真像娃娃的脸,我们可以给它添上眼睛、嘴巴和鼻子哦。”幼儿们挑选了橡皮泥,给自己的娃娃脸上做了眼睛和嘴巴。在我的引导下,大家又给自己的娃娃做起了头发,思涵挑选了两片银杏树叶,说:“这个好像两条辫子呀。”昕俞也挑了两片银杏树叶,跟着做起来。熙熙则挑了一片银杏树叶贴在了娃娃的额头上。思思挑了两片尖尖的树叶,说:“我要做怪物的耳朵。”这时,熙熙拿起一根雪糕棒,问我:“老师,这个用来做什么?”我说:“可以用来做娃娃的身体呀。”其他的幼儿也用雪糕棒给自己的娃娃贴好了身体,然后再用扭扭棒绕在“身体”上,做成了娃娃的手。这时,熙熙又说:“我做的是个老头哦,再给他做个胡子。”于是,熙熙挑选了两片一样的尖尖的树叶,贴在娃娃嘴巴的上面。幼儿拿着做好的娃娃,爱不释手。

幼儿想象力的大门被树叶形状的直观感受打开了,他们把树叶做成了小姑娘的辫子、老爷爷的胡须和小怪物的耳朵。在活动中我又借助雪糕棒、扭扭棒等便于操作的材料,支持他们的艺术创造。他们在自主表达创作的过程中,把作品变得更形象生动、富有童趣。

【案例五】童童挑选了一片类似椭圆形的树叶,抹了些糨糊贴在了白纸上,接着又拿了一片枫叶贴在后面。我对他说:“童童,你用树叶贴了什么呀?”他抬起头,认真地跟我解释说:“这是鱼啊,我家里养的鱼,你看,它的尾巴可漂亮了!”旁边的几个幼儿听到我们的对话,也感叹道:“哇!真的好漂亮啊!”他们也开始模仿起来。

不同树叶的形状带给幼儿不同的感知体验,而这些感知体验则刺激着幼儿们的认知经验,让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生活中积累的经验触发了幼儿手工创作的灵感。于是,在童童眼中,椭圆形的树叶就像是鱼的身体,枫叶像是鱼的尾巴。

三、教师适时介入以促进园内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

在美工区活动中,教师应扮演好观察者的角色,成为幼儿的参谋和助手。正如《纲要》中所提及的“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我们去观察,是为了准确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与表现,并及时分析,给予适时、适度的帮助,从而促进幼儿更好地与材料进行相互作用,获得发展。教师要善于观察,善于捕捉幼儿的创造火花。

【案例六】在共同欣赏了绘本故事《落叶跳舞》之后,幼儿对故事里由落叶拼贴成的落叶娃娃很感兴趣。毅毅问我:“这个怪物娃娃真的是树叶做出来的吗?”为了让幼儿一探究竟,我请他们来到美工区,自己动手试一试。毅毅从篮子里不停地挑选树叶比画着,貌似都不太满意,我忍不住问道:“你准备拿树叶来做什么呢?”毅毅说:“我要做小兔子的耳朵啊。”我追问道:“小兔子的耳朵有什么特点呢?”毅毅答道:“是长长的。”毅毅似乎明白了什么,重新在篮子里寻找树叶,不一会儿,他举着两片细细长长的树叶给我看,说:“老师,我找到了!”接着他用小手指在树叶上沾了些糨糊,再把树叶贴到方形硬纸板上。完成后,毅毅拿起了勾线笔给小兔子添画了眼睛、鼻子、嘴巴和胡须。

讲绘本、听故事是幼儿喜欢的活动,利用这样的方式把树叶拼贴的玩法介绍给幼儿们,在欣赏故事人物时激发幼儿的兴趣,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毅毅创造性地提出要用树叶做成小动物的耳朵,看到他没有目的地挑选树叶时,我帮助他抓住创作的灵感,与他一起讨论动物耳朵的形状,讨论过后,毅毅准确地抓住了该动物耳朵形状的特点,选择了合适的树叶。可以看出幼儿的生活经验比较丰富,也善于观察,能够利用树叶形状和动物耳朵形状相似的特点,进行创作。

幼儿总是热衷于给树枝涂色的游戏,考虑到幼儿的活动形式比较单一,我找到了一些树枝的手工作品,和幼儿们一起讨论树枝还可以怎么玩。最后,我们用这些彩色的树枝做成了风铃的架子、作品的画框,还把树枝裁成长短不一的规格,在硬纸板上进行拼贴画的创作。幼儿在我的提示与帮助下,突破了给树枝涂色的单一玩法,产生了很多奇思妙想,也让这些树枝获得重生,并再次利用,发挥它的更多价值,同时也做到了物尽其用。

幼儿园里自然资源的教育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我将这些自然资源投放到美工区活动中,丰富区域的环境与操作材料,让幼儿在被自然环绕的环境中获得熏陶与激情,在与自然材料的互动中获得感知体验与创作灵感。美工区活动,既方便教师观察、了解每个幼儿的游戏情况,及时提供个性化的帮助与引导,让幼儿更好地与自然材料进行互动,在自然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的基础上,让幼儿获得能力的提高与发展。

猜你喜欢

涂色颜料玩法
打翻了颜料瓶
在颜料中乘风破浪
涂色
零跑的新玩法
涂色
涂色
涂色
鸡蛋托的创意玩法
TPP的新玩法
颜料抹在了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