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70年发展看新时代校长的角色与使命

2019-01-11夏子辉

中小学校长 2019年9期
关键词:办学校长专业

□夏子辉

一、 对校长队伍建设的历史回顾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小学校长的选拔任用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校长的选拔任用主要以干部的选拔任用标准作为参照依据; 二是改革开放后,即20 世纪80 年代至90 年代末, 以干部的 “四化” 标准为基础, 校长的选拔任用立足教育系统进行, 以解决 “外行人管内行人” 这一问题; 三是2000年至今, 是以专业为主选拔阶段,对任职资格和任职条件做出严格规定, 强调考察选任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 “三个阶段” 校长选拔任用的标准不同, 既体现了不同时期校长的时代特点, 也反映了不同时期校长职责的历史演变。

新中国成立之初,教育正处于新旧两个社会制度交替阶段,政府接管公办学校,改造私立学校和教会学校,同时对旧社会教师队伍进行思想改造和清理整顿。这一时期的校长具有 “根正苗红” 的特点,思想觉悟高, 组织纪律强, 走群众路线,生活简朴,作风民主,管理细致, 在师生中享有很高威信,深受师生敬重和爱戴。 国家确立了 “教育要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的教育方针, 中小学普遍开展勤工俭学, 扫盲工作开始后, 需要大量的扫盲工作人员,校长有较大的选人、用人权。

改革开放之初,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历史翻开新的一页。党和国家开始拨乱反正,逐步恢复落实教育政策。许多在 “文革”期间被“挂起来” “靠边站” “被批斗” 的校长,又陆续重新回到工作岗位。

进入20 世纪80 年代,教育迈出了改革开放的发展步伐。 1983年,邓小平提出了 “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1984 年, 邓小平又提出了 “办好一批重点学校”的工作要求。1985 年,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颁布。 1987年,开始了首次职称改革。校长的选拔任用由此进入了注重能力的阶段, 这一时期, 开始实行校长负责制,全面负责学校工作。

进入20 世纪90 年代,国家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 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的力度也在加大。1993 年,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了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首次提出 “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突出强调 “教育体制改革要采取综合配套、 分步推进的方针, 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 科技体制改革相适应的教育新体制”。1998 年, 教育部颁布 《面向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9 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这一时期校长的选拔任用更加注重实际能力, 突出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在人事方面, 校长可以自主招聘、引进骨干教师。

新世纪头十年,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攻坚期。2001 年, 教育部印发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基于全面实施基础课程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校长的选拔任用由此进入了以专业为主的阶段, 对任职资格和任职条件做出严格规定,强调考察选任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部分地区实行校长职级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社会的转型发展, 校长的职责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是实行校长职级制的地区, 校长有职级要求和职级待遇,校长职责有新的变化;二是未实行校长职级制的地区, 延续90 年代的规定。

2010 年7 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 颁 布。 2012 年8 月,《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颁布。2012 年10 月, 以党的十八大召开为标志, 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开始向纵深推进。 此后,《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普通高中校长专业标准》《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业标准》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陆续颁布。四个专业标准,对校长职责和专业能力做了细致要求。部分学校在深化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基础上,探索 “两自一包” 改革, 实行 “管办评” 分离,扩大了校长办学自主权。

在70 年教育改革发展的历程中, 党和国家时刻关注中小学校长队伍的建设与成长,把建设一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优秀中小学校长队伍, 作为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保障, 让中小学校长在教育改革发展中, 见世面、经风雨、 长才干, 十分重视中小学校长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升, 加强中小学校长的提高培训,培养了一大批政治思想过硬、 业务能力强、 扎根基层、 甘于奉献的优秀中小学校长, 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了数以亿计的劳动者和建设者。70 年来, 中国经济、 社会、 文化、 科技等各项事业取得辉煌成就, 教育事业作出了基础性贡献, 广大中小学校长及教师功不可没。

二、新时代校长的角色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新的变化,这不仅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而且对新时代校长的角色与使命提出了更高的专业标准。 新时代的校长担当什么角色?就此话题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在现代社会, 校长是一个体面、 受人尊敬且非常重要的职位,这是校长的 “社会角色”。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教育信息化, 校长的社会角色更显突出和重要。 这首先是因为学校是新时代重要的社会机构和奠定幸福人生的基础场所, 肩负着培养人才的社会重任。其次是因为校长作为社会精英,应该有能力对社会的政治、 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做出正确判断,并通过学校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促进社会文明的传承与进步。 人们常说: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教育好一个学生, 能幸福一个家庭; 办好一所学校, 则能造福一方社会。” 这便是校长的社会角色所体现出来的作用和影响。

