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知识普及读本》(第二版)
2019-01-11刘石成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 编著中国金融出版社2017年5月(第二版)
财商(FQ),即金融智商,是人们认识、创造和管理财富的能力,也就是一个人与金钱打交道的能力。对于现代的社会人而言,财商是与智商(IQ)、情商(EQ)并列的不可或缺的素质;对于中学生来说,财经素养也是必备的素养之一。现行高中必修课程“经济生活”多处涉及金融知识,所以,对于中学政治教师来说,就应系统地学习并掌握金融方面的基础知识。由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牵头组织编写的《金融知识普及读本》(第二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与公众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金融基础知识,能够为中学政治教师的课程教学工作提供有益帮助。
《金融知识普及读本》(第二版)共十二章,第一章介绍人民币及人民币防伪与反假,阐述怀疑是假币时如何处理的问题,与《经济生活》教材中第一课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相联系,可拓展纪念币、残缺及污损人民币兑换、真假币鉴别和人民币反假等与生活相关的经济知识。第二章介绍利率、存贷款和存款保险制度,涉及国家的货币政策,与第一课的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第六课第一框“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有密切联系,还能拓展个人存贷款业务的办理这一知识。第三章讲国库收支与国债,与第八课第一框“国家财政”、第六课第二框中的“国债”相联系,可拓展国库收支方面涉及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内容。第四章是人民币汇率与外汇市场,与第一课第二框中的“外汇”相联系,可帮助教师进一步了解外汇的概念及特征,汇率的概念、种类及标价方法,人民币汇率,外汇市场和外汇管理,拓展个人外汇业务的相关知识,进而更深入地剖析汇率变动及其影响这一高频考点。第五章介绍反洗钱,可作为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的拓展内容,引导学生防范洗钱活动,增强法治意识。第六章介绍支付结算,与第一课第二框中的“信用卡与支票”相联系,可拓展新型支付渠道、银行结算账户的开立与使用,以及银行卡使用常识。第七章是征信,可作为“信用卡”“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拓展知识。第八章讲的是理财,与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直接相关,可拓展理财风险的防范这一知识。第九章是个人金融信息安全,可作为第六课第一框中“商业银行”的拓展内容。第十章是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业务与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相联系,其中互联网支付可联系货币的职能,可拓展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监管与自律的内容。第十一章普惠金融,可联系第四课第二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拓展小微企业获取金融服务渠道的内容。第十二章介绍金融体系相关内容,可为第一课讲货币政策时提供“中国人民银行”这一拓展内容,以及第六课中的“商业银行”提供金融机构体系的拓展内容。最后,该读本的附录部分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和《征信业管理条例》《存款保险条例》,为前面的阐述提供法律依据,也可为教师的教学提供相关法律素材。
作为中学政治教师教学辅助书籍,《金融知识普及读本》(第二版)具备以下优点:一是理论性强。正如前文所言,《经济生活》模块涵盖大量金融知识,该读本中的金融基础理论与中学政治教材的金融知识高度契合。教师学习该读本,有助于完善自身金融知识体系,掌握教学必备的金融基础理论,在讲授相关知识点时可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二是可读性强。该读本在解读某一金融知识时,选取了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将金融概念与现实生活相结合,通俗易懂。如在第二章介绍存贷款时,利用日常理财会遇到的问题:“存款分为哪些种类?”“各类贷款的申请条件是什么?”“怎样存款才能在满足生活需要的同时带来最大的收益?”激发读者求知欲,阐述知识点时层层递进,易于读者理解。三是操作性强。如在介绍“如何防范银行卡犯罪”的内容时,举出现实案例,再给出相应的提示与措施,可为教师提供相关教学案例资源。四是专业性强。该读本由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牵头组织编写,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条法司、货政司、货政二司、金融市场司、金融稳定局、支付结算司、科技司、货币金银局、国库局、研究局、征信管理局、反洗钱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为本书提供了翔实的材料,并对修订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中国金融出版社编辑部对本书进行了悉心审校和编排。五是呈现形式丰富。该读本综合运用图片、关系图、表格、公式、案例、专栏等形式全面解读知识点。
《金融知识普及读本》自出版发行以来反响良好,受到金融同业及金融消费者的认可,在开展财经素养教育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当前,中学生财经素养教育对一线中学政治教师提出了更艰巨的任务和更高的专业要求,中学政治教师阅读该读本,有助于丰富金融知识储备,培养财政与金融思维,提升专业能力,推进财经素养教育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