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个性发展视角下“数学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2019-01-11江苏省南通市天星湖中学任淑香

数学大世界 2019年31期
关键词:数学文化校本趣味性

江苏省南通市天星湖中学 任淑香 钱 鹏

一、数学文化校本课程

1.数学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

教育部最新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使不同学生在数学上得到发展,高中数学课程教学应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选择,可进行适当的调整。高中数学课程应为教师提供一定的选择空间,根据学生的基本需求制定课程发展计划。

全面发展教育理念要求使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健康发展,促使每个人具有高度的自主创造性,但教育实践中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远未实现。美国数学家怀尔德在20 世纪80 年代首次提出数学文化观的系统理论,数学文化教育教学在国际上引起了普遍重视,我国国家课程改革逐步融入数学文化教育。中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文化教学中对课程的选择开始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向自觉、有计划的教学行为。

2.数学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

数学文化校本课程涵盖自然、人文、社会等不同领域的内容,展现时空贯穿古今中外,让学生通过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的独特魅力与宏大影响力。选择数学文化校本课程内容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发挥数学的德育、美育功能。选择数学与佛教、道教等思想学派联系的专题,让学生改变对数学传统的看法,在数学文化史中,让学生系统了解中国辉煌的数学历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文化校本课程的趣味性教学中,展示数学美妙的趣题、趣闻,呈现数学与艺术、文学融合的美,增强数学的趣味性。对数学史的介绍用演义的方式进行,大大增强了数学历史的趣味性,通过数学与足球、数学与音乐等专题的开展,让学生在充满趣味性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3.校本课程开发的保障

课程目标需进一步具体化,在实际教学中会有很多生成性目标,学生在学习中会出现很多预设外情况,教师的反思可用于校本课程目标的补充。对课程资源进行适当筛选,进行有针对性的取舍整合,考虑教学内容的教育意义,兼顾学生的学习需求。对高三学生应考虑如何调整课程内容,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持续性与系统性,将学生对教材进行的创意性意见加入其中,作为教材开发的依据。

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其课程开发的能力直接影响课程质量,教师欠缺课程开发能力会影响到课程教学的实施效果。因此,教师进行课程开发前应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掌握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步骤。对于理论不清楚的地方,应及时请教相关专家,及时将自己的校本课程开发想法与学校领导及同行交流,确保课程开发质量。

二、基于数学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发

1.课程资源内容的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选择数学文化课程的根据是学优生与学困生的不同,学优生思维灵活,善于建立模型思考问题,对渴望解决的中心问题常进行反复的长时间探索。学困生在认知情况与动力上遇到困难,是班级授课中教师难以关注的对象,需开设知识难度较小的课程提高其学习兴趣,加强内容的趣味性,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开设两种体系课程同步进行,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课程内容可选择一些与自然生活贴近的、趣味性较强的内容,对教学内容涉及较深层次的逻辑等进行简化,影响学生的思维方法与情感态度。如针对相应的国家课程内容,适当介绍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数学家的数学活动趣闻轶事等。如为学生讲述数学王子高斯的故事:高斯是数学天才,小时候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题,对自然数1+2+3……+100 求和,同学们都在认真计算,高斯用50 对构造成和101 的数列求和方法快速得到了结果。说明高斯是非常聪明的人,善于总结数学规律。教导学生学习数学要注意不断总结,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对课程教学对象与教学内容的定位分析,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课程体系方案,对于学优生进行数学文化校本课程授课,内容包括欧拉定理、贷款购房问题、生活中的函数关系等。对于学困生进行数学文化校本课程设计的授课内容包括解析几何的创立、天才数学家的故事等。

课程资源利用主要包括校内外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主要有国家课程阅读材料、已有课件等,校外课程资源范围广泛,如电子音像制品、学生课外书籍等。教学内容的确定经多渠道收集,对资料进行取舍整合。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将相关资料进行整理,编入教材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编写教案时考虑课堂教学的实施,对教学方法、场地设施及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对策进行提前考虑。

2.数学文化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通过数学抽象理解最值问题,利用数学课程中的函数、立体几何、数列等数学知识精心编制教学案例,包括简单的工程节约设计等,渗透资源最省、盈利最大等绿色生态文明理念。考虑到课程知识跨度较大,需不同的模块整合,拟在高三年级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具体安排每周1 课时,考试2 课时,促使学生在紧张的高三复习中放眼社会,体察数学在生态文明课程建设中的魅力。

3.学生学习评价

对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贯彻在数据教学活动中,使每位学生每节课学习完成后能对自己的课堂学习有所总结。学生自评建立课堂学习记录表,使学生对照参加学习以来的前后变化。学生学习小组根据组员表现对其进行适当的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等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要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知自我,学生的评价包括对教师的评价,教师要注重评价形式的多样化,针对学生学习心理特征及学习特点差异,采取多种评价方式。

三、对教本课程开发的反思

课程的实施与课程目标基本吻合,但课程目标仍需具体化,每个单元目标可以细化。在实际教学中会有很多生成性目标,学生在学习中有很多意外的表现,教师的反思可以用来对教本课程目标进行补充。对课程资源进行适当筛选,进行有针对性的取舍,考虑内容的教育意义,使数据文化课的开发具有持续性。在教材实施中,将学生对教材所做的创意修改加入其中。

创设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数学氛围尤为重要,在与学生共同进步中,学生能带来意外的惊喜,在学习中体现了学生更多的创造性,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学习环境。

数学文化教本课程开发重要的是开发过程,教师得以提高,学生的个性需求得到满足。课程开发是学校的新课题,学校的长远发展需要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课程开发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途径,使教师的观念得到更新,激发了教师提升自身素质的内在动力。

数学文化校本课程开发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要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中心,课程开发是学校教育改革的新课题,课程开发为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猜你喜欢

数学文化校本趣味性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增强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性
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趣味性的实践探索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趣味性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数学文化融入高校现代数学教育
数学课堂中的文化滋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