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高效课堂应用研究

2019-01-11河南省商水县第一高级中学张学言

数学大世界 2019年4期
关键词:知识点微课信息技术

河南省商水县第一高级中学 张学言

俗话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由此可见大众对于数学学习的认可程度和重视心理。高中数学作为学生高中阶段的重要必修科目之一,主要分为函数、概率、空间几何三大板块,对于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有着较高要求。在传统高中数学课堂中,由于课时有限等原因,多数教师的教学节奏较快,最终导致学生数学成绩极端化,甚至成绩差的学生出现排斥数学学习的情况。如何有效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这成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的当务之急。对此教师可尝试将信息技术充分导入课堂,开展信息技术化特色教学,以此帮助全体学生减轻学习压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设计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微课课前预习环节

对于高中生而言,众多科目的学习和作业在无形中已经制造出较大的压力,因此多数高中生都一心扑在题海中难以自拔。分析传统高中数学课堂,大部分教师按照自身主观意识决定教学进度,并没有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部分学生迫于升学压力被动接受数学学习,整体课堂教学质量令人担忧。造成该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大部分学生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缺乏足够的预习时间和预习意识,导致难以跟上教师课堂教学节奏,最终陷入学习困难的恶性循环中。为帮助学生在短时间能完成高效预习,教师可设计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微课预习环节,将微课能针对性围绕某一知识点开展教学的优势最大化发挥,令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的过程中完成课前预习,为后续课堂高效学习奠定基础。

例如在课时《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中,学生在该课时中的主要学习目标是熟练掌握并应用基本三角函数的图像及性质。由于学生在之前的课时中对基本三角函数的种类和相关公式都有所了解,因此学生在该课时中的学习需要在此前累积学习的基础上开展预习。为能令全体学生都能顺利完成预习,并以此缩小课堂学习效果的差距,对此教师可提前根据课时内容制作微课视频,视频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快速带领学生回顾相关旧知识,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引入三角函数的新知识,第三部分则为预留问题思考时间,教师设计“sin 函数和cos 函数图像之间的关系能否用之前所学的知识解释”等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视频内容帮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新知识的预习中达到同一起跑线,令学生逐渐感受有效预习的好处,进而培养自身主动预习、高效预习的意识。

二、以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学生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由于部分重难点难以突破,导致学生整体数学学习中产生衔接不当等问题,令许多学生感到力不从心。教师群体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也颇为苦恼,面对部分学生难以保持连贯性学习的情况无从下手。信息技术通过计算机等设备来管理和处理信息,在数学教学中能利用网络获取、收集相关知识点,还能将数学图像立体化、动态化,对教师教学大有裨益。因此教师可采用信息技术设计重难点突破教学环节,以信息技术的特点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以此方便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努力闯过学习难关。

例如在课时《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中,教师在该课时中的教学难点需要令学生在相关知识点学习中形成完整的证明意识,而并非通过自我主观判断来进行证明。为帮助全体学生在此课时的学习中走出自身思维的误区,对此教师可提前利用计算机绘图软件制作两种线面平行例题,一种是通过肉眼观察并不能直接判断是否平行,另一种是可直接肉眼判断平行,而后在详细讲解线面平行定理后再通过多媒体仪器向学生展示例题,要求学生进行证明它们是否为线面平行关系。教师再在学生证明过程中逐渐纠正学生的思维误区,进而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空间几何基础。

三、利用信息技术紧凑数学教学流程

数学作为大多数自然学科的基础,其学习内容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会选择承上启下的教学结构,但由于教师本身的主观意识强烈,在课堂补充方面会出现重复、遗漏等方面,导致课堂教学节奏混乱、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缺乏主观能动性等问题。对此教师可提前分析收集学生全体的数学水平,通过信息技术进行筛选、处理,以此紧凑教学流程,令学生能有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例如在《圆锥曲线与方程》的单元中,该单元题型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都有一定难度。因此在该单元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尽力放慢教学节奏,但收效甚微。对此教师可设计课堂难点调查问卷,尽可能罗列教学问题,如“圆锥曲线的复杂计算是否对你完成相应练习造成很大困难?”令学生在课前完成问卷调查,而后教师通过计算机将问卷调查结果制成表格,为自己和学生制订教学和学习计划,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有理有据的教学,既节约课堂时间又能提高教学效率。

四、信息技术在课后巩固中的实际应用

学生要想获得理想的数学成绩,绝不只在于课堂学习,课后巩固练习也相当重要,因此有效的课堂练习环节成为教师教学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在如今信息技术的发展下,教师可采取微课复习模式,令学生在课后通过微视频回顾课堂知识、抓紧自身复习进度。

例如在《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中,教师可将课堂教学中讲解的重点知识列入微课视频,并在相应知识点后穿插对应习题,令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手脑并用并落实知识应用,最后教师要求学生提交视频习题的书面作业,以此作为检查学生练习效果和查漏补缺的重要依据。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对于学生和教师而言是利大于弊的。教师既可通过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活动,又能紧凑教学流程,以此帮助学生更轻松地完成数学学习,为我国高中数学提供教学新平台。

猜你喜欢

知识点微课信息技术
一张图知识点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导入微课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