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戏中探索 在探索中前行
——浅谈班级科探区区域创设
2019-01-11朱祥珍
文 朱祥珍
本学期,我园本着以幼儿为本位的教育理念,对阅读区、美工区、建构区、科探区进行深层次的创设与挖掘。我班领到科探区的环创任务后,班级老师就围绕幼儿年龄段展开讨论,从科学是一连串发现、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出发,到明确应抓住幼儿一日生活中的细节进行科学教育。
现如今,大家对幼儿的科学启蒙教育越来越重视。科学的探索对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周围环境及日常生活当中,幼儿探索的活动与环境、材料息息相关。《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要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幼儿往往通过游戏去探索周围的世界,去体验生活中的事物,发挥他们的想象,发泄他们的情绪。而科学区域活动正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具有相对的宽松氛围和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它能开发幼儿潜能,满足每位幼儿的不同探究需求。
一、探索班级空间,寻找合适位置
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的相关内容进行班级科探区创设。我们了解到班级科探区是指班级活动室内为幼儿创设可以自由进行实验操作和科学探索的空间;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应注意材料的可操作性、趣味性和有效性;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们应让幼儿参与科探区创设的整个过程。
科学区空间的选择要兼顾游戏活动的需要,如:接近水源、光源、电源等,还可以将科探区与自然角相结合。起初科探区在生活区的后面,游戏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幼儿取水、洗刷等不太方便,而且生活区和科探区不是同时开放的,为了节约空间位置,我们将生活区和科探区融合为一个空间。根据主题活动开展,灵活地开展生活区和科探区活动。区域进行调整后,幼儿在空间上有了很大的便利,与水源也近了,活动是空间也大了,可是与幼儿互动的环境布置墙有点高,不利于幼儿回顾与操作。我们对科探区再一次进行了调整,最终,我班将科探区放置在班级前的电视墙下面。因为电视机的下面可以贴上实验示意图、记录表、科学家画像等,还可以张贴实验操作记录图表和探索实验过程的照片。
二、探索材料投放,激发幼儿欲望
在科学探索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丰富的、适合幼儿水平和兴趣的玩具材料,是激发幼儿科学探索的前提。只有投放相适应的材料,才能使操作游戏活动在科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幼儿思维的直观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从而使幼儿能兴致盎然地一步一步主动进行探索,并在探索的过程中构建知识、获取科学知识经验。因此,我们和幼儿共同商讨投放什么材料,幼儿说出了很多自然材料和废旧物品,其中大多数材料可以在周围环境或在日常生活用品中找到,还有些有趣的游戏材料需要购买,如:气球、磁铁、白醋、鸡蛋、乒乓球等。同时,为幼儿提供纸和笔方便幼儿进行记录。在材料的存放上,考虑到幼儿方便取放材料并使材料整齐、有序,我们用透明的盒子来装游戏材料,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按照幼儿能力和材料的层次性,将材料柜分为成品区和自主区,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材料进行游戏。我们在班级还设置一个“百宝箱”,收集来自家庭的各种废旧材料。
(一)科学游戏活动体现一定的目标性
在投放游戏操作材料时,我们往往只注意材料是否丰富多样,而忽略了其目的性,导致幼儿在面对琳琅满目的操作材料时,可能就把它们当成一般的玩具了。因此,我们针对幼儿实际情况,扣紧主题活动目标及科学探索活动目标,为幼儿准备能激发他们操作欲望且通过操作能获得一定科学知识的活动材料。这样才能使幼儿在活动中能有所发现、有所启迪。如“色谱蝴蝶”中,根据《我们在春天里》的主题,将教育教学目标定位为:(1)通过操作,观察、发现、感知颜色分离的特性。(2)大胆地尝试用不同材料进行试验,并用自己的方法记录、表达、交流探索游戏操作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指南》指出,要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个体差异,呈现操作材料的层次性
