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合作学习的育人价值、范式与管理指导

2019-01-11陈卫东

中小学校长 2019年6期
关键词:范式规则育人

□陈卫东 陈 珂

当今网络化、 信息化、 智能化时代, 借助新媒体, 课堂教学效率已有很大提升。 然而, 在当前课堂合作学习教学中仍有低效现象存在: 或 “内容浅化” “方式泛化”,或 “过程简化” “评价虚化”, 或“思维僵化” “效果弱化”。 合作学习低效的原因诸多, 从教师自身角度看, 无疑是部分教师教学思想认识、 教学实践能力这两方面存在问题。 由于思想认识不足, 导致目标定位偏低, 降低了合作学习的育人功能。 由于缺乏教学研究力和创新力, 不注重深入研究合作学习的基本范式以及教学策略, 训练不科学、 不扎实, 必然导致收效甚微。如何提高课堂合作学习教学效率,使得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笔者认为, 教师需充分认识合作学习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构建切实可行的教学范式, 并充分发挥好教师的管理与指导作用。

一、 课堂合作学习的育人价值

对于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笔者认为, 要把课堂看作为一个 “小社会”, 把学生看作是一个个 “小公民”, 合作学习应该指向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为培养未来社会合格公民奠基。

培养学生必备的品格。 必备品格主要包括现代公民道德和现代文明礼仪、 团结协作精神、 规则意识等未来公民所必备的基本道德与素养。 这里所讲的规则由师生共同约定, 具有 “契约精神”。“规则意识是人们对约定俗成的各种行为准则予以认同, 并付诸实践的自觉。” “规则意识的价值诉求,在于学生公德意识、 公共精神和责任伦理的型塑。”[1]它包括规则权利意识、 规则程序意识、 规则参与意识三个层面。 合作学习中人人都有发言权、 建议权; 人人都按程序走, 并形成一种范式, 一种习惯; 人人都参与交流、 讨论、 点评等, 从而保障人与人之间能够平等而自由地合作、 交往。

训练学生的关键能力。 关键能力主要包括组织决策能力、 问题解决能力、 批判性思维能力、 沟通表达能力。 其中的问题解决能力、 批判性思维能力尤为重要。 一般来讲,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 按照一定的目标, 应用各种认知活动、 技能等, 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 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问题解决能力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力, 是能否完成合作任务的关键能力。 批判性思维主要表现为不迷信、 不盲从, 敢于怀疑质疑、 善于发表独特的见解, 并能修正自己的观点, 其本质就是一种理性思维、 一种深度思维、 一种高阶思维, 是一个人是否具有创新精神的重要标志。

型塑学生积极正确的价值观。积极正确的价值观主要包括自由平等的总体认识、 公正友善的基本理念、 合作共赢的价值追求等。价值观是每个人的人格, 由信念、态度、 行为等塑造而成, 知识、技能受制于价值观。 因此, 价值观应该是 “三维目标” 的 “核心层”, 对促进人知识的积淀、 技能的发展、 方法的掌握等起着决定性作用。 学生长期在开放包容的氛围中合作学习, 可以逐步建立“积极正确的合作观”, 包括适切的礼仪观、 平等的对话观、 公正的评价观、 共赢的分享观等, 最终形成真正意义上的 “合作学习共同体” “生命成长共同体”。

二、 构建切实可行的育人范式

合作不是自然生成的, 离不开后天的培育。 作为教师, 重点要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是科学组建学习小组。 人员结构组成上一般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以有利于组内合作、 优势互补、 互相促进, 有利于组间公平竞争。 组名可以由各小组根据自身特点命名, 创设富有个性、 积极向上、 新意响亮的名字, 组训可以选择名言、 警句或格言并加以内化。 组名和组训的确立旨在培养和激励小组成员的责任心和团队精神, 增强向心力、 凝聚力。 小组人员数量上通常是3—6 人, 人员过少或过多均不利于组内互动交流以及合作效率提高。 小组座位排列形式上可以是方形、 “T” 字形、 “十” 字形等。 一切形式取决于学习内容, 由学习内容决定具体形式。

二是精心设计 “学习讨论单”。“学习讨论单” 作为合作学习的“脚本”, 规定的学习任务要 “少而精”, 这样才能在教师的精心组织规划下, 使学生聚焦核心问题进行探究, 展开深度学习, 经历完整的思维过程和学习体验历程。 因此, “学习讨论单” 中核心问题(主问题) 的设计非常重要, 必须具有引领性、 挑战性和合作性。教师的引领包括思想的引领、 思维的引领、 情感的引领、 方法的引领等, 有助于提高合作学习效率。 挑战性是指学习任务需要学生努力才能达成。 合作性是指学习任务具有多向性多维度, 光凭个人独立学习有一些困难, 必须通过分工合作、 协同学习方能完成, 合作有助于促进学生个体自信心、 学习力和团队认同感、 归属感等共同提高。

