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创新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分析
2019-01-11周金成
□周金成
当今社会对创新型人才越来越重视,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以及素质教育的要求, 在小学阶段为学生开展语文创新教学很有必要, 因为小学生的好奇心最强、 想象力最丰富。 小学生思维和意识的更上一层楼离不开良师的引导。 丰富、 有趣的课堂教学内容和生动新颖的教学模式, 都能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新素质。
一、 创新教育对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学生在学习各阶段都有不同任务, 教学的改革在与时俱进。 在小学阶段, 创新教育能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 求知欲, 以及学习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 为学生打好坚实的语文素养基础。 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更多书面知识, 更要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彻底抛弃落后的教学模式, 积极采用利于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模式, 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 在小学阶段更能促进个性化发展。 小学生有无限的潜力和创造力, 因此, 教师的教学必须配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规划教学目标, 实施语文教学,都需要以学生为根基、 以学生为中心。
小学阶段是习惯培养的重要阶段, 创新能力的提升对打好学习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完成当前阶段的教学任务, 更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 创新思维应用于语文阅读
“工具性” 和 “人文性”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创新思维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是工具性和人文性课程特点的重要体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建设不同的创新思维能力, 这有助于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进行解读文本。学生在语文阅读的能力增强的同时, 阅读过程中也能更加了解作者创作时真实的情感, 也更有自己的独立见解。 总而言之, 培养创新能力能够促进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二) 创新思维扩展学生想象空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学生尝试进行表达时, 语句和内容的构建需要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作为基础, 表达的素材来源于学生无穷的想象空间, 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对想象内容进行描述, 使其想法通过语言来表达。
二、 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创新能力培养会受到不同方向的多重阻碍, 甚至并不能在短期内得到效果体现。 创新的过程会受到固有模式的阻碍, 实施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境。 在过去的教育进程中, 经常会发生教师在课堂上生硬地按照教材内容教学, 丝毫不顾学生接受能力和听课感受的情况。 学生按照教师的指示很难萌生自己的想法, 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创新能力的培养刻不容缓,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跳出课本的束缚, 用开放的态度接受知识并积极输出自己的想法。
(一) 创新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较量
当代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环境中, 很多老师不愿摒弃传统教学思维, 继续按照固有模式进行教学。语文课堂仍然以老师的讲解、 学生的记录为主体。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在这种单一教学模式中难以体现, 影响学习效率的同时也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语文教学中常见的古诗词学习为例, 按照讲解分析、 朗读背诵的模式进行教学, 学生的想象力被限于老师的讲解, 无法真切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词句的优美。 这种模式显然不适合小学语文的创新发展。
随着当今时代对创新性人才的需要和重视, 为了满足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在小学阶段就开展 “以人为本” 的创新教学模式很有必要。这些模式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 经历完整的语文实践, 品德和智力都得到提升, 创新思维得到开发和训练, 并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二) 教师的教学思维与教学环境不匹配
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高效率的获取知识, 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影响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因素。 小学语文的创新性发展需要在了解所处教育环境以及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进行。 小学语文课堂的创建需要用更加科学的方式, 让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更加清晰、 明了。 课堂期间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也至关重要。 部分教师教育学生的思想不正确和方式不恰当, 会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学生与教师的沟通不到位, 会导致课堂效果的不达标。 因此, 坚信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师应该与时俱进, 并从中开拓出适合自己教育环境的创新教育方法。
如今教育形势越来越好, 教育信息化发展迅猛, “互联网+” 在语文学科中的应用为语文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可以利用的更多教学资源, 并发展自己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应该抓住现在的机遇来进行创新教育, 开辟更优质、 高效的语文教学捷径。
(三) 师生关系和谐程度影响创新教学开展
小学生的心理正在重要的建设阶段, 正在飞速建设和成长之中,教师不恰当的举动或言语都可能伤害学生。 在小学教学开展阶段,教师应努力构建良好、 和谐的师生关系, 而不是把学生当作教学填鸭的对象, 或忽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 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学生也是参与的主体, 单纯的记笔记或者背诵知识难以达到益智学习的目标。 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发现课堂的乐趣, 为学生营造能够畅所欲言、 积极沟通的良好教学氛围。
三、 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建议措施
创新意识培养和想象力发展的最好时期就是小学阶段, 为了培养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师应该从单一的教学环境中开拓出来, 在结合真实教学环境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 新颖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创新教学是动态进程, 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同时应对课程效果进行预想, 提前准备好措施来处理课堂上的突发情况, 并灵活转化为激发学生兴趣的契机。
语文是造就人文精神、 创新思维的学科, 宏观来看良好的教学成果应包括品德和智力等方面的提升。 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应该在语文课堂上有目的地进行指引, 在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同时也提升创新能力。
(一) 培养良好师生友谊
在当今时代教育背景下, 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新教育理念引导下,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应积极转变自己的思想, 更多地去做学生的引导者, 关注学生的心理,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主动性。 教师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拉近距离, 更可以获得学生心底的尊重, 由此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也会加强。 小学教师应明确了解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任务, 引导学生体悟中华五千年的深厚文化精髓, 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并将其发扬光大。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教师应该拥有和时代要求相符的思想观念, 并给学生进行知识指引和灵活应用。 此外, 教师应该抛弃把自己当作教学领导的思想, 让自己与学生能够更紧密联系, 因为对教师的喜爱能够带动学生对知识的热爱。
(二) 采用多种课堂学习方式
刻板的教学思想和枯燥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打折扣, 教师可以更新教学方式, 采用先进的教学设备, 这样才能立体多样化的展示知识。 语文知识的学习基础性很强, 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因素更加生动地讲解课程,带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也带来很多乐趣。 教学课堂应该充实丰富并且多种多样, 课堂小剧场、 诗朗诵比赛、 演讲赛、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创新形式, 都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多种课堂模式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堂内容, 更能活跃课堂的氛围, 并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选定课程内容时, 教师应结合实际, 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来解读文本, 在语文活动中学习语文和培养创新能力。 在当今时代, 课堂不应该再被专心听讲而束缚, 如此机械的学习模式禁锢学生的想象。 教师应多激励学生用自己的思想描述课堂内容, 既能加强知识记忆,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 留出学生自主探索和创作空间
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 在小学阶段虽然还不能完全将想象力具象化, 但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指导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小学教师只是创作的引导者, 学生才是创作的中心和主体, 教师作为学生的辅助应尊重学生的想法,帮助其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和想象力, 并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师除了作为学习的领路人,更应该引导学生亲近生活, 亲近大自然, 开拓视野。 在解决必要问题之后, 应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投身实际, 这也是创新思维训练的一部分。 学生与生活接近的过程也有助于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观。
(四) 积极互动,鼓励创新
众所周知, 教师的正面评价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十分有益。 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或学习成果及时给予评价, 有利于引导学生思维的拓展。 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害羞的学生可能会隐藏闪光点,而使其得不到体现, 教师应积极发掘并鼓励学生进行展现。 合理的鼓励能帮助学生形成好的习惯, 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深刻。 为了让学生勇于并乐于展现自己, 教师应适时通过鼓励来给予学生信心与动力。同时, 沟通对于营造教学氛围也很重要, 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易导致学生不能发挥想象力, 不愿意主动思考问题, 这样不仅教学理念不能得到发展, 也会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在当今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教师应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并结合学习环境来提高学生在语文课堂的创新性。 经过对课堂教学的重新组织, 学生的学习效率会大幅提升。 课堂创新性的开展需要教师不断实践新型语文教学方式, 由此保证课堂充满活力与生机, 让学生习得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 最终落实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