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设活动台阶 落实语文要素
2019-01-11张敏
张 敏
语文要素是部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编排体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建构教科书体系结构的基石。从三年级开始,教科书的单元导语用简要语言点明语文要素,明确单元教学目标。每课课后题是落实语文要素学习的显性体现;每单元的交流平台是语文要素的整体观照;单元习作又是语文要素的运用基地。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都是教科书环环相扣的体系结构中的一环。
《穷人》是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导语: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课后题中的小练笔:联系课文内容,写一写桑娜的心理活动。单元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的写作要求:试着写出发生的环境,还可以写一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根据教材编排特点,我们可以确定通过环境和心理描写,感受人物形象是本课的语文要素,其中,了解心理描写作用和学写心理描写是本课要落实的核心要素。怎样落实核心要素,这需要我们优化教学内容,精准教学目标,设计有梯度性的学习活动。
师:同学们,第一课时,我们通过环境描写深刻体会到穷人的穷,课文中除了运用环境描写突出穷人的穷,还有哪些地方描写了穷人的穷?这节课我们继续品读课文。请大家默读课文1~2 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出示第二自然段)从沉思可以看出这一段话是什么描写?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段心理描写?
生:介绍桑娜的家庭情况。
师:这段心理描写是为了交代故事中人物情况,这是心理描写的一种作用。作者写桑娜的心理活动仅仅是为了介绍他们的贫穷吗?
生:不是,他们是在这种情况下收养了两个孩子,更突出了他们的善良。
师:请同学们快速默读3~27 自然段,画出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段落,并做批注。
(师生交流3、4、9、11 自然段描写心理活动的语句。)
师:(出示第九自然段)请大家再默读第九自然段,如果去掉这一段心理描写行不行,为什么?
生:不行,这样不能突出桑娜的善良。
师:再读8、9 自然段,如果将8、9 自然段调换顺序,行不行?
生:不行,课文按照先做后想的顺序写,要比先想后做更能突出桑娜的善良。
师:(出示第二和第九自然段)议一议:两段心理描写有什么不同?你从中读出了什么?请同学们拿出共学单,合作完成学习单上的内容,找出这两段心理描写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我从第九自然段的省略号读出了桑娜由于紧张,她的想法在不停地跳跃,一会儿想自己的五个孩子,一会儿想丈夫回来,这时的心里话是断断续续的,而第二自然段心理描写却很有条理。
生:第九自然段的描写让我知道了省略号还能表达出欣慰、害怕、恐惧的复杂心理。
师:通过桑娜的心理活动我们感受到了她的善良,课文中仅仅是桑娜善良吗?你还体会到谁的善良?请与大家分享。
(师生交流描写西蒙和渔夫善良的语句。)
师:我们通过西蒙和渔夫的动作及语言感受到了他们的善良,我们能不能也试着用心理描写体现他们的善良呢?请大家结合课文,根据下面三个不同的语境,运用刚才学到的方法,选择其中一个场景,写一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场景一:
西蒙脸色苍白,神情黯然,望着身边躺着的两个孩子,内心充满着不舍、担忧与矛盾。她深思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场景二:
“是啊,是啊,”丈夫喃喃地说,“这天气真是活见鬼!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两个人沉默了一阵。
桑娜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场景三: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教学片段聚焦心理描写这一核心要素,设计了三个学习活动:一是认识心理描写,理解穷人真穷;二是比较心理描写,感悟穷人不穷;三是学写心理描写,发现人生财富。三个层次递进的学习活动,是在教学主线的统领下层递展开,使学习呈现出由认知、实践到迁移的渐进态势,语文要素自然落地。
1.初步认知,知晓是什么。语文要素,是围绕语文学科知识,体现语文学习特质的能力要素。学生只有在初步认知的基础上才能转向深入理解。第一课时,学生通过整体感知了解到文中的环境描写体现了穷人的穷。第二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聚焦心理描写,感受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上课伊始,教师直奔主题,直接从桑娜的心理活动体会穷人的穷,并且点明“这段心理描写是为了交代故事中人物情况,这是心理描写的一种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知道了什么是心理描写,认识了心理描写的作用。这一环节与核心要素紧紧相扣,简洁有效,为落实语文要素打下了基础。
2.深入实践,知晓为什么。语文要素不等同于知识标签,学生只有在主动构建、批判理解的过程中才能走出浅层次的学习状态。本课在学生初步认知的基础上,教师对心理描写进行梯度性指导:首先让学生自主研读,找出文中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段落并做批注;然后比较两段心理描写的异同点,小组探究加省略号和不加省略号的不同表达效果;最后教师再对心理描写的作用进行简要总结,第一种作用是介绍情况,第二种作用可以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这样细化的指导,学生的思考由“课文写了什么”转向“为什么这样写”,使语文要素在学习活动中呈现动态化,学生在言语实践中对概念化的心理活动描写有了深入理解,这也正是落实语文要素的主要路径。
3.迁移练习,知晓怎么用。落实语文要素不是规则与策略的直接传授,而是利用支架促使学生进行内隐学习,推动学生言语经验的建构,实现语感和语理的互促。本节课的小练笔依据课文情景生成,由个体到群体,由小说到人生,它既源于学生解读不足的客观需求,又有力地搅动了学生的情感波澜。三个不同场景的写话练习,在学生学习的进阶处搭建了一个有情景、有任务、有策略的学习支架,帮助学生在实践运用中把握语言规律,积累语文经验,形成语文能力。
围绕语文要素,架设活动台阶,创设台阶式学习活动是落实语文要素的重要保证。这样的学习活动结构层次清晰,学习过程饱满,学生学得充分,学习目标达成度高,改变了语文要素的呈现机械化、程式化的状态,将课文中隐藏的静态的语文要素转化为学生必备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