但校长不仅是一种 “社会角色”,更是一种 “专业角色”。校长外在的 “社会角色”作用发挥得如何,主要取决于其内在的 “专业角色” 是否到位。 我们常讲: “一位好校长, 就是一所好学校” “有怎样的校长, 就有怎样的学校”。 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 是学校的灵魂所在, 校长的境界决定学校的境界。 有好校长, 就有好班子、好队伍、 好管理、 好制度、 好作风、好学生和好质量。因此,办好一所学校,校长是关键。许多名校长,无不以良好的办学声誉和优异的办学业绩告诉我们:校长的 “专业角色”对学校发展至关重要!

校长的专业角色是什么呢?有人说:“校长,就是一校之长。”这很通俗, 但很肤浅。 有人说: “校长应该称为教师的 ‘教师’, 是一所学校的 ‘首席’ 教师。” 这很专业, 但不全面。 我认为, 在教育信息化时代, 在从GDP(国内生产总值) 到GNH(国民幸福指数)转变的新时代,在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校长的 “专业角色”应当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学校精神的塑造者、校园文化的建设者、 师生成长的引领者、公序良俗的践行者。这就要求校长应当有执着的教育理想、先进的教育理念、深厚的文化底蕴、广阔的国际视野、 丰富的管理智慧、 超强的团队精神、 精湛的学术素养。

校长 “专业角色”的内涵和要求, 决定了校长不仅要在教育思想、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等方面领导学校发展,更要在办学特色、学生培养、 教师成长等方面创新思路。为此,校长要始终走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前沿,能始终坚持 “专家办学”的目标和追求,始终重视“专业价值” 的引领和激励, 关注“教育改革” 的创新与探索。 校长既能坚信修身为本, 争做 “品行之师”; 又能坚持修学为上, 争做“学问之师”; 还能坚守修业为要,争做 “精业之师”, 努力做 “文化兴教” 的 “引领者”, “改革强教”的 “探索者”,“管理优教”的 “实践者”, 凭借自身的修炼修为与人格魅力引领和成就师生, 促进学校发展。

如果说一所学校就是一本书、一首诗、 一幅画, 那么校长就是书之风骨、 诗之神韵、 画之灵魂。校长作为一所学校的 “掌门人”,其教育思想、 文化底蕴、 专业能力、管理水平、艺术造诣、人格魅力, 往往决定其书写和描绘的诗、书、 画的品位。 从理性来看, 我们常讲 “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是因为好校长的 “真本事”“硬功夫”和 “高品位”,能把其所在学校书写和描绘成心目中的丰厚之书、大气之诗、优雅之画。而从办学实践来看,一所学校的兴衰强弱, 往往与校长的角色发挥密切相关。弱校、弱校长,往往形影相随, 连体相依; 名校、 名校长,常常双璧同辉,相得益彰。

校长不仅有社会角色,而且有专业角色。相比而言,校长的 “专业角色” 比 “社会角色” 更加重要。因为校长的 “社会角色”体现得如何, 归根到底取决于校长的“专业角色” 发挥得怎样。 校长如何才能把自己的 “专业角色” 扮演到位呢?这就需要校长充分了解自己的职责,不仅要履职到位、实心干事,而且要科学作为、善于创新, 能按照校长专业标准的要求,并基于学校的校情, 创造性地提出并践行自己的办学理念, 形成办学特色,提升办学品位,打造办学品牌。

三、新时代校长的使命

关于校长的使命, 说法很多:有人说,校长的使命就是 “育人”,因为 “教书育人” 是教师的天职,何况校长本身也是教师。 也有人说, 校长的使命就是 “管理”, 因为校长是一校之长, 主要任务就是管理好学校,让学校各项工作井然有序。还有人说,校长的使命就是 “办学”, 因为办好一所学校,能造福一方百姓, 这是校长应有的职责。 很显然, 这些说法都各有欠缺。 其实, 校长的角色决定了校长的职责和使命。 在我看来,校长的角色、 职责和使命是紧密相连、 不可分割的。 尽管不同历史时期和学校不同发展时期, 校长的角色不会发生变化, 但校长的职责与使命却会有所不同。下面我们着重分析不同发展时期的校长使命。

