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区少先队运作方式的初步思考
2019-01-11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王伟杰华朱园园
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 王伟杰华 东 师 范 大 学 教 育 学 系 朱园园
社区少先队的建设,是以“社区少工委”建立为基础,以辅导员队伍建设、阵地建设、活动建设为三大支柱的。当上述基础建设完毕之后,社区少先队如何开展工作?怎样体现社区少先队的成长?体现社区少先队的活力?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的内容。通过我们的研究与实践,社区少先队的队组织运行、队制度建设和队文化建设构成了社区少先队运作的基本内容。
社区少先队组织建设的规范与完善,是少先队员在课余时间和假期生活中得以健康成长的前提保障。
一、大中小队的组织建设及运行
在社区少先队的组建上,社区少工委采取建立“双报到”制度,街镇团(工)委负责人和所在区域的学校系统团队干部通过长效的联系,建立学校和社区的联动机制,一方面学校鼓励队员积极参与社区少先队活动,并将队员在社区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纳入队员个人成长综合评价体系,与少先队员和少先队辅导员评优相结合,完善社区—学校联合评价制度。另一方面组建由专职辅导员、学校辅导员和志愿辅导员组成的社区少先队辅导员队伍,指导、帮助和协助少先队员们组建小队和实施小队活动。
1.具体的大中小队组建方式
第一种,以“自主报到”为主,“鼓励动员”为辅进行“双报到”。
社区少工委联合所在区域的学校系统团队干部,根据社区基本数据,对社区内少先队员们的基本情况和数量做统计,以自主报到为主、鼓励动员为辅的方式,鼓励少先队员在假期之初前往居住地(浦东新区内)所属居村委“报到”,各街镇少工委做好社区内少先队员的人员、数量和时间安排等记录工作,并根据现实情况调整和制定假期社区少先队活动方案。
第二种,以“就近就便”、“自主自愿”原则组建大中小队。
以社区为单位组建大队,在街镇居委会组建相应的社区少先队中队,同时配备社区少先队中队辅导员,协助社区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开展各项活动。根据《队章》要求,大队由两个以上的中队组成,成立大队委员会,由7至13人组成;中队由两个以上的小队组成,成立中队委员会,由3至7人组成;小队由5至13人组成,设正副小队长。大队和中队委员会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设队长、副队长、旗手、和学习、劳动、文娱、体育、组织、宣传等委员。小队组建原则为就近就便和自主自愿。队员们根据自身时间安排以及家庭居住的方位自己组队、自取队名、自选队长、自己拟定活动计划。
第三种,根据实际需要灵活组建项目小分队。
因为部分社区少先队员人数较多,为发挥小队的生命力,在小队内部,队员们可根据假期时间和活动需要,自行组建小分队。这种项目小分队的组建形式,形式灵活,人员随机,可以充分发挥队员们的自主自动和创新能力。如某学校周边的几个小区内的少先队员以楼组为单位自由结合为楼道小分队,小队长即为楼道长,小分队内设组织员、宣传员、劳动员等,楼道长根据所属楼道的具体情况,通过小分队集体会议制定“楼道管理计划和活动方案”,定期开展楼道清洁、卫生宣传、社区服务等活动,促进社区内楼道管理与文明建设。
第四种,以“自主组织”和“民主竞选”的方式推选队干部。
通过少先队员们自主组织和参与的民主竞选,选出一批能力较强,具有奉献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的大中小队干部。并由社区少先队大中队辅导员对其进行指导和培训,加强大中小队干部的培养,以协助大中队辅导员开展社区少先队活动。
第五种,规范少先队活动的统计及记录,建立健全评优和奖励制度。
为使大中小队活动规范化,需印制队活动记录卡、队员成长册和荣誉册,对队活动进行详细记录,对队员表现进行自评和他评。并在假期结束后将活动参与记录卡、成长册和荣誉册等一并上交给学校,由学校评定,并向社区少工委反馈,对社区少先队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少先队员进行奖励。此外将少先队员的社区少先队活动参与情况归入校、区级的少先队员“三好”评优工作中。由此形成校内、外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2.项目化实施活动的实践
项目化管理理论已被越来越多的行业所认同,因为项目化管理能够让层级之间沟通更加顺畅,减少障碍,有利于我们降低工作成本,提升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2018年浦东新区少工委在深入基层社区及学校,并开展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儿童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尝试实施了少先队实践活动的项目化推进模式。相较于过去较为分散的活动方式,项目化推进方式将各种相关活动进行整合、规划和实施,这样使得社区资源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整合和利用。此外,浦东新区社区少先队活动的项目化实施与各街镇的品牌活动、特色活动相结合,也有利于品牌及特色活动的生成与运行。
