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育课堂教学资源的有效运用

2019-01-11

教师博览 2019年8期
关键词:心育友情笔者

沈 苹

(无锡市梅村实验小学,江苏无锡 214000)

心理健康活动课(以下简称“心育课”)是当前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心育课堂中,教学资源的有效运用,是课堂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一、课堂资源要贴近生活

一节成功的心育课,预设非常重要。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的生命体,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独立的思想。因此,教师只有精心进行教学预设,才能引领学生畅游心灵世界。而心育课堂教学资源如果源自学生身边,贴近生活,这样的教育就更有说服力。

例如,在笔者曾参加江苏省心理会课获得一等奖的《珍惜拥有》一课中,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付出,笔者先出示了一封妈妈写给孩子的信,内容讲述了父母抚养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通过许多小事,体现了父母的伟大。伴着极富感染力的背景音乐,这封信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学生以及听课老师。信中的妈妈所说的每一件事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再熟悉不过的,而通过对信的解读,让学生体会到这些点点滴滴、细细碎碎、平常却不平凡的事情,就是一直伴着他们成长的一件珍宝——亲情。

接着,笔者播放微视频,视频中是家人为孩子准备一日三餐、接送孩子上下学、辅导孩子学习的画面。随着微视频的播放,想到这一幕幕每天都在上演,365天从不间断,孩子们的内心彻底被震撼了。正是来源于学生生活的资源,把孩子们的记忆深深唤起,感恩之情自然而然被激发出来了。

二、关注学生的生成资源

在心育课堂中,预设固然重要,但学生在课堂中的互动与生成更有意义。这些动态的生成,往往可以碰撞出精彩的火花。教师不要怕有问题出现,因为在心育课上,恰恰是这些问题,可以成为促进学生成长的契机。

在绘本心理课《小狐狸的幸福》课堂中,笔者就遇到了这样的一个突发状况。这堂课中有一个环节讲到了一个笔者在学校开设的“苹果信箱”中的真实案例:“我有一个很好的朋友,我们经常一起玩,一起做作业。有一次放学,我有点事情先走了,第二天开始,我就发现她对我爱理不理的,下课也不找我聊天了,有时候甚至把我当成了空气,我感到很难过。我该怎么办?”

绝大多数孩子看到这个事例的反应基本都认为这是朋友之间的一个误会,只要能主动沟通,求得对方的谅解,一定能和朋友重归于好。可有个孩子站起来说:“这种朋友不是真正的朋友,不要也罢!”当时笔者一愣,刚想脱口而出:“怎么可以这样放弃这段友情,不要这个朋友了?”但转念一想,这个孩子有她自己的想法,于是追问了一句:“为什么你会这么说呢?”这个孩子便把发生在她身上的一件事讲了出来,同时还详细地讲述了她自己的感受。她的肺腑之言激发了班级中其他同学畅所欲言的勇气,笔者顺势让同学们展开讨论:“什么样的友谊才是真正的友谊?”“我们应该怎样来维护一段友谊?”在这一突发情况的“打扰”下,课堂反倒变得热闹、积极、富有张力了。在同学们的头脑风暴下,大家懂得了,一份真正的友谊是得来不易的,需要双方的悉心呵护,要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产生矛盾时要多多沟通。虽然一节课没有按原来的设定进行,可是主要目标却得到了深入的探讨与思考。

在面对学生的非预期反应时,我们要尊重学生的想法,不能简单评价学生想法的对错,而是把问题抛给学生自己去讨论、思考,通过“四两拨千斤”,让这份心育课堂中最佳的生成资源得到最大的利用。

三、利用教师本身这一最好的资源

在心育课堂中,教师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不仅要为学生带去心灵的震撼,潜移默化地改变他们,而且要通过一堂堂心育课改变自己,找到最美的自己。

在无锡市首届中小学心理骨干教师培训活动中,笔者上了一堂心育展示课《爱心树》,其中有一个环节是大家在音乐声中回忆自己的父母曾经为自己做的一件事。可能是因为环境比较陌生,也可能是学生比较拘谨,还有可能是当时听课的老师比较多,学生普遍有点紧张,这个问题提出来,竟然没有人举手回答。看到这样的情景,笔者并不着急,而是和学生们分享起自己的经历。笔者讲述了父亲对自己的关爱和照顾,讲述了记忆中父亲不辞辛劳送我上学、伴我成长的点点滴滴。听着笔者的这段真情表白,学生们都被吸引住了,有几个甚至在默默流泪。更令人欣慰的是,课堂上孩子们的小手高高举起,他们愿意分享了。因为教师的自我表露,让学生发现,在心育课堂中,真的是可以畅所欲言的;也因为教师的敞开心扉,打开了孩子们的心锁。这堂课从这里开始,学生忘却了周围的一切,一心一意沉浸在了课堂中,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四、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资源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也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心育课堂中。每堂课中,我们都会使用PPT 课件,课件中会综合运用到图片、文字、音乐、视频等,让学生在心育的课堂中始终“不寂寞”。除此之外,笔者在心育课堂中还会灵机应变地使用到手机、拍立得或者iPad。

在《享受过程》这堂心育课中,笔者在利用绘本导入主题后,设置了活动环节,这个活动叫“搭纸塔”:以小组为单位,在15 分钟的时间内,用一叠卡片纸和透明胶带、双面胶带、绳子、剪刀等工具搭一个尽可能高的塔。

在学生整个的活动过程中,教师并不做任何指导,而是拿着iPad 抓拍每一小组的活动过程:从一开始的争论,到齐心协力地“搭纸塔”,再到遇上困难时群策群力想办法,最后是学生成功完成作品后开心的笑容,都被记录在一张张照片中。在活动完成后的分享环节,一开始,学生会说这个活动本身他们是怎么做的,小组是如何共同完成。但当教师用iPad让孩子们看他们在活动过程中的这些照片后,他们的关注点就不一样了,学生们看着这些照片发自内心地感叹:“投入到一个活动中,真心享受那个过程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啊!”这个时候,哪一组获胜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这堂课的主要目标在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及时捕捉和反馈的过程中轻松达成了。

《珍惜拥有》这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一个活动——给自己的朋友做一份表达友情的礼物:与你的朋友左手拉右手,紧紧不松开;用另一只手共同剪出一个爱心;在爱心上写上双方的名字。在学生完成这个活动的同时,老师拿着拍立得立刻抓拍了几组学生的活动过程。活动结束后,在分享时,学生不仅明白了合作、默契就是友情的表达方式,而且从拍立得呈现的照片中还发现了有时候友情也像这照片一样需要等待才能得到。最后,教师把这几张照片送给了这些孩子,相信这份友情的礼物不仅见证了他们之间的友情,同样也记录了老师和这些孩子的一课之缘。

有人说,如果心理学是这个地球上开放得最为灿烂的花朵,那么,孩子的心灵就是这个地球上最为娇嫩的花瓣。行走在心育的课堂中,有效运用多种教学资源,让这股源头活水滋润着我们的心育课堂,能使心育课堂更鲜活,更有温度,更有生命力!

猜你喜欢

心育友情笔者
向美好友情进发
当友情遇到禁忌
心育课程资源建设的区域实践
老师,别走……
江苏省无锡市查桥实验小学
——积极心育奠定幸福人生
心育渗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诗意栖居”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我有友情要出租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