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2019-01-11江苏省启东市汇龙中学

数学大世界 2019年4期
关键词:所学解题函数

江苏省启东市汇龙中学 金 花

高中数学课程作为学生高中时期的基础课程之一,对学生将来的高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方法和技巧的不得当,许多学生在面对高中数学题时一筹莫展,往往在数学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最多,但是依然难以取得优异的成绩。在此背景下,我国高中数学教学中引入了新的教学方法——“导研式教学”,并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一、“导研式教学”的定义

导研式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是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讨,让学生自己探索出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以帮助他们培养掌握基本知识的数学能力,从而达到对他们进行数学上的启蒙的目的。

二、“导研式教学”的必要性

1.学生化“被动”为“主动”,积极投入课堂

导研式教学的课堂是一个学生参与的课堂,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跟随教师的思路,不断地探讨和解决数学问题,在无形中掌握数学知识。在这样的课堂环节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教学工作开展的中心,学生的理解力决定着课堂的进度,学生的反应程度决定着教师是否要继续课堂。当课堂完完全全以学生为中心时,学生个人的能力就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示,他们就更加愿意,也不得不参与到课堂讨论和课堂活动中来。

2.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而非计算能力

导研式教学是以学生掌握数学学习能力为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如今的教学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教授学生的不应该仅仅是课本知识,更多的应该是对数学的敏感度、对数学技巧的理解和掌握。导研式教学突破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呼吁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实践中来,是真正培养了他们的数学能力而非简单的计算能力。

三、如何运用“导研式教学”模式

1.课前预习,导入教学

导研式教学中,预习环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仅仅依靠课前粗糙地翻阅书本,是无法有效开展导研式教学模式的。教师需要在课前先为学生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新知的学习。与此同时,也应该看到数学知识前后的联系,把握其内在的规律,通过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去发现其中的联系,找到数学问题的共通之处。

比如在讲三角函数及其诱导公式的时候,要让学生不仅仅能够从公式中推导出来,还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其他方式进行三角函数公式的推导,这就需要学生联系之前所学过的三角函数图像,将图像和推导公式相联系,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

2.小组合作,共同探讨

学习型小组在高中的教学工作中尤为重要。学习型小组的成员之间互帮互助,可以减轻老师和学生的负担。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自己学习所学内容,自己探究所学知识,有不懂的问题可以在小组内说出来解决。这样一来,学生在思考的同时也为他人提供了一个解题思路,不同学生的不同解题思路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为他们将来的解题提供了帮助。

3.课堂展示,学会总结

我们要给学生更多的机会来展示自己,在其他同学面前表达他们自己的想法和思路,这是极其重要的,但是也应该看到学生自主学习的局限性。这就需要导研式教学法,让教师对学生学习加以引导。比如在学习了函数的概念之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函数有哪些独特的性质,我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思考函数的性质,什么样的函数拥有这样的性质。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发问,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以及周期性,让学生自己对比不同函数之间的差异。

数学课仅靠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探讨还远远不够,教师还应该引导帮助他们对每日所学进行归纳整理,不同类型的问题可能本质上是一样的。通过教师的引导,指引学生将相同类型的题目划为一类,以此来帮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

4.课后反思,发现问题

如果采用导研式教学模式,学生在导研式教学活动中必然会遇到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这时就需要教师来加以引导。教师可以不必要为学生一一解答,而是给学生指出是利用了课本中的哪些知识点或者之前讲过哪些相似的习题。这样一来,给学生的帮助就不单单是习题上的帮助,还有对他们数学思维的拓宽和数学方法的传授。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提供课堂反思的方向,让他们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多问为什么,即使学生没有问题,教师也可以自己发问,迫使学生思考,看他们是否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大量实践证明,“导研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增强其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我们要看到导研式教学法的独特之处,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和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学生设计更为合理和完善的教学方案,引导他们突破自我,发现数学之美。

猜你喜欢

所学解题函数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二次函数
第3讲 “函数”复习精讲
用“同样多”解题
二次函数
函数备考精讲
非所学
非所学
解题勿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