三是创新教学实践范式。 教学范式是教学实践中对教学过程的一种简约化和结构化的描述, 它具有稳定性和普适性。 适合的课堂教学范式能够提高师生双方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 积极性和自觉性。 因此, 创新合作学习教学范式是合作学习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概括起来讲, 可以用“12345” 育人范式进行归纳。

“1” 是指明确 “一项具体任务”, 即组长能根据 “学习讨论单” 合理分配组员各自的任务, 组员也可以自由选择, 量力而行。 目标指向培养责任感、 目标意识和组织分配能力、 决策能力。

“2” 是指 “两条约定”, 一条是 “30 秒原则”, 即轮流说, 每人最长时间只能半分钟, 要预留时间给同学说, “大家说” “人人说”。另一条是 “少数服从多数” 的原则, 即讨论发生争议时, 集体采纳大多数人的意见, 可以保留自己不同的意见。 目标指向培养民主、 平等思想, 懂得谦让与包容。

“3” 是指严格执行好 “三条倾听纪律”, 即同学交流发言时不插嘴 (不打断说话, 听完再发言)、 不东张西望 (神情要专注)、不故意捣乱。 目标指向培养规则意识、 文明礼仪。

“4” 是指认真参与 “四个环节” 学习过程, 即参与倾听发言、交流表达、 展示汇报、 多元点评,每个环节均有三条具体要求: 倾听发言——身体面向对方, 目光注视; 微笑倾听, 并有肢体语言做出反应 (或微笑点头或轻轻摇头);边听边想, 能记住讲话要点。 交流表达——大胆自信; 简洁明了; 能表达自己的见解, 对他人观点提出

三、 充分发挥教师的管理与指导作用

补充或修改意见。 展示汇报——整理观点; 准备材料; 上台汇报。多元点评——同学互评、 教师点评、 自我评价。 上述 “四个环节”环环相扣、 缺一不可, 是一个完整系统的合作学习过程, 目标指向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自我反思精神,强化规则意识, 增强个人自信,提高学生的听说表达能力、 评价能力。

“5” 是指实现有效合作学习的 “五项评价指标”。 内容包括:参与面广, 组内人员人人参与学习交流与讨论, 保持环境安静, 气氛和谐、 融洽; 协同学习, 能够提出补充或修改意见, 或帮助同学解惑答疑, 实现共同进步; 成功展示, 小组成果展示有效, 得到认可、 肯定; 达成率高, 完成小组合作学习既定目标和任务90%以上为优秀、 75%以上为良好、 60%为合格; 省时高效, 完成合作学习目标任务用时短, 效率高 (先完成者举起小组牌正面, 轮到集体交流则举反面)。 这 “五项评价指标” 目标指向培养学生规则参与意识、协同学习精神, 体验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它既是关注过程的评价, 也是关注结果的评价, 既是小组 “自我” 的评价, 也是小组与小组之间、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评价, 使评价具有教育、导向、 监督、 激励作用。

要体现合作学习 “12345” 育人范式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离不开教师的监控与指导, 必须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 并开展长年有效的严格训练, 决不能遇到一点挫折和困难就畏缩不前、 半途而废。

首先, 教师要执行好 “1+n”指导规则。 “1” 指遵循一条原则,即教师的行为决不影响、 不干涉小组正常的学习秩序。 “n” 指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 要全身心投入, 做好多项管理与指导工作:或组织教学秩序, 纠正个别小组不正常的学习状况; 或调整组团方式、 座位安排, 重新分配学习任务; 或培训轮值组长, 帮助掌握常规的主持方式方法; 或介入小组讨论, 以听为主, 适当点拨、 提示;或巡视观察, 捕捉精彩场景、 生动细节; 或预先听取先行小组的汇报, 了解合作学习结果与效果, 向学生学习……整个过程中教师始终忙碌于观察、 调查、 指导、 培训、 分享、 交流等活动中, 教师扮演多重角色, 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也是参与者, 是指导者也是学习者, 是管理者和推进者。 教与学合一、 教与学相长。

其次, 教师对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每个环节、 甚至每个小节都要持久训练, 务必追求实效。 例如, 在“交流表达” 这个环节上, 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掌握使用规范简洁的常规语言, 实现精准表达, 以增强沟通的粘合力和融通度, 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一个真实有意义的合作学习过程, 必定是一个如何包容他人、 如何倾听、 如何交流、 如何自我评价与反思的教育过程, 是一个敢于合作、 愿意合作、 学会合作、 反复训练、 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让每一个学生真正学会合作、 学会做人是一项十分艰巨的教学任务, 需要我们长期执着与坚守,不断深入研究与革新, 并通过高质量的教学实践来验证。

猜你喜欢

范式规则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让规则不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