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伦理教育
2019-01-11侯文俊
侯文俊
[摘 要] 分析当前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不良信息伦理的主要表现,从营造创良好的社会信息环境、提高大学校园的信息服务质量、完善大学信息伦理教育的教学内容及加强学生的自身伦理教育等方面总结提高大学生信息伦理素养的途径。
[关 键 词] 信息伦理;信息服务;信息环境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1-0172-02
互聯网环境下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也时刻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人们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往往较为关注它对人、社会及环境的正面影响,却忽略了它的负面影响。大学生容易接受新事物,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未完全形成,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对是非标准的判断还不完全成熟,若缺少了正确的指导,他们就会很容易迷失自我,一系列新的伦理问题就会显现出来,这就需要学校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教育。大学生肩负着传承文明、建设祖国的重任,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将直接关系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网络新环境下加强大学生的信息伦理道德教育对调节大学生在信息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培养他们的理想信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信息伦理道德教育是伦理道德教育的延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一、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不良信息伦理的主要表现
(一)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不强,辨别能力不高
低俗的语言诽谤、可怕的人肉搜索、个人隐私的曝光或者叫卖、偷拍视频的传播等违法行为,不时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由于大学生网络法律意识不强,一旦进入互联网的虚拟空间中很容易迷失自我。面对网络上形形色色的侵权行为,他们往往束手无策,不知道合适的处理方式和解决途径,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权益的意识不强。面对那些凭空捏造、夸大事实、制造恐慌、信息造假、恶意营销等不良行为,许多大学生由于自身的是非鉴别能力和道德约束能力比较薄弱,很容易成为网络信息污染的牺牲品。
(二)大学生缺乏信息保护意识
现实生活中,不少学生在领取快递后将写有个人信息的信封直接扔掉,说明相当多的学生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不强,不懂得隐私权保护及个人信息保护。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许多服务行业,经常被要求提供个人信息,同时计算机管理系统也保存了用户的使用记录,但对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强,这就容易使个人信息通过网络外泄。社会上个人信息泄露现象、侵害个人信息的行为时有发生,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一般的信息作品都是有知识产权的,使用这样的信息作品都应该尊重作者的著作权,但是对涉及信息保护的知识产权的概念、范围、性质及特征等基本知识,许多大学生知道的并不多。盗版软件的使用、网络信息资源的不合理使用在大学生身上时常发生。
(三)虚拟空间存在失范的现象,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虚拟空间是现实空间在网络环境下的延续,与现实空间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在现实空间,人们的行为活动会受到法律、伦理道德及周围环境的限制、约束和影响,比较容易规范。然而在虚拟空间,人们往往以虚拟的身份出现,虚拟身份往往还是多个,不同平台身份不同,在心理上,许多人认为自己不会被别人辨识到自己的现实身份。因此,许多现实生活中不敢随意而为的行为在虚拟空间却时有发生。这种虚拟空间的失范行为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一些不安定因素。
(四)大学生容易受到网络信息垃圾污染
传统媒体和出版,如图书、报纸、期刊、广播和电视等,从内容组织、内容审查到内容制作方面都有严格的规范和程序。而新兴的网络媒体虽然也有监管,但是网络技术发展迅速,特别是自媒体时代,监管不可能无处不在,监管的速度很难跟上信息发布的速度。这样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就利用网络监管的空白或者缺陷,发布一些无从证实的传闻、流言、谎言等不健康信息。这种高速度、无理性、大范围传播的网络垃圾信息带给大学生的污染是不言而喻的。
二、提高大学生信息伦理素养的途径
(一)营造良好的社会信息环境
信息网络伦理道德建设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关部门要着力建立健全社会信息服务体系,保障公民的信息保密、使用及传播等权利,还要加强网络方面法律法规的建设与普及,运用法律的手段对网络进行监管和疏导。网络监管有其特殊性,因此,在信息立法和加强网络行为管理时,我们不能因循守旧,不能完全按照传统模式,应充分考虑信息网络技术的特点及其在使用传播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和新内容,尽可能制定出行之有效的、针对性强的网络信息管理法律和管理办法。应由司法专家、网络信息专家及社会伦理专家协同合作,制定出符合实际便于操作的法律条款和管理办法。除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外,还要帮助学生了解与信息活动有关的法律法规,培养他们遵纪守法的观念,培养他们在信息活动中的良好意识与行为习惯,将信息行为的伦理道德要求转化为他们的内在要求,还要培养他们维护信息活动正常秩序的社会责任感,坚决抵制不符合信息伦理道德规范的行为。
