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境化教学,让语文课堂归真

2019-01-11张宁生

初中生世界 2019年16期
关键词:掌柜的木兰孔乙己

■张宁生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应该以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贯穿始终。教师提供语言环境,使教学依托文本中的各类语境,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语言、运用语言,才是实现语文课堂归真的必由之路。

语境是伴随言语交际过程的始终、与具体的言语活动密切联系的、对言语运用有重要影响的条件和背景,包括情景语境、认知语境、上下文语境、社会文化语境、虚拟语境等。语境化教学是指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语境理论指导教与学的过程。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经验建构的过程,就是要帮助学生在语言材料与语言环境之间建立有意义的联系,并借助语言实践将之构建为经验体系。那么,该怎样借助语境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归真呢?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积极尝试,探索出几条实施语境化教学的有效路径:

一、借助语境夯实语言积累

语言的掌握都是从积累开始的,但多数语文课堂的语言积累常常表现为枯燥的背诵、机械的记忆、重复的抄写、被动的检查,语言积累与文本语境割裂,导致学生积累的知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耗时多,收效微。相反,教师如果能将语言的积累放入具体的语境中,让学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词语的意义、用法,并能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加以运用,语言积累就能真正落地生根。

笔者在教学《大自然的语言》时,发现第一段文笔优美,对自然界的四季景象予以了形象的描述,其中的一些词语有很高的积累价值。于是,笔者先要求学生阅读第一段,圈画其中生动形象的词语,再根据意思,听写如下词语:“指昏迷后醒过来(苏醒);种子或孢子发芽,比喻事物发生(萌发);依次,按照顺序或以一定顺序,一个接一个地(次第);形容动作轻快的样子(翩然);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孕育);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销声匿迹);满路,有遍地的意思(载途);循环往复,一圈一圈地运转(周而复始)。”听写后,让学生自己看哪些字是默错的,同时在屏幕上呈现听写的8个词语,再要求学生根据这段文字内容,把这8个词语连贯起来说一段话。笔者对学生加以提示:可以把“周而复始”放在前面,作为一个总领——“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四季变化,年年如是,周而复始”;也可以像文中那样,将“周而复始”放在结尾。最后,笔者安排学生选取其中的4个词语,依据特定的场景说一段话。

根据意思听写词语;将词语放入文本,并以新的形式,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述;在新的语境中,运用所掌握的词语进行语言实践。这三个教学环节的安排,紧贴具体的语言环境,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是深入的、记忆是深刻的。

二、借助语境发掘词语内涵

课标提出,要引导学生“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汉语表情达意内涵丰富,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意义,一个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能有多个义涵。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善于引导学生联系语境,发掘一些词语的深刻内涵。

笔者在教学《台阶》时,引导学生联系语境,对“正好那会儿有人从门口走过……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这一文段中的“挪”字的内涵进行了发掘。

师:联系上下文,从“挪”字中,同学们还能读出些什么?

生1:一点点“挪”的过程,体现出时间的推移。

生2:“一级级”,体现了位置的变化。

生 3:“有些”“还是”“又觉得”,表现出父亲坐在高台阶上不适应,又不知如何是好的复杂心情,可见其不自在之深。

师:同学们很善于思考。从这些前后关联的动作行为中,我们发现了父亲的复杂心情。他本该自豪、骄傲,但由于自身的地位和性格,坐在高台阶上终不适应,又一级级地坐到最低,表现了他的手足无措,极不自在。父亲坐在九级台阶上为什么会觉得不自在?请大家联系上文父亲的建房目的和当地的风俗进行思考。

生4:九级台阶建成,父亲并没有获得乡邻们戏称的地位高的感受,反而觉得不自在。父亲建造高台阶其实并不是为了和别人攀比,只是为了改变自己家的生活条件。

生5:父亲没有骄人的攀比意识,老实厚道、低眉顺眼并不会因台阶变高而改变,可见其性格的谦卑。

在本段教学中,笔者运用上下文语境和当地风俗所呈现出的社会文化语境,带领学生对“挪”字的本义、内涵及作用做了深入剖析。

三、借助语境准确感知形象

鉴赏人物形象,是初中生必备的基本能力。教师普遍的做法是指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人物的语句,然后分析这些句子属于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中的哪一类,再分析这些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有的教师甚至直接要求学生从文本中找出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的词语,进行标签化分析。如此一来,课堂教学往往陷入僵化,学生听课索然无味,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浮于表面——要么是正面的“高大全”形象,要么是一棒子打死的纯反派。但教师如果能够带领学生结合语境感知人物,则能使人物形象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呈现在学生眼前的人物,就会是一个“血肉之躯”。

在《木兰诗》的教学中,笔者借助上下文语境和背景语境,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来引导学生认识一个血肉丰满的木兰形象:

师:木兰是个勇敢、孝顺、爱国的女英雄,但课文仅仅表现了她是个女英雄吗?如果将课文倒数第二段“爷娘闻女来……不知木兰是女郎”去掉,这对表现木兰的英雄形象有影响吗?

生1:好像没什么影响。

师:这一段写了什么?

生2:写了木兰回家后的情景。

生3:写了木兰与家人团聚其乐融融的场景。

师:对,从这里你读出了什么?