在操作游戏材料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有些能力较弱的幼儿面对困难就不知所措,会很快放弃活动;而能力强的幼儿在进行了一些操作活动之后又会觉得没有挑战性,而很快失去兴趣。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性,为不同层次的幼儿提供相适宜的操作材料。提供较简单的材料给能力弱的幼儿,可以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而不会轻易放弃游戏活动;对能力强的幼儿则提高操作要求,增加操作的内容等,这样既能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需要,又能使幼儿的能力都有一定的提高。幼儿有时候很难快速理解科学知识,因此,操作材料的投放是不能一成不变的,而是要随着幼儿探索的过程,逐渐丰富操作材料以及提高材料的操作难度,这样可以继续保持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逐步达到教育目标。
(三)游戏材料投放要便于幼儿自主操作
在科探区活动时,允许幼儿在区域游戏时间里,自由、自主地活动,允许幼儿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探索。幼儿的思维都离不开动作,因此,我们为幼儿提供的操作材料是便于幼儿操作的,而不是一个摆设品。只有为幼儿提供便于他们操作的材料,才能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欲望。同时,还应提供可以让幼儿在操作中进行观察、比较的材料,如在“感知笔的特性”活动中,我提供了铅笔、水彩笔、马克笔、记号笔等各种笔,让幼儿了解不同笔在纸上或水中分离效果的不同。此外,利用百宝箱里提供的材料来制作简单的科学玩具,更能激起幼儿的尝试欲望。
三、探索游戏过程,体验游戏乐趣
科学活动的内容是很广泛的,幼儿受年龄特点的限制,不能理解深奥的科学原理。因此,我们应当结合班级幼儿的生活经验,选择符合幼儿认知特点的游戏活动内容,才能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探索的精神,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同时,学习的内容应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以激发他们自发、自主地学习。把握探索时机,要着重做好以下两点:第一,教师要注意观察,适时引导。观察的着眼点应放在幼儿是否大胆动手操作上,教师要善于用语言来激励幼儿。对于接受能力差的幼儿,应该耐心启发引导,循循善诱,用“你再来试试”等亲切的话语,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参与探索。如在“彩色饮料”的实验中,教师提供了酒精、水、食用油三种材料,由于水和酒精的颜色是一样的,怎样才能区分它们呢?这个时候教师可以使用鼓励的话语来激励幼儿。第二,组织幼儿讨论交流。每次科学活动后,要让幼儿充分讨论、交流,让他们各自说出自己在探索中的发现和感受,不要怕有争论,更不要怕有错误的看法,让幼儿在讨论中纠正错误的认识,得出正确的结论。如“彩色饮料”的实验,有的幼儿认为酒精应放在最下面一层,有的幼儿认为食用油应放在最下面一层,有的幼儿认为水放在最下面一层。当出现这种争议时该怎么办?请幼儿通过自己操作来得出结论,知道不同液体排放的顺序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四、探索环境创设,提升游戏价值
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 环境是幼儿成长的摇篮,幼儿的成长离不开环境。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发展的需要,并通过幼儿的大脑和双手,才可使他们对环境中的事物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环境来展示幼儿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探索过程,使环境成为“会说话”的环境,而不是单纯的装饰物,使幼儿真正参与到环境创设中,让环境成为幼儿展示自己的舞台,从而发挥其教育作用,体现环境的教育价值。环境与幼儿始终共在,幼儿既依赖于环境,也可以作用于环境。幼儿与环境的相处方式直接影响他们的成长,我们以开放的态度与幼儿一起探索与学习;我们以环境互动为切入点,探索环境与课程、教学、幼儿之间的多元互动来实现“环境”与幼儿的“对话”。区域游戏环境就是幼儿园环境教育的重要实施手段。《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区域有限活动作为一种开放的教育活动,受到了幼儿的欢迎。所以,幼儿在区域游戏环境中学得轻松,没有任何压力,无论是能力强的还是能力弱的幼儿都表现出了相当高的热情。幼儿通过自己主动参与活动,获得了许多能力范围内的经验、技能和知识。
总之,科探区域内容丰富多彩、神奇有趣。教师要充分发挥科探区的魅力,巧妙地开展好每次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引导幼儿用科学的探索方法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培养幼儿自主探索科学知识的能力。园所开展区域创设活动让我们受益匪浅,也使科探区创设有了更深一层的完善,如:游戏中的材料更新和提供注重材料的丰富性、层次性、材料与环境的互动性等,这些都对科探区活动的创设带来了挑战,我们会继续在探索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