(二)提高大学校园的信息服务质量
先进的信息实施设备是信息伦理道德教育的基础,能够为大学生信息伦理道德教育提供物质保障。近年来,虽然各大学都投入了大量资金建起了较高标准的校园网、多媒体教室、多功能报告厅等。但大多数教学仍在传统课堂中进行,造成现代化设备资源的大量浪费。不少学生更多的时候只是这些教学设施的旁观者,不能充分利用或者选择条件较好环境去进行信息实践活动,从而他们良好的信息伦理道德形成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因此,笔者认为,高校管理者在配置教学设施时,应在满足学校教学和管理的基础上,考虑到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让其能够充分享用先进的教学设备,为学生创造良好便利的条件,从而抑制各种不良网络行为,这对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伦理道德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要加大技术的保护,保障大学校园绿色上网。网络环境下,信息伦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而出现的,人们已经认识到从技术上解决信息伦理问题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正确认识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也是加强信息伦理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采用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结合高效的网站安全过滤引擎,实现对互联网垃圾信息的过滤,为大学生提供安全的网络信息环境。通过对违法有害信息进行筛选和過滤,禁止不良信息搜索等措施,为学生的成长提供科学、健康的信息学习环境,让互联网真正起到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积极作用。还应采取先进的技术手段,对高校上网环境进行必要的技术控制,努力创造一个洁净的网络空间,对失范行为进行防范、监控与反击,防止不良信息影响大学生的成长。
(三)大学要完善信息伦理教育的教学内容
设定信息伦理教育内容是完成信息伦理教育任务和实现信息伦理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保证。(1)传统伦理是信息伦理建构的文化渊源,在信息伦理教育中传统道德教育仍必不可少,是其重要的内容。(2)让大学生了解与信息活动有关的法律法规,培养他们遵纪守法的观念,养成在信息活动中遵纪守法的意识与行为习惯,将社会对信息行为的道德伦理要求转化为自己的内在要求,主动维护信息活动的正常秩序,承担自己应担负的责任,对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网络行为坚决予以抵制。(3)加强学生信息安全的教育,使大学生切实学会保护国家的信息资源,维护国家和民族各方面的利益。(4)培养学生的伦理道德判断能力,使学生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去分析信息,判断是非,自觉选择正确信息,同时正确抵制不良信息。(5)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素质,排解心理障碍,使大学生以理智的态度正确处理网络交往等问题,正确认识网络世界,了解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差距,让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中找到真正的自我。
(四)加强大学生自身的信息伦理教育
自我教育是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方式。因此,大学要注重引导大学生进行自身的信息伦理教育。(1)加强学生的责任感教育。一个人有了责任感,就会以天下为己任,勇于承担责任、接受挑战,同时会激发出自己的创造潜力。大学生理应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对学生进行网络伦理道德教育的核心是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自觉承担社会责任。(2)培养学生的网络自律,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通过自我反省、自我批评,克服自己的陋习,加强自我塑造、自我约束,并在学习实践中不断地改造、完善自我,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身的信息伦理道德水平,实现虚拟活动自律,逐步形成伦理道德行为上的自我控制能力。(3)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伦理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的作用,提高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帮助学生学会提炼有价值的信息,抵制信息污染。
参考文献:
[1]范益民.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失范教育的法治化思考[J].学术探索,2006(1):54.
[2]彭玲玲.高校教师信息伦理道德建设的研究[J].高校后勤研究,2010(3):51.
[3]赵燕,张赟.新媒体时代加强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教育简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7):67.
编辑 赵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