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大班额情况下幼儿区域游戏的实施策略
2019-01-11文龚燕
文 龚 燕
教育公平是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和原则。但在区域游戏的实施过程中,随着各地区域地情及学情的不同,也存在着很多限制及约束教育公平实施的现实因素。以本园为例,笔者所在的幼儿园地处苏南较为发达的一个县级市,随着苏南地区经济的高度发展,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导致学龄段儿童人数显著增多,而在配套幼儿园数量相对滞后的情况下,各公办园中每班平均幼儿人数基本达到50人左右。在享受入学机会公平的前提下,幼儿受教育机会的公平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影响教育公平的主要因素集中表现在:师资配置不足、游戏空间狭小、游戏材料短缺等。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我园以区域游戏为例,对《教育公平理念下大班额幼儿区域游戏组织与实施的有效策略》这一课题进行了一系列尝试性的探索和研究,为教育公平的落地实践提供了实质性范例。
一、师资补偿,启智引学
通过调查,我园目前的师生比为14.8∶1,班级幼儿过多,教师对每位幼儿的游戏观察和指导水平相对滞后,为弥补师资配置方面的不足,我们提炼了启智引学策略——以启发幼儿潜在智能为途径,引导鼓励幼儿自主学习与探索。
(一)榜样引领型“贝优小先生”
尝试“以强带弱、幼幼互动、榜样引领、机会分层、留样引学”的方式,生成了“贝优小先生”区域游戏模式,一方面解决了大班额情况下师资配置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能让“小先生”们充分自由、自主地创设自己的游戏情境,掌控全局。每个活动区中都有各司其职的“小先生”,任务是组织本区域幼儿制定游戏计划、在游戏过程中进行操作指导和规则制定等。
(二)释疑解惑型“贝优导师台”
幼儿成为自己游戏的主人,是指幼儿能在宽松的氛围中自主操作、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各班在每个区域里都创设了“导师台”,将近期投入的材料、材料的操作方法或操作要求以图文结合、视频录制的方式展示出来,在幼儿操作中替代教师的指导。“导师台”的类型有:实物类、语言类、图示类和视频类。“导师台”不仅能帮助幼儿了解新投入材料的操作方法,还可以记录幼儿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发现材料的适宜性和幼儿的兴趣点,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教师的语言工作,助推了游戏的深层次发展。另外,幼儿在操作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也可以在“问号台”提出,“问号台”问题的解决对象有:本班幼儿、其他班幼儿、本班教师、其他教师、家长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
(三)远程合作型“贝优家长帮”
在一个完善的课程体系中,家长不仅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还要能够为各类活动出谋划策,为课程实施提供精神或物质上的帮助。结合幼儿年龄特点与目前大班额情况下师资配置不足的问题,我们利用家长资源搜集区域游戏所需的物质材料,鼓励家长助教在生活中指导幼儿延续区域游戏等,通过家园合作的方式来共同促进区域游戏的发展。家长对照参与区域游戏的菜单,自主选择参与方式(现场引导或远程协助)以及参与内容(资源收集或家长导师),以家长个性引导补充辅助教师引导。
二、空间补偿,多维整合
狭小的班级空间阻碍了幼儿游戏行为的发展,制约了幼儿的游戏行为需求。为此,我们必须因地制宜。
首先,将空间向户外拓展。分流一部分幼儿至户外游戏场,使幼儿活动面积变大,解决空间狭小的问题。原先每位幼儿的人均游戏面积是0.9平方米,拓展后人均游戏面积为3.5平方米,幼儿获得了更多的游戏空间。
其次,将空间向立体拓展。利用班级的柜面、墙面、栅栏等空间,来悬挂操作示意图、进区规则,利用柜面进行游戏操作,利用墙面展示幼儿的活动成果。还可以进行叠加式拓展,以玩沙池为例,设计打造了地面玩沙、周边玩水、空中攀爬、滑轮游戏为一体的综合性玩沙池;将大龄香樟打造成树下秋千、空中软梯、木梯,树上网兜的叠加功能树。
再次,将空间向厅廊拓展。二胎时代的来临,让每个班都处于50人左右的大班额状态,狭小的班级空间已经限制了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想象创作。共享厅廊不仅能缓解班级内区域活动人数的压力,还能使幼儿与其他平行班以及不同年龄段的同伴结伴而行,推动了幼儿社会性向更高层次发展。
最后,向时间要空间。在省教科院叶小红博士的建议下,我们还尝试了错时活动的模式,即同年龄段相邻的两个班级,一个班级进行区域游戏,另外一个班级进行户外游戏,从而达到空间使用的最大化,同时避免了相邻班级活动时相互干扰。为了给幼儿增加游戏空间,相邻班户外游戏时,幼儿还可以进入他们班进行区域游戏,达到两班联通,最大限度地给孩子拓展了活动空间。
三、内容补偿,存异创美
尊重每个幼儿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公平对待、一视同仁。因此,各班的区域材料都要体现个性化与层次性。
(一)同一种素材,N种表达手法
1.材料的创意拓展
那些花去教师大量时间制作的精美高结构材料,并不能保持幼儿较长时间的兴趣,究其原因是玩法单一,脱离幼儿生活。因此,每个班级的活动材料都要遵循可以重复使用、易收集的原则。枯树枝是现下大热的材料,具有环保性、美观性、操作性、创造性的特点,幼儿根据自己的需求,可以开展树枝景架、树枝彩画、树枝瓶艺等活动,充分发挥想象力,力求同一种素材有N种表达手法。
2.材料的领域拓展
材料的多元性包括内容的丰富性、玩法的多样性。内容的丰富性是指包含主题内容、领域内容、幼儿生成的内容,同时每个区域材料的结构包含了五大领域的内容,且尽可能在每个游戏中融入多元的价值,让一个材料对应多个教育目标。玩法的多样性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幼儿在原有玩法基础上形成自创玩法,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方式游戏;二是幼儿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多人一起玩。
(二)同一种情境,N种不同体验
游戏环境具有情境性,可以激发幼儿游戏内驱力。游戏材料满足幼儿内在的情感需求,这样更能推动幼儿的游戏行为。游戏中教师将材料赋予情景化和生活化,幼儿根据自己的游戏需求,设立不同情境,获得更多体验。
(三)同一种意图,N种趣味标记
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儿童的思维是在活动中、操作中形成和发展。同时儿童的思维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根据每个区的材料操作示意图进行活动,在逐渐看得懂操作内容示意图的基础上尝试自己动手制作标记图,使每位幼儿都拥有重新诠释示意图的权利。
让每位幼儿各美其美;让每位教师美人之美;让每位家长美美与共,都能遇见更好的自己。这是教育公平理念下大班额幼儿区域游戏开展的最美样态,也是北幼人面对新时代教育公平需要的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