关于学校不同发展时期的校长使命,我很赞同这样的观点,即学校发展分为三个不同阶段,校长在学校不同发展阶段的使命是有所不同的。 具体讲: 一是初创阶段,在学校宏观决策上, 校长是学校战略的决策者;在文化建设上,校长是学校制度的制定者与落实者;在教师管理上, 校长是教师专业能力的教练员。 因此, 初创阶段的校长是拓荒牛,需要有思想、有经验、有干劲。二是发展阶段,在学校发展上,校长是学校创新的总设计师;在文化建设上,校长是学校制度的改革者; 在教师管理上,校长要从教练员向管理者转变。因此, 发展阶段的校长是改革者,需要有经验、有胆识、有魄力、有远见、有追求。三是稳定阶段,在学校品牌建设上,校长是学校品牌的建设者与推广者; 在学校管理上,此时学校各部门都能按部就班地开展工作,所以,校长要从管理者向引领者转变, 从督促老师“干” 转变为让老师向我看齐。 因此, 稳定阶段的校长是教育专家,需要有智慧、有情怀、有极强的专业水准。

对照学校不同发展时期的校长使命,校长如何治校,如何提升自己,如何规划职业发展也就非常清晰了。但从当前校长的办学实际来看,校长们在履行职责和完成使命的办学实践中,还存在 “八不缺八缺”现象:即不缺学历缺阅历;不缺思想缺敢想; 不缺干劲缺韧劲;不缺知识缺文化; 不缺想法缺办法; 不缺能力缺魅力; 不缺活力缺定力; 不缺情感缺情怀。 以上这 “八不缺八缺” 既是横在校长面前的一道道坎, 又是竖在他们面前的一道道门, 跨过去了就跃上了新台阶, 转过身就进入了新的境界。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个关于 “盲人打灯笼”的段子,内容大体是这样的: 一个学生问老师:“老师, 昨晚我见一盲人打着灯笼走路, 他明明看不见, 打灯笼有何用?” 老师回答说: “如果他是怕别人看不清路,这是儒家;如果他是怕别人撞到他,这是墨家;如果他认为黑夜出门就必须打灯笼,这是法家; 如果他认为想打就打,顺其自然, 这是道家; 如果他借此开示众生,这是佛家;如果他是真瞎,却打着灯笼给人引路,这肯定是专家!” 这个段子亦庄亦谐,寓意深刻, 令人深省, 现借用它来说说我们的校长。

其实,校长也是而且必须是一个打灯笼的人, 给教师打灯笼的人。当然,我们的校长绝不是故事中的盲人。我们的校长有思想、有见解、 有情怀, 都有一双明亮的慧眼, 既站得高又看得远。 那我们校长为何还要做一个打灯笼的人呢?这既是校长的职责使命,也是当好校长的一个必要条件。尤其是当今社会, 在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变的背景下, 我们要当好校长, 建好学校,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就应当具有儒家的 “家国情怀”、墨家的“工匠精神”、法家的 “法治思维”、 佛家的 “心存善良”、政治家的 “政治眼光”、专家的 “专业素养”。 如果我们的校长像上面提到的道家那样, 认为想打就打,顺其自然,那就是敷衍塞责,玩忽职守,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校长。为此,新时期的校长应加强自我修炼,树立专业权威,强化文化引领,增强管理艺术,促进教师成长,提升课程领导力,潜心办学,静心育人,精心施策,匠心管理,才能成为教师心目中合格的打灯笼的人。

总之, 一所学校办得好不好,我们一看学校的精神特质, 二看校长的治校方略,三看教师的专业素养,四看学生的行为习惯。办得不好的学校,虽各有不同的境遇和原因,但办得好的学校却有惊人的相似和一致——校长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强烈的使命担当。 校长的角色、 职责和使命, 决定了校长必须要有教育情怀、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必须要有办学目标、办学思路,必须要有专业能力、专业素养、专业特长、育人智慧、育人方法、 育人艺术, 必须要有管理能力、管理方法、管理策略、责任意识、责任担当。无论逆境顺境,校长都要坚守教育初心,牢记教育使命。这需要校长潜心办学、静心育人, 既要接地气、 养静气、 长才气, 又要透高雅、 显文雅, 有素养、有学识、有胆识,真正成为践行 “教育家办学”的榜样和标杆。

猜你喜欢

办学校长专业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