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情境激趣,构建小学语文优质课堂

2019-01-11江苏省滨海县永宁路实验学校富康路校区

小学时代 2019年17期
关键词:课文内容创设多媒体

江苏省滨海县永宁路实验学校富康路校区 潘 利

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要善于运用情境,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设计情境教学时,教师要抓住教材内容选择情境模式,利用丰富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快速掌握课文内容,促进他们语文思维和探究能力的提高,挖掘他们的潜力,让他们在情境中深入思考,促进语文优质课堂的构建。

一、利用丰富情境激发兴趣,发挥学习主动性

1.创设生活情境。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来源于生活,都是作者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和生活经历进行创作的。在素质教育中,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体会来探究课文内容,通过情感和思想与作者进行交流,高效地完成学习内容。在生活情境中,教师要挖掘课文与生活的联系,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创设情境,让他们建立熟悉的生活与课文之间的联系,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例如,在教学《落花生》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认知说一说自己对花生的了解。通过交流,在熟悉的在生活情境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他们想要知道为什么课文要命名为“落花生”,从而主动进入到课文探索中。结合生活体验学习课文内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的道理。

2.创设多媒体情境。在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成为小学语文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的重要手段。在多媒体情境下,教师可以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把静态的文字转换成动态的视频。在多媒体情境下,学生能够在视觉、听觉作用下进行学习,使他们对课文内容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结合多媒体情境中的图片、视频、声音等资料分析课文,在身临其境中理解重点内容。在多媒体情境中,教师要立足于教材,利用多媒体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学习内容,拓宽他们的知识面,让他们获得深刻的学习感受。 例如,在教学《桂花雨》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计动态的视频,让学生结合直观情境想象课文中描写的情境。在多媒体情境下,学生充分感受到了作者描写的意境,想象摇桂花树时桂花如雨纷纷落下的情景,感受其中的快乐。在视觉感受中探索课文内容,通过品味文中的语言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树的乐趣和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使他们深刻理解了课文内容。在课堂拓展时间,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介绍桂花树的生长过程,桂花的花期、花朵的形状等,增加知识积累,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3.创设表演情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设计表演情境,可以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表演。在表演过程中,学生可以扮演自己喜欢的人物,通过认真分析人物的动作、语言来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对人物的理解越深刻,学生的表演越逼真。因为表演情境的创设,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他们为了更形象地展现课文中的任务,能够借助人物的外貌描写、动作语言等内容进行分析和感悟,并用语言和肢体动作来展示自己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将相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课文中的人物进行表演。通过表演,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抓住“骗”“逼”“避”三个字体会人物性格,理解三个故事的因果和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从人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4.创设竞赛情境。小学生的好胜心很强,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可以设计竞赛情境,让他们在激烈的氛围中学习并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在竞赛情境中,每个学生都想获得竞赛的胜利,从而积极参与到竞赛活动中,发挥自己的语文才能,在竞赛中取得好的成绩。例如,在学习生字时,教师可以设计竞赛情境,把学生分成小组,比赛哪个小组的生字学习效率最高。在小组竞赛中,小组成员能发挥他们的合作能力,在语文学习能力较高的成员指导和带领下高效地完成生字学习。在竞赛情境下,学生能快速调动语文知识体系中的已有知识,在有效学习方法的促进下进行学习和记忆,高效掌握生字的读音、字形、字义,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实现素质教育下情境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5.创设实物情境。小学生在学习和认知事物的过程中,主要借助直观感受来对事物获得理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实物情境,给学生展示实物,让他们通过观察对所学的内容获得直观认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顺利进入到课文的探索中,在对事物的直观认识下进行思考,使他们对事物的直观和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6.创设音乐情境。运用音乐创设情境是情境教学中的创新方式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音乐,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学习,可以让他们把听觉和思维结合起来,充分感受课文的意境美和语言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学生能够放松心情,在优美、和谐的音乐情境中分析课文内容,激发他们的情感,有利于他们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理解课文主题,实现音乐情境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在设计音乐情境时,教师要选择和课文相关的音乐,使音乐情境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能与课文内容紧密联系,让他们在音乐的引导下进行探索,促进语文思维的深入发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7.创设想象情境。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想象情境,让学生借助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能拓宽他们的思维面,促进他们语文创新思维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想象情境,让学生进行自由想象、大胆想象。在想象过程中,学生能够抓住课文的内涵,使学习过程充满乐趣,促进学习的不断深入。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给课文增加结尾、改变课文结尾、在假设问题下想象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自由的想象中发挥思维的创造性,在抓住课文重点内容的同时,深刻地感受到课文的内涵,促进他们语文思维的深入发展。

二、遵守情境教学原则,构建优质教学

1.与课文相关性原则。情境教学的作用是让学生借助情境理解静态文字,与作者的情感、思想进行互动交流。在设计教学情境时,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创设情境,使学生通过情境能深入分析课文内容,让他们在情境中思考、探究、感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在情境中达到与作者情感交流的目的,提高情境教学的效率。

2.趣味性原则。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情境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来选择情境,利用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的思维快速活跃起来,深入到课文中进行分析和思考。在积极思考中,学生能够大胆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在学习中获得收获,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3.启发性原则。教学情境要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在情境中深入分析课文内容,借助情境感悟课文中的情感以及作者表达的深意。通过情境实现对学生的启发,使他们能在学习环节充分发挥主动性,在理解知识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成就感,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入进行。

4.多样化原则。在设计教学情境时,教师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结合不同的课文题材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探究内动力,在深刻感悟和体验中理解课文内容,在思维深入的过程中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实现情境教学方式对语文教学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结合情境教学原则选择情境,既能丰富教学内容,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探索热情,使他们在情境中发挥语文思维的活跃性和创新性,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在开展情境教学时,教师要不断进行研究和探索,找出新的与课文内容紧密联系的情境方式,用多样化的情境增加课堂活力,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在积极思考中实现语文课堂的最优化,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发展。

猜你喜欢

课文内容创设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多媒体高考招生宣传平台
移动云计算中多媒体工作流的节能计算卸载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