二、社区少先队制度建设的形成
制度是保障,一项工作内容的落实,需要以制度加以规范与保证。浦东新区少工委在开展社区少先队工作之时,就力求基层建立好各项工作制度。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对相关制度进行了梳理。
1.大中小队日常例会制度
在社区少先队的运行中,日常例会及联席会议制度的建设,是加强少先队工作严谨性、增强组织观念、联动多方力量的重要机制。在此方面,浦东新区少工委重点关注了少先队日常例会制度以及社区少工委对外联席会议制度的建设。
社区少先队的例会制度是社区少先队组织运行中的一个常规制度。例会的规范化和常规化有利于少先队员责任心的培养,有助于推动少先队工作的发展。因此,各街镇社区少先队均依据各自的情况制定了详尽的例会制度,如少先队大队委员会要定期召开例会,总结工作,了解各中队活动情况;小队长要向本队队员负责,每两周要在例会上汇报一次工作;中队干部都要对中队全体队员负责,每半月要召开一次中队委员会例会,每月至少向队员汇报一至两次工作;大队干部要向全体少先队员负责,向少代会负责,每月要召开两次例会,汇报工作,每学期至少向大队辅导员汇报一至两次工作情况,在少代会上大队干部述职报告接受队员监督等等。
2.社区少工委对外联席会议制度
社区少先队的教育价值基于团队、社区、学校、家庭等多方力量的联合和共同作用之上。因此,为了保证社区少先队工作的顺利开展,联合多方力量,最大程度的统筹和开发资源,浦东新区各社区少工委制定了详尽的对外联系会议制度。对外联席会议的主要参与方有团区委、社区少工委、各街镇代表、学校代表、家长代表等,分为定期会议和临时会议两种:定期会议,即社区少工委需每月召开一次对外联席会议,以书面和口头汇报的方式对本月社区少先队工作情况进行汇报,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寻求多方力量的辅助;临时会议则根据少先队工作的实际需求、各方代表的及时反馈情况等,可随时召开。
三、以“标识”为特征的社区少先队文化
少先队的文化建设是指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和资源,营造少先队所特有的文化氛围,使少先队组织在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产生更大的影响,留下更深的印记 。
从文化的类型而言,少先队的队旗、队徽、标志、队服、队室等共同构成了少先队的物质文化。这种物质文化的建设有利于少先队员组织观念的形成。组织观念是组织成员热爱组织的思想意识,同时也是成员对组织应有的正确认识和行为表现。少先队的组织观念具体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事事处处都以少先队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改造自己,使自己的所作所为像一个真正的少先队员的样子。二是自觉地按照少先队组织的要求,完善个人与组织、个人与其他成员的关系,在行动上和组织保持一致,维护组织的团结和统一,在少先队组织指导下,完成组织的任务和要求。少年儿童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集体意识逐渐形成的阶段,对于形象性的组织标识有强烈的感性认识,对集体中的组织生活充满强烈的渴望。因此,少年儿童对于组织观念的形成与组织标识获取密切相连 。少先队的队旗、队徽、标志、队服等组织文化标识是少先队员彼此进行身份确认的途径之一,身份一经确认后,组织标识对组织成员的行为就具备约束性和规范性。因此,从此方面而言,队徽、队服等组织标识具有对少先队员组织观念的正向导向功能。组织观念的导向功能就是我国少先队组织标识的基本育人功能。
为了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标识的育人价值,让更多学生和家长了解了建立社区少先队组织的目的意义,引导更多队员自愿成为社区少先队快乐光荣的一员。浦东新区社区少工委通过团区委“浦东青年”、区教育局团委“五月花海”微信公众号,向全社会广泛征集社区少工委标志口号,最终收集应征投稿数十份,吸引了近万人次参加网络票选。最终经过大众投票和综合比选,浦东社区少工委的口号确定为少先队员的第二课堂。标志寓意七色方块象征着大大小小丰富多彩的社区,它们连成一座彩虹桥,寓意少先队与社区之间架起的桥梁;下方红领巾样的人形图样象征着的少先队员拿着一根七彩飘带随风起舞,快乐健康,积极向上;赤橙黄绿青蓝紫的配色寓意社区少工委激情无限,活力向上。
同时,为了培养少先队组织成员的共同情感,培育组织意识、增强集体观念、规范行为管理,浦东新区设计定制了社区少先队制服,通过制服颜色和服装绶带、纽扣、臂章等装饰物的差异来体现队员们参加社区少先队年限的长短、参加活动的多寡和所在社区的特色等。以浦东试点街镇的社区少先队制服为例,以G20蓝和卡其色为主色调,蓝色上衣左胸口预留了名牌贴和雏鹰奖章区域,左手臂有夜间活动安全荧光贴,右胸前有国旗绣标,右臂有星星火炬臂章。配上鲜艳的红领巾,寓意小雏鹰热爱祖国大地,翱翔蓝天,求知探索,茁壮成长。
口号的确立是社区少先队核心价值的集中体现,而制服使得少先队员们在社区参加活动时得以统一着装,既有朝气又光荣,也让广大青少年对加入社区少先队增添了几分向往和憧憬,有效提升了队员们对自身身份的认同感和荣耀感。
综上所述,当社区少先队建设的基本框架建立之后,其后的运行是关键。在运行中重要因素是队组织体系的完善、队制度建设的健全和队文化氛围的形成,这才能使我们的社区少先队工作走得更好、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