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校本、研修结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2019-01-12山东青岛市市北区北仲路第一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19年32期
关键词:骨干教师研修研讨

山东青岛市市北区北仲路第一小学 苗 洁

积极推进校本研修、创建学习型学校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的重要保证。本着“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快乐研修”的教师发展理念,在开展校本研修的工作中,我们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校本为基础平台,以师德教育和“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为重点,挖掘教师的潜能,激发教师的热情,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在探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一、建立健全校本研修组织,形成高效运转的校本研修机制

享受着教育的幸福,就多了一份创造的激情;享受着教育的幸福,就会把每一种困难看成是磨炼;享受着教育的幸福,就会把校园变成追求卓越的教育梦工场!本着“以人为本、以校为本、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本”的教师教育工作理念,顺应时代发展的新需求,学校校本研修的目标定位是:以教师的共同发展促进学校的发展,引导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快乐工作、快乐学习、快乐生活。为了加强校本研修工作,更新教师培训观念,建立教师培训长效机制,我们把开展校本研修列入学校工作计划,纳入目标管理,使校本研修成为学校、教师常规工作,融入教书育人工作之中。为了确保校本研修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学校成立了以校本研修工作第一责任人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师教育的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主任和各教研组长为组员的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建立了“领导小组—骨干教师—教研组—学科教师”梯级运行网络,注重过程管理和评价,按“学习反思—讨论交流—智慧共享—实践创新”的研修模式,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全体干部教师本着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与时俱进、分工合作、责任落实,有力地促进了研修工作顺利开展。

二、构建三位一体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全方位开展校本研修活动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校本研修的三大要素,为全方位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学校着力构建了“习得性、交流性和发现性学习三位一体”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1.专业引领——习得性学习

定期邀请专家导师们积极参与学校的校本研修、校本教研、校本科研、家长学校、德育教育等研讨活动,使业务指导更具针对性、实效性、人文性。同时学校还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料、校园网站、微信平台等有利的物质条件,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科学教育理论及掌握教科研信息,从而使教师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

2.同伴互助——交流性学习

交流是思想与思想的沟通,是智慧与智慧的碰撞,在交流中会生成更多的思想和智慧。学校开展了教师论坛、教师读书沙龙、主题研讨等交流活动,通过校内这个平台引导教师进行对话交流,为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共享和专题研讨搭设平台。

3.个人反思——发现性学习

教师的工作需要发现,教师不仅要发现教材和学生,也需要发展他人与自己。学校通过“课前课后反思”和“教学质量反思”,引导教师及时记录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的反思,积累教育教学经验教训,帮助教师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寻找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从而找到改进的切入口。

三位一体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促进了“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个人反思”的有机融合,增强了研修的针对性,提高了研修的实效性。

三、搭建校本研修平台,促使教师在行动研究中提升专业水平

1.以“优化课堂教学”为着力点,以“课例为载体的校本研究”为切入点,开展“备—说—听—议—思—行”循环推进式教学研讨活动

校本教研重在研修,研即研究改变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修即修行专业技能和专业行为。着力于“研”,各教研组在每次的教研活动中围绕研修主题,结合课堂实践,把实践中的疑问、困惑进行归纳、筛选,组织交流讨论,使教师沿着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这一互联互动的螺旋式的渐进过程,求得问题的解决。

(1)轮值教研,搭建自主研讨平台

为了更好地调动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协作性,群策群力地开展教研活动,学校组织教师开展轮值教研活动。教研组长率先开始,教师们依次参与,制定方案、轮流主持。教研重心下移,使教师自下而上从配角走上主角。

(2)错级教研,纵向拓展研讨空间

根据学校年级平行班较少的实际情况,运用“错级教研”策略,构建了“小教研”“大教研”双轨并进的教研模式。“小教研”——以教研组为单位的常规教研;“大教研”——以学科组为单位的问题聚焦驱动,围绕重点核心问题或专题,使教师的个人反思、群体的同伴互助和专业人员的专业引领有机融合,形成和谐共力,使研究不断拓展、深化。

(3)片级教研,横向延伸交流研讨

实施开放共研的教研策略,加强校际的合作交流。学校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加强了校际的合作交流。“请进来”——邀请兄弟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参与学校的研讨活动,合作交流,互助共研;“走出去”——参与兄弟学校的教学研讨活动,汲取精华,拓展思路;“校际联动”——开展校际的教学研讨活动,结成“资源共享,互动共进”的教研联合体。开放的校本研修,通过有效的整合与互动,拓宽了研修渠道,拓展了教师的教学思路,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多元发展搭建了平台。

2.以“读、品、思、悟系列活动”为主线,以“问题”为牵动,开展反思性读书研修活动

学校从实际出发,以教师读书协作组为依托,组织教师开展了“个人每日一读,组内每周一读”“教师读书在线20分钟”“每周一张阅读卡”和每月一次的“读书沙龙”系列读书活动。大家围绕所读文章认真阅读、品味、思考,经过初读、再读、深读三个阶段的一书多读,联系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了反思、交流、碰撞。学校在研究的过程中还注重了基于问题的读书活动。教师们在教育教学中发现了问题,产生了疑问,带着问题读相关的著作、文章,从书中受到启发,解决问题,发挥了读书的作用。读、品、思、悟系列读书活动,让教师们牵手共同走进了精神家园,开阔了视野,充实了精神,激活了思想,丰富了情感,让读书成为教师的第二课堂。

3.全面启动“青蓝工程”“骨干教师发展工程”,逐步落实中青年教师发展的长效机制

为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使青年教师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师德、教学艺术和教育管理能力的同步提高,为新教师入格、骨干教师升格、名教师风格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学校全面启动了“教师发展——青蓝工程”。学校聘请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中年骨干教师担任导师,有目的地选取培养对象作为结对徒弟。同时,组织发动青年骨干教师成立“同伴互助手拉手发展组”。学校坚持“五个一”研修工作宗旨,即“一次结对仪式”,根据新学期人事安排,本着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原则,确定新学年师徒结对名单,举行青蓝工程结对仪式;“一签”,签订“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协议书,使教师明确青蓝双方工作职责、任务;“一手册”,做好成长记录;“一汇报”,学期末执教一节汇报课;“一考核”,学期末由学校“青蓝工程”考核小组验收考核,总结表彰。

为了更好地构建教师的发展平台,我校以教师可持续发展为主线,继“青蓝工程”后又启动了骨干教师发展工程。即压担子——鼓励骨干教师制定自我成长规划,建立骨干教师发展档案,实施“四个一”工作年度考核目标,真正激活教师成长的内动力。结对子——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搭台子——定期开展教学汇报展示活动,为教师搭建施展自己的舞台。以“参与三种课、反思交流、互动研讨”“研究实用策略、营建高效课堂”为主题的校本研修活动中,骨干教师执教示范课,积极参与校本研修活动,较好地发挥了示范辐射的效应。

实践证明,促进教师成长,研修结合是一条有效的策略。只要我们认真去思考、去实践,在研修中行动,在行动中研修,一定会收获智慧、收获快乐、收获成功,让每一位教师都能看到自己成长的轨迹。

猜你喜欢

骨干教师研修研讨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朗智无界 盛享未来——与朗盛聚合物添加剂业务部的深入研讨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二)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水运发展与专业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华容将评选100名骨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