生4:我感受到木兰对亲情的渴望。

生5:我感受到当时人们对和平宁静生活的渴望。

师:我们还可以联系上文再理解下。

生6:我认为上文写木兰替父从军、谢绝天子赏赐,都是为了表现她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亲人团聚的渴望。

师:说得太好了!你从上下文的联系中有了与众不同的发现。从作品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中,我们可以窥探出作者的写作目的。本文不仅仅是为了赞美英勇的木兰,请同学们看下注解,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

生7:北朝民歌。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亲人离散,作者创作《木兰诗》这首民歌,应该是反映劳动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吧!

生8:木兰一家是劳动人民的代表,作者借塑造木兰的形象来反映普通人的美好愿望。

师:同学们,我们分析人物的形象,不仅要看描写人物的相关语句,更要关注上下文之间的关联,并要联系文章的创作背景。

在引导学生分析木兰的形象时,笔者正是利用了上下文语境和背景语境,让人物形象更丰满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由此加深了对《木兰诗》创作意图的理解,避免了标签化的分析。

四、借助语境活化朗读指导

课标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情感态度的理解。”但现在很多的朗读指导,通常是教师概念化地要求学生注意节奏、重音、停顿,有的教师甚至只进行空泛的理论指导,辅之以学生反复读、分小组读、分角色读、赛读、背读等。可以说,这种教学模式花费的时间不少,落到实处的作用却不多,学生无法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朗读之中。朱熹认为“沉潜讽诵”的前提是“玩味义理,咀嚼滋味”,然后“方有所益”。“玩味”“咀嚼”都需要在具体语境中完成。

在教学《孔乙己》“有一天……仍然慢慢的算他的账”一段时,大家都沉浸在孔乙己被丁举人打折腿的悲惨遭遇中,突然有一个学生问:“掌柜的此时对孔乙己被打折腿到底是怎样的态度?”我感到有点意外,课推进到这里,大家普遍认为周围人对孔乙己的死活是漠不关心的,掌柜的自然也不例外。我感到这个学生一定是有所发现才提出这样的问题,于是师生间有了下面的课堂对话:

师:某某同学,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生:老师,我注意到掌柜的说了句“哦!”,作者用的是感叹号。感叹号一般是表示强烈感情的,是否能据此推断掌柜的在听说了孔乙己被打折腿时,对他产生了同情之心?

师: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老师还真没想过,我愿同大家一起现场探讨。“哦”是个语气词,我们根据上下文语境先来自由读读,看看用什么语气读比较好?

生1:我认为用平淡的陈述语气读,最好再带点拖音,因为上文写掌柜的没有好声气,对孔乙己只有嘲弄,下文也仅仅是因为孔乙己欠着十九个钱,对孔乙己是冷漠的,这样读,能将这种冷漠的态度表现出来。

生2:鲁迅先生既然用了感叹号表现掌柜的对孔乙己被打折腿的惊叹,可能多少也有些同情吧。

师:有道理。但大家注意下,在这段文字前面有这样一句话:“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在上文中还有这样的句子:“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从这些句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酒店周围人平时的生活是怎样的?

生3:生活无聊。

生4:死气沉沉,没有活力。

生5:孔乙己可以给酒店周围人的生活带来些笑料。

师:对,大家注意掌柜的连续追问的部分,将连续追问的句子读一读,分析掌柜的是一种怎样的心理,再思考这个“哦”字的读法。

生6:连续追问反映了掌柜的急切想知道事情的真相,关注孔乙己接下来的命运。

生7:不是这样的,应该是掌柜的好奇而已。

生8:我觉得掌柜的应该是出于猎奇心理吧。生活太无聊,人们都希望有些新鲜事发生,孔乙己又为大家带来了笑料。

师:猎奇心理,说得太好了!在这死气沉沉的氛围中,孔乙己又为大家带来了新的谈资。掌柜的一再追问,只是一种寻求刺激的表现。现在,同学们看看应该怎样读这个“哦”?

生9:应该用一种上扬并拉长的语气读,来表现其猎奇心理。

师:非常好!请同学们演读这段文字,读出掌柜的这种寻求刺激、急于猎奇的语气。

学生要读好词句,首先要理解词句的意涵,这样才能揣摩好朗读的语气,把握朗读时的情感。笔者在教学时,没有刻意地在这一环节实施朗读指导,而是在随机的课堂生成中联系上下文语境和背景语境,灵活地引导学生在探究“哦”字内涵的基础上,揣摩朗读的语气、语调,避免了概念化的朗读指导。

语境化教学是使语文课堂归真的一条良好途径,语境教学研究是汉语母语教育研究领域的难点问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仅是在积累语言、揣摩词语、感知形象、指导朗读等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其他诸如写作实践、意象分析、语句鉴赏等领域还需进一步拓展。期待更多的语文教师投身到语境化教学研究的实践中来,共同探索在语境中帮助学生揣摩“字、词、句、段、篇”含义、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途径,从而让我们的语文教学“贴地而行”,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回归本真。

猜你喜欢

掌柜的木兰孔乙己
木兰剧片段展示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若无其事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Mulan Mulan
孔乙己(下)
孔乙己
我能吃
滇中木兰的“农资梦”
悬壶药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