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分析

2019-01-11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彭成刚

数学大世界 2019年31期
关键词:分层数学知识函数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 彭成刚

我国教育改革工作的进行促使传统教学模式出现改变,高中阶段的数学教育活动要立足于实践教学的设计,创新以往的教学形式,全方位加强数学教育质量。分层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现阶段我国教学的发展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期间,按照分层教学手段设计教学环节,设计多种教学任务,适应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求。而数学课程存在较强的逻辑性,怎样在高中数学教育中运用分层教学模式需要教师高度重视与思考。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模式的运用背景

1.分层教学模式概述

分层教学模式作为教学改革进程中产生的教学方式,高中阶段的数学教育开展中引进分层教学,重点满足学生实际学习水平,在班级内部把学生进行科学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对应的教学方案,设计不同形式的教学任务,促使学生可以理解教师传递的数学知识,在有效的引导之下,确保不同层次学生可以生成共振效应。分层教学模式在数学教育中的运用,成为素质教育前进的必然要求,也是目前我国教育机制中的重要教学形式,作用于教学实践水平的提升。

2.分层模式运用的必要性

其一,以往的教学模式无法跟随时代的发展而进步,学生总会存在抗拒心理,在教学中产生诸多问题。教师没有准确对自身的地位加以明确,高中数学教育中,教师不是主体,而是充当辅助教学的角色。基础理论知识即便可以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到导向作用,然而不能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分层教学模式有效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加以结合。其二,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任何一个学生的个性以及学习水平都是不同的,分层教学模式存在较强针对性,可以兼顾每一个学生,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认真对待学习活动。其三,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培养,需要建立在科学的分层教学活动之上,循序渐进的学习模式能够扎实学生现有的数学知识,深入走进数学知识的世界,挖掘知识本质和内涵,完成学以致用的学习目标。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现状

分层教学模式在高中阶段数学教育中的运用依旧存在部分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教学资源的局限性,因为此种教学模式基于自愿的理念,在分层教学之后,班级容纳的学生数量会受到约束,分层教学无法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以至于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一些难题。与此同时,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对分层理念的执行不够科学,布设的问题过于简便或者难度比较大,前者会降低学生对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认为数学知识不用细致学习也可以掌握;后者则会打消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认为数学知识比较难,不容易掌握。在一系列的数学问题中,逐步影响学生学习信念,不利于分层教学有效性的获取。另外,分层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有限,难免会造成分层教学模式的运用成效不佳,且分层存在一定的不彻底性,教师若想要顾及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会造成分层教学模式落实的不良效果。总之,从整体上而言,高中数学中的分层教学模式需要进一步整合与优化。

三、高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措施

1.结合教材内容,构建分层教学模式

高中数学教师在综合加强学生数学基础知识运用能力的过程中,要科学地对教材重点以及难点进行层次性分析,要想促使所有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进步,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标准,对学生进行层次划分。比如把学生分成上层、中层与下层,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期间可以将中层学生学习水平与下层学生学习水平视作标准,合理定位教学任务与目标,教学过程中要组织学生对知识进行记忆和掌握,同时可以把领悟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在生活中。以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为目标,教师可以针对上层学生和中层学生设计具备启迪性的教学目标,同时要注意的是,教学目标的实现不可以占用课堂太多时间,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给学生夯实学习的基础,完成复习以及练习的目标。在学生基本掌握数学知识之后,教师可以按照学生层次进行划分,对其进行必要的引导,给上层学生设置开放性的学习问题,给中层学生和下层学生设置巩固练习的问题,时刻关注学生整体发展能力,促使学生可以个性化成长。

2.结合教学问题,构建分层教学模式

对于高中时期的数学教育,教师要设计针对性的数学问题调动学生思维的转变,促使学生主动进行知识的学习与思考,数学问题的设计充当教学引导的集中手段,教师借助规范性的问题设计,帮助学生找到自身学习上的不足,彰显上层学生的学习优势。对于上层学生,教师设置思维能力强的问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期间,对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以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按照学生自身水平进行层次性提问。针对下层学生的数学问题设计,要和数学基础相贴近,选择简单的问题组织学生解答,增加下层学生学习的信心。此外,教师要给学生布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数学知识,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比如“不等式关系与不等式”的教学中,教师对于上层学生设计教学目标,组织学生自主在实践中寻找和不等式关系相关的问题,按照自身的了解能力设计数学问题,创设解决问题的知识结构。针对中层学生与下层学生,在设计教学问题期间,要鼓励学生通过不等式表示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促使学生熟知数学公式,同时在实际生活中完成知识的有效应用,不断完善学生现有的数学知识水平,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在此期间,教师应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时刻关注学生内心情感的变化,站在学生的视角思考问题,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了解,扩展学生知识面。

3.结合教学评价,构建分层教学模式

教师在教学目标完成之后给学生设置教学作业,层次性掌握练习题目,体现课后训练的难易程度,并且思考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计教学评价的内容,组织学生自主选择评价数学试卷。不同的试卷内容存在不同的数学问题,涉及三个层次的教学任务,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类型的问题,下层学生要以基础题型为主,中层学生要以思维类型为主,上层学生要以延伸题目为主,以分层评价分数的模式,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掌握学生思维的发展与培养情况。

比如“抛物线”相关内容的教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发挥想象力绘制抛物线,以演示和作图的模式得到正确教学理论,对于中层学生,鼓励其以信息技术的手段直观感受抛物线的绘制过程,了解抛物线的定义和本质。教师组织学生自主思考问题,以相似问题引领加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针对下层学生,选择直观教学的模式,带领学生走进抛物线的世界中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学习的习惯,增强学生自信心。教师定期对学生进行教学辅导,彰显分层教学的实践成效。

4.结合教学形式,构建分层教学模式

学生进行的学习活动本质上为自主探究,在构建知识体系中,教师探究活动的设置要思考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具体教学中,把新知识分解为多个层次的知识点,汇聚不同类型的问题,促使学生按照学习内容进行知识运用的反馈,体现数学教育的有效性。针对小组合作教学形式,其作为数学教育中经常使用的学习方式,此种教学手段可以树立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和意识,且每一个小组的学生都存在性格差异,教师如果可以科学利用学生的个性差异,便可以获取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发言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为学生整体学习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以免形成少数学生展示自我能力的局面。与此同时,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允许学生出现错误,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促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下,保证学生之间相互帮助与协调,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和技能,便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最终强化学生学习效果。

比如“函数”相关内容的教授,高中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函数是一项重点内容,对于涉及函数单调性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构建完整的分层教学模式。首先了解学生对函数的掌握,包括函数概念、函数表示方法、函数定义域和值域的计算过程等,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设计三个层面的学习任务,其次把学生进行科学分组,要求下层学生与中层学生思考函数单调性的内涵以及类型,即单调增函数与单调减函数,了解函数单调性的基本形式,掌握基础知识。接下来要求上层学生在题目中计算函数的单调性,利用单调性的特征,判断哪一个函数是增函数,哪一个函数是减函数,并且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函数表达式,整理函数单调性的特征以及定义域和值域,如此不仅带领学生巩固之前学习的内容,还可以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效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以致用。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教师要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课题给予高度重视,按照新课程改革标准与数学教学的发展现状,了解分层教学模式运用的必要性与价值,找到分层教学模式的关键点,将其巧妙运用在高中数学教育中,构建相对完整的教学体系,通过科学的方式不断强化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彰显数学教育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分层数学知识函数
二次函数
高中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探究
第3讲 “函数”复习精讲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二次函数
函数备考精讲
有趣的分层现象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雨林的分层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