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法
2019-01-11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荣怀学校周奇峰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荣怀学校 周奇峰
教师在教学中引入分层教学法,主要是让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素质和学习能力均获得提升。教师使用分层教学法,根据学生的能力做好教学分层,使学生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一、设定学生层级
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基础以及学习能力与态度、学习成绩的提高效率等等,结合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制定基本目标、提高目标以及针对能力较强学生的发展目标,教师可以将学生按照实际情况分成A、B、C三个层次,其中A层学生基础最弱,C层学生能力最强。A层学生可以在教师与其他同学的帮助下对知识点内容进行有效掌握,完成教师所布置的简单习题任务;B层学生则需要独立地进行知识点内容的学习掌握,并在教师的启发下能够完成习题训练。C层学生要能够对知识点进行有效掌握,要能够独立地完成习题,主动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目和补充题。C层学生要对B层和A层学生在学习上给予帮助。教师在分层时要积极沟通学生,选择出最为适合的方案开展师生互动,进行动态的分层。
二、“分层教学”的环节
1.分层备课
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做好分层教学,特别是教师在备课期间就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做好分层教学。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A、B、C三组同学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教师需要明确哪些内容是各个小组必须要掌握的,哪些内容仅需了解即可,教师针对小组开展不同的教学,均要在备课充分的前提下完成。
2.分层授课
课堂教学活动开设之际,教师需要清晰了解教与学的双向交流方式,能在调动双边活动的过程中实现分层教学。学生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完成教学目标,这样能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需求,也能保障不同层次学生学有所需。教师在安排课堂内容的时候以B层学生的能力为基准,兼顾A、C两个层次学生的能力,优化课堂和谐度,使各个层次学生都能加入课堂活动中,不至于受到冷落。对于一些较难的问题,课堂上教师可以不进行讲解,但若C层学生理解有困难,教师需要在课下进行重点内容的讲授,这样能减少C层学生的心理障碍。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在循序渐进中,做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过程中,也能避免层次落差过大,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要让C层学生听课不等待,A层学生基本能听懂,并能获得教师的适度提点。主要的教学目标即为A层学生“吃得了”;B层学生“吃得好”:C层学生“吃得饱”。教师能从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能在无缝衔接中做到自然教学。譬如,教学活动中,教师为学生讲授“函数概念”内容的时候,教师先带领学生复习旧知识内容,为学生预设一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何谓映射?何谓函数?(2)为何自变量x有一定的取值范围?(3)函数y有确定范围与之对应?(4)x、y的取值范围能构成集合吗?它们之间有何特点与联系?(5)能从映射的角度重新定位函数吗?(6)函数的记号是什么?新定义与原定义是否有相似之处?教师在问题提出后,让A层学生思考前两个问题;B层学生思考中间第三、第四个问题;C层学生回答最后两个问题。教师通过提问做出分析,让学生能在复习旧知识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新知识,这能暴露出概念形成的全过程,也能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了解到函数的概念,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3.分层提问
课堂提问的使用能够非常及时地将学生的问题以及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向教师进行反馈,使教师能够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正确的认识,同时还能够对课堂氛围进行调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课堂提问的设计过程中,教师要重视问题层次的划分。对于A层学生来说,要能够完成最为简单的问题,无论对错都应给予学生鼓励,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保持自信心。对于C层学生,教师要对其加强引导,强化学生自信心,并让其参与到对A层学生的知识点辅导当中。教师还需要在C层学生的习题设计中进行能力强化,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加以引导,分解问题,使其对知识点进行更好的掌握,并对综合分析能力进行培养。与此同时,要让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有效培养,都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得到长远的进步,要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有效培养,想要实现个体的良好发展,便需要从整体上进行优化。
分层教学对教师有较高的要求,教师在工作量逐步增大的前提下,要有较好的责任意识和强烈的责任心,能在创新工作作风的前提下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教学活动中面对学生出现的“参差不齐”的状况,可以合理使用分层教学法,不但能让学生的学习目标更为明确,更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也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显浓厚,最终缩小学生差距,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