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新思考
2019-01-11李春景
□李春景
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下的教育热词,内涵的解读上逐渐形成更多共识。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细化为人文底蕴、 科学精神、 学会学习、健康生活、 责任担当、 实践创新等 “六大” 方面。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 我们需要围绕核心素养展开和推进教学设计, 进行全面教学调查、 强化学生学习实践体验、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这样才能有效落实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目标。
一、注重教学调查,凸显主体教学意识
教情调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深入教材,深度解析教学内容,对照学生认知情况,筛选教学接轨点,由此提升教学设计的匹配性。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内容大多与学生生活密切关联, 教师需要从学生生活认知基础出发, 调整那些接轨不良的内容, 由此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与体验机会。
学情调查。 课堂教学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学情基础。 教师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 展开相关操作。 观察学生学习反应、 征询学生学习意见、 检测学生学习成绩, 都能整体把握学生学力基础。 小学生道德和法治认知呈现差异性特征, 这是学生生活环境、思想基础、学习悟性等因素共同制约的结果,教师需要清晰了解学生个体差异,这样才能给出适合度更高的教学设计。
教案设计。教学设计时,教师若能吸收学生参与意见,无疑最为难得。教案设计是教师专利,让学生参与进来, 这是难以想象的事情。为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教师需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让部分学生介入教学设计活动,这对提升教学适合度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若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能够召集部分学生开个会商会, 认真听取学生意见, 其助学效果自然值得期待。
教师教学设计时,深入学生群体,展开信息搜集,可以为教学设计提供丰富参数。比如教学 《说说我们的学校》。 课前教师找部分学生征询学习意见, 让学生推荐一些学习实践活动形式。 有学生建议,因为要说说我们的学校,自然要到校园中上课,由此都能享有充分观察的机会,这样才能调动学习主动性。 教师随即采纳上述建议,将学生带到校园之中, 让学生观察后讨论、讨论中观察,由此获取显著的课堂教学成效。
二、强化体验教学,接轨学生生活认知
游戏教学。小学生对游戏存在特殊兴趣,这是其天性决定的,教师要充分利用游戏助学便利条件,为学生设计带有游戏性质的教学活动, 让学生在游戏玩耍中完成学习成长, 由此体现快乐学习观念。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涉及丰富的生活案例和生活场景,教师不妨利用游戏形式加以展现,让学生展开游戏操作,由此教师自然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
情境教学。教学情境设计存在诸多方法,教师不妨针对教学实际做出筛选,由此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师生动讲述、 实物展示、案例列举、多媒体展示等,都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切学习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触,这样可以触动学生学习心理,产生更丰富的学习成长力量。学生直观思维较发达,教师要多为学生提供媒体性教学情境,这样就会获取更显著的调度效果。
故事教学。小学生对故事也有特殊情结。教师可以利用故事,展开教学调度,由此能将学生带入特定学习情境。 教师讲述生活故事,学生感觉亲切、 自然, 由此学习思维可以顺利接轨、 认知可以自然内化。 教师发动学生讲述个人经历故事, 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自我展示机会, 由此能为课堂注入丰富活力。
课堂教学引入故事内容,可以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感触。比如教学 《生命最宝贵》时,课前教师让学生采访爸妈,调查自己小时候经历过的趣闻、故事,学生都能积极回应,积累不少故事资源。课堂展示开始, 教师让学生自由发言,讲述亲身经历的故事。学生讲述生动,课堂内不时传来哄笑。教师组织学生对故事进行互评,从安全角度展开提示,由此学生逐渐建立健康生命观。
三、实现资源共享,落实学科教学目标
教辅共用。学生占有教辅材料非常丰富,无疑这是重要教学资源信息。 教师要进行必要干预性引导,让学生共用教辅材料,这对提升教辅材料利用率存在一定帮助。教师不主张学生及其家长购买教辅材料, 但学生手中依然拥有不少教辅材料, 若能都贡献出来,教师提供必要引导,让师生共同阅读,就会收获更大的助学效果。
演绎互助。课堂演绎活动是教学最常见的教法运用。学生对情景再现具有特殊兴趣,教师为学生布设课堂演绎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产生亲身体验感受,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自觉性,这对全面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具有现实帮助。若有需要,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创编情景剧,进行公开演绎,由此可以有效渲染课堂学习气氛。
网络互动。当前信息技术不断渗透,由此给学科教学带来更多选项。小学生接受信息能力超出我们的想象, 学生运用网络交互平台,展开信息交流, 不存在技术问题。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妨给学生布设一些网络交流、互动学习任务, 学生定会积极响应, 并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产生丰富学习体验认知。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要遇到陌生人,如何和陌生人打交道呢?学习 《心中的 “110”》时,教师为学生播放 “被骗的小学生” 视频材料, 让学生展开学习讨论: 从视频中获得哪些启示? 我们应该如何建立警惕性? 学生展开互动讨论。 为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学习体验, 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展开信息搜索和互动: 借助网络搜索平台, 搜集小学生被骗的相关案例信息, 并借助网络互动平台, 展开互动交流, 看谁能有更高明的应对办法。 学生拿到任务后, 都能积极行动。 利用网络设备,展开信息搜集和互动交流,教师可以参与互动,与学生一起探讨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