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捕捉“换座风波”中的教育契机

2019-01-11山东省济南市七里山幼儿园彭曼曼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19年10期
关键词:希希菲菲座位

山东省济南市七里山幼儿园 彭曼曼

早上入园时,大一班的菲菲妈妈说:“老师,菲菲去医院查体,发现她的眼睛有点斜视,麻烦您给她调到右边这一排的座位吧,看看能不能矫正。”老师听完菲菲家长的情况说明就把菲菲的座位调换了。

可是第二天,原来坐在菲菲旁边的希希的妈妈来找老师:“老师,您是不是把菲菲调走了?昨晚希希回家后非常不高兴,我问她原因她告诉我是因为老师调了菲菲的位置,要不您把希希也调到菲菲身边吧!”原来希希不开心是因为老师给菲菲换座后,希希没法跟好朋友挨着坐而心里感到失落,而她又不太愿意和新的小朋友坐在一起,不知如何排解情绪,甚至都不想来幼儿园了。

对于这种类似问题,相信不少老师都遇到过——调整孩子的位置无非有以下几个原因:

1.方便管理、减少冲突

有些小朋友坐在一起非常爱说话,经常会影响到老师和其他小朋友上课,所以为了方便老师的组织管理会适当给小朋友调整一下座位。

2.顺应家长、个别满足

有些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性格软弱,遇到事情不会反抗,挨着调皮的孩子会“受欺负”,所以会要求老师把孩子放在安静一点的小朋友身边。

3.公平公正、面向全体

老师每隔一段时间会对幼儿的座次进行有序调整,既能避免家长提出不合理要求又能保证公平对待每一位幼儿。

老师或家长会以成人视角去解决幼儿之间的问题,比较简单直接,第三种方法虽能做到相对公平,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减轻了老师的负担,但由于“换座”会给幼儿带来心理上的不适,应当引起我们教育者的重视。

案例中的希希是一个非常依赖别人的小朋友,平时无论是自主游戏还是户外活动她都只跟菲菲玩,如果菲菲不来园,她就会自己孤单地坐在一旁。曾经,她也尝试过找新朋友,想去参与其他幼儿的游戏,但尝试的后果是被别的小朋友圈子拒绝。所以,这次老师给菲菲换座,内心感到失去朋友依靠的希希表现出了强烈的抵触情绪。但是,如果老师满足希希妈妈的要求把两个孩子调在一起只能起到表面作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希希的交友问题。

孙瑞雪老师在《捕捉儿童敏感期》里面提出,5~6岁的幼儿逐渐进入了交际的敏感期。他们的交往形式不再是一对一,而是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在小团体中彼此认同,互相学习,形成一种既愉快又默契的合作关系。班内老师决定抓住此次“换座风波”的教育契机,倾听幼儿的心声、满足幼儿的需求,生成主题活动“朋友越多越快乐”。我以为幼儿创造交往的机会、鼓励班内幼儿去接受或者主动结交新朋友、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采取了以下三个教育策略:

策略一、朋友认知大探秘

幼儿是活动的主角,了解幼儿的原有经验是保证主题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

课程实施前我们选择大一班23名幼儿进行调查问卷,问题如下:

什么是朋友?

你有几个朋友?他们的名字?为什么他(她)是你的好朋友?喜欢和好朋友一起做什么?

我们邀请家长和幼儿共同完成调查问卷,幼儿口述,家长如实填写。

通过调查,大多数幼儿认为能够在一起玩的、关系好的、不打架的是好朋友;有21.7%的幼儿能说出好朋友之间要相互分享,遇到困难要互相帮助等深层次的交往技能。孩子们在调查表中写了很多好朋友的名字,有班内的也有班外的。以班内朋友为研究点:其中有0个朋友的占8.7%,1到2个朋友的占13%,其余的幼儿都是3个以上(含3个)朋友。我们知道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与其将来的社会交往、情绪情感、社会适应性等因素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通过调查问卷我们了解到有的幼儿有很多朋友也深受其他小朋友的欢迎,可有的幼儿却连一个朋友都没有。调查问卷直观的探析、了解幼儿的独特个性与他人相互交往的情况,也为老师开展班级主题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撑。

