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四策略”
2019-01-11江苏省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江苏省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王 慧
数学问题意识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小学生只有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能解决问题,从而真正掌握数学知识的精髓。现在小学生缺乏问题意识,不善于从学习中发现问题。作为教师,为了能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锻炼,就必须有针对性地教学,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们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一、设置悬念情境,激活问题意识
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多动脑,多思考,然后再教学生们如何提出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学生能够主动提出问题后,就会对问题产生兴趣,然后去挖掘问题的答案。因为小学生对事物充满着好奇心,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留下一些悬念,从而培养学生们的数学问题意识。
例如,在教学“能被3 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游戏环境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和教师一起玩“抢30”的游戏,游戏规则是:两个人一组,两个人依次数数,每次可比前面那个数增加1 或者增加2,最后谁数到了30 就算谁赢。在教师玩游戏时,先让同学数,每次都是教师数到30。学生就会有疑惑:“为什么每次都是老师赢了,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方法呢?”学生对此发出疑问后,就会主动地找寻问题的答案。
以上案例中,教师利用游戏设置了悬念,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奠定了基础。学生对游戏产生了疑惑,会对问题更加感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二、营造轻松氛围,激活问题意识
教学的目的是能让学生学习到知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应该处于主动地位。所以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一个平等的师生关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接受学生的提问,并且给予回答。师生关系的平等化可以使学生们的思维更加活跃,当学生们有活跃的思维后,他们在课堂上能更积极地发言,这样就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作为教师,就要善于用合适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才便于学生养成多思考的习惯。
例如,在教学“认识方向”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采取分组的方式,让同学们自己讨论教室里的课桌、黑板、讲台、板凳的方位,还有学校与家的相对位置。教师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每个同学都参与到学习中,在同学们讨论完成后,请同学们讲述一下他们一组的讨论结果,不管说得对不对,都要给予鼓励。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处于放松的学习状态,这样课堂的气氛就更加活跃。学生不仅在讨论中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自身的问题意识。
以上教学方式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把问题完全交给同学自行解决,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有问题时及时给出提示。学生们在讨论的时候,教师要走进各小组听同学们的讨论内容,如果教师放任学生们自我讨论,会影响到课堂的效率。教师在课堂上要一直通过鼓励的方式,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讨论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设置组内竞争,激活问题意识
大多数小学生都有好胜心里,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让学生们进行提问比赛,激发他们的数学问题意识。
例如,教学“可能性”这一课时,在学生们对“可能”“不可能”“一定”这三个词语有了一定的理解后,教师可以创设情景让学生们自己提问题。教师可以利用扑克牌的张数和花色来让学生们设计有关“可能性”的问题。让各个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每个小组提出问题,最后哪个小组提出的问题多,哪个小组就获胜。学生们为了胜出,都会大家一起合作思考,尽可能多地想出一些问题。
教师还可以在游戏过程中,表扬表现优秀的小组,这样学生们为了能够得到表扬,会进一步地努力,提出更多更好的问题。
四、借助操作学习,激活问题意识
学生动手操作也是一种培养数学问题意识的方式。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们自我动手操作,来培养问题意识。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小明同学参加了一次寻宝活动,寻宝图上提示说宝物在小明右脚的3米范围内,同学们思考一下,如果是你,你一定能找到宝物吗?教师引导同学们思考,让学生们在草稿纸上画图,用3 厘米替代3 米。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们:这个范围边界的每一个点到右脚的距离都是3 米,那么该是什么图形呢?同学们想到了吗?学生们很快就明白应该绘制一个圆形。当学生们完成后,教师可以说:“你们快把宝物的位置范围告诉小明吧。”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学生对圆的性质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
以上案例中,教师组织学生对“是什么原因”“怎样做”“可以采取别的方式吗”等问题进行探究,通过动手操作实现了思维的提升,有效发展了学生的智力水平。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数学意识的关键是要让学生们多提问,教师要在了解学生心理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景,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