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看待幼儿爱告状的问题
2019-01-11徐晶晶
文 徐晶晶
我们在幼儿园里经常听到幼儿跑来告状:“老师,他打我!”“老师,他抢我玩具!”“老师,他骂我!”……幼儿的告状行为表面上看是小事,但若处理不当,会影响到幼儿之间、师幼之间的关系,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一日活动中要正确处理幼儿的告状行为,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和行为品质,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幼儿爱告状的原因
(一)幼儿道德意识开始萌芽
在幼儿阶段,他们的道德认知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当幼儿见到有小朋友在欺负别的小朋友时,就会告状:“老师,××打××!”这一种告状行为,其实是幼儿为了维护规则和秩序的一种行为。
(二)幼儿好表现的心理
有些幼儿为了获得外界更多的关注,经常会说:“老师,××掉饭粒了,我没有。”这一行为是告诉老师,你看我没掉米粒,我是好孩子,希望受到表扬或奖励。
(三)幼儿缺乏社会交往技能
幼儿对别人的行动产生了误解,也容易引起幼儿的告状行为。如相互之间玩游戏,由于对方的不慎而造成了无意伤害,幼儿也会选择告状。
(四)幼儿家庭教育中不正确的教育观念
有些家长在幼儿面前不能严格要求自己,让幼儿模仿到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
二、教师对幼儿告状行为的方式出现偏差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教师要面对幼儿各种各样的告状,对于这些告状,每位教师所持态度也有所不同,有些教师能耐心处理,为幼儿解决困扰,但也有部分教师对幼儿的告状采取了不正确的方式。
(一)态度粗暴或不予理睬
有些幼儿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很差,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用告状来解决,告状次数变多了,教师也失去了耐心。当幼儿再去告状时,教师就表现得有些不耐烦了,以简单的一句“我知道了”来应付幼儿。
(二)遇事教师解决
有些教师为避免麻烦,只要幼儿告状都会出马替幼儿解决,这样会让幼儿直接把教师看作是解决问题的渠道,什么事都会去找教师。
(三)双方都有错
这是比较常见的错误方法,教师没有弄清事实是怎么一回事,既然来告状,那么两个人都有错。在解决事情之后,幼儿还是不理解整个事情的前因后果。
(四)对调皮的幼儿有偏见
遇到幼儿告状,特别是班上比较吵闹、调皮的幼儿,教师不问清事情的原委,就去批评调皮的幼儿,这也给其他幼儿造成误解,认为调皮的幼儿做的一定是错的。
三、如何正确处理幼儿爱告状的问题
告状现象在幼儿一日活动中都很常见,幼儿告状不完全是坏事,它也是积极的表现,反映了幼儿对行为规则的认识和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因为在幼儿的眼里,教师是最可信赖的,只有教师才是最公正的。对于幼儿爱告状的现象,老师的正确处理方法有以下几个步骤:
(一)要以尊重、理解的态度倾听幼儿的告状
遇到幼儿告状时教师首先要认真倾听,从幼儿的角度去想问题,去理解他们,让幼儿充分信任你,这样才有利于问题的顺利解决。
(二)弄清事实
要弄清楚事实,才能帮助幼儿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鼓励幼儿说出事情的经过,不管幼儿告状的动机是什么,应该让幼儿把话说完,并且允许幼儿争辩。教师只有清楚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才能公正地处理事情,让幼儿信服。
(三)因材施教
1.对于是遭到外界侵犯而告状的幼儿,教师应先安慰,并对攻击人的幼儿进行严肃批评,对攻击性较强的幼儿要教会他们正确与人交往的技巧。
2.对于幼儿基于道德判断能力的告状,教师应将其视为可喜现象,比如“xx抢了别人的玩具”,这样的告状行为实际上是幼儿根据社会道德规范对他人的行为进行的道德判断。
3.有的幼儿告状是为了引起注意,希望得到表扬或关注。对此,教师应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幼儿,指导幼儿用正确的方法表现自己。
4.对于缺乏交往技巧、对他人行动产生误解的告状,教师应正确引导,在平时多教给幼儿正确的交往技巧。比如遇到大家都想玩的玩具,可以两个人一起玩,也可以轮流说,同时还要教会幼儿使用礼貌用语,学会谦让和协商。
5.有的幼儿爱告状是因为幼儿模仿了别人的行为,并将其逐渐演变成了自己的行为习惯。这就需要教师与家长合作解决问题,家长要严格要求自己,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积极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
总之,幼儿告状的问题看似小事,其实跟幼儿的心理发展有很大关系,所以教师要正确对待。切记任何教育都要和平时一致,不因幼儿告状而发生任何改变,不然会让幼儿无所适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