策略二、我的座位我做主

大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经验的积累,交往范围逐渐扩大,幼儿开始有了自己的好朋友,有了自己小范围的交往圈子,他们经常在一起说悄悄话,分享自己的小秘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5~6岁社会领域发展目标中指出:“幼儿能够适应人际交往的变化,乐意接纳和认识‘新朋友’,并能体验认识新朋友的快乐和成功感。”希希因为座位的调换不能跟自己的好朋友坐在一起而感到伤心和难过,所以老师应根据幼儿的个性特征及社会交往水平去分析造成幼儿情绪失落的原因,此外,老师应努力为幼儿和同伴交往提供良好的机会,并不失时机的引导和鼓励幼儿主动结交新朋友。

结合幼儿的需要,班内老师开展了“我的座位我做主”的活动,不给幼儿固定位置,让幼儿追随自己的意愿,这样幼儿可以和自己喜欢的小朋友坐在一起游戏。无论是集体教学活动还是区域活动、生活活动,让幼儿自主选择玩伴。

每天下午离园前是“我的交友播报”时间,幼儿在自己的“交友日志”上画一画,说一说:

今天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今天都跟谁坐在一起?

交到了哪些新朋友?

婷婷:“今天下午我跟牛牛坐在一起,我们玩过家家的游戏,我们请哲哲和瑶瑶做我们的宝宝,然后我们带孩子去逛公园。”

老师:“我看到你上午是跟瑶瑶坐在一起的,对吗?”

婷婷:“是啊,起床之后我们就换了一个座位。”

松松:“我今天交到两个新朋友,我们一起用积木搭建了一座立交桥,上面还有很多路灯呢!”

老师:“我看到你们的立交桥了,你们当中是谁设计的呢?”

松松:“我们一起设计的,最后这个灯是我挂上去的呢!”

豆豆:“我和瑞瑞在图书区里看到一本《揭秘恐龙》,非常有意思;后来硕硕、子涵也加入了我们,他们还讲了很多霸王龙的故事呢!”

老师:“好朋友在一起不仅可以玩游戏,还能学到很多知识呢!希希,今天你跟谁坐在一起了?”

希希:“我今天又跟菲菲坐在一起了,我们参加了东东和贺贺的化装舞会,我们准备排练一个《大脚丫跳芭蕾》的故事,我要演一个厨师。”

老师:“嗯,你现在有了很多新朋友,真替你开心,恭喜你!”

将选座的自主权交给了孩子,在与不同的同伴游戏、学习、生活等过程中碰撞出不同的“火花”,逐步学会表达自己的意愿,了解别人的情绪和想法,调节自己的行为,愿意接纳新朋友。

策略三、自主游戏欢乐多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应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鼓励它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在幼儿自主游戏中,老师引导幼儿自行设计和组织游戏,自己通过讨论和协商建立游戏的规则,并共同遵守它:让孩子们在生活和学习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比如,让幼儿共同完成一件美术作品并起一个好听的名称;轮流当值日生,帮助保育老师擦桌子、端餐、分配食物;负责饭后卫生。开展体育游戏时,老师请几个小朋友帮忙拿体育器械;让一组小朋友利用积木搭建一座城堡或是立交桥;把全班小朋友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自行设计出一份适合他们一周的食谱。

我们需要每时每刻、随时随地给幼儿提供交流、分享与合作的机会,开展生活化的教育教学互动,给幼儿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氛围。

猜你喜欢

希希菲菲座位
换座位
糊涂的小兔菲菲
敞开怀抱 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杨杨和希希
不想要,就礼貌拒绝
承认错误
菲菲生气了
巴士上的座位
我喜欢的小狗菲菲
不合群的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