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文化自信 培育家国情怀
——《提高文化认同感》教学感悟
2019-01-11■
■
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九年级第二单元《培育家国情怀 增强文化自信》一课,通过提高文化认同感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育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意识,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异,提升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一、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教学设想]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先让学生直观感悟中华文化的特点及独特的文化魅力,可以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最新时事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片段]
【视频播放】震撼!“北京8分钟”来了!
【思考】在这段视频中,呈现了中华民族哪些传统文化元素?
【分析】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北京8分钟”视频的播出惊艳了全世界,中国表演队向全世界展现出冰雪运动和中国文化的特点,完美地诠释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人文奥运”和“科技奥运”精神。短短8分钟向人们展示了熊猫、长城、国家大剧院、五彩祥龙、龙凤呈祥、舞狮、春节、饺子等中华传统文化。
【提问】同学们在看完视频后有何感想?
【点评】大部分学生看完视频会感到骄傲、自豪,在感受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同时,也感悟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会更加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华夏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而公民核心素养中文化素养的培育必须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因此初中道法课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势在必行。教师在讲解本节内容前先让学生搜集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上课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
二、继承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教学设想]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要设计活动环节,要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落实到行动中,引导学生继承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教学片段]
【思考】让学生结合自己家春节期间的活动,思考在这些活动中包含哪些传统文化的元素。
【点评】大部分家庭会选择举家团聚,除夕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放鞭炮、贴春联、看春晚、守岁;大年初一早上小朋友会穿新衣、吃汤圆、讨要红包、相互祝福;春节假期会走亲访友等。这些都是在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方式并不能局限于单一的课堂知识灌输,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立足学生实际、结合当前社会中存在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各种载体。
三、辩证对待西方文化
[教学设想]这部分内容在学习时可以设置一个情境:西方圣诞节即将到来,莉莉和同学们相约平安夜去狂欢,妈妈以明天还要上学为由拒绝了莉莉的要求,莉莉和妈妈之间发生了矛盾。通过情境设置让学生学会辩证对待西方文化。
[教学片段]
[学生表演]让学生甲扮演莉莉,学生乙扮演妈妈,两人之间发生矛盾。
[合作探究]学生4人一小组为单位,每组设立主持人、发言人、计时员、记录兼制作人,活动成果整理在卡纸上,时间5分钟。
【点评】圣诞节莉莉和同学们可以狂欢,但是前提是不能影响第二天正常的上课,双方协商好一个狂欢的时间段,也可以采取其他狂欢的形式,如提前布置好圣诞树、准备圣诞礼物、准备同学间的贺卡等,要理性对待西方文化。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文化正越来越多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饮食文化、节日文化、电影文化等。一方面,我们不要恐惧外来文化对我们的影响,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辩证对待外来文化,例如西方传统节日圣诞节、复活节、万圣节等被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接受,但这些并没有减弱他们顶着春运的巨大压力回家团圆的渴望;另一方面,我们也越来越多地看到许多外国人热衷于包饺子、放鞭炮、过春节、学汉语、听相声、穿唐装等。中外文化交融已是大势所趋,我们要顺应文化发展时代潮流,但又不随波逐流,一切优秀的、有益的文化我们都应该敞开宽广的胸襟接纳。
四、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传统文化
[教学设想]可以借用学生喜欢的创作型歌手华晨宇的事例,让学生感悟他对歌曲的创作和改编,引导学生体会创新的重要性。
[教学片段]
【思考】播放一段歌手华晨宇在《天籁之战》中歌唱的视频,思考歌曲中有哪些创新的地方。
【点评】其实他演唱的很多歌曲都是别人的,但是经过他的创作改编后完全与众不同,变成属于他自己风格的歌曲,实现了自我超越,这就是创新的魅力。
与时俱进在中国古代哲学和政治理论中有重要地位,对传统文化不是简单地继承,也要求新、求变。提高文化认同感,既要深入挖掘、弘扬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又要与时俱进、积极推进文化创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新内涵,要不断推陈出新,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赋予它浓厚的时代气息,才能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坚定文化自信既是国家战略,也是我们每一名中华儿女的神圣职责和使命。当代中学生应该热爱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辩证对待西方外来文化并加以创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和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