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2019-01-11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第二实验小学
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第二实验小学 黄 倩
数学需要学生具备活跃的思维。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思维意识的活跃尤为重要。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是当代教师应思考的问题,这就对小学生的自我思考与判断能力、理解分析能力提出要求,提高课堂活跃性也是当代教师教学方法中的关键。刻板、反复、机械性的学习时代已经被逐渐淘汰,新的教学方式提倡广泛运用数字媒体技术,这对提高小学课堂效率极其重要。新的合作学习理念要求完善师生互动、创新学生思想观念、提高学生自主理性思维等,并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广泛应用。
一、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探求知识
在过去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讲解课本上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知识灌输。刚踏入小学的学生已经适应了幼儿园引导式的教育,对于他们而言,学习数学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小学生比较反感记忆过于严谨的知识,更何况有些知识的记忆对于初入小学的学生来说本身就是一个难题。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积累,总结经验,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游刃有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味地知识灌输,会使学生对学习的反应程度下降,出现学习兴致不高的现象。在此种教学背景下,学生只会按照教师所讲的单一方法解决数学问题,难以用多种角度看问题。解决这样的教育现状迫在眉睫,教师的引导是重中之重。
如何使学生更好、更主动地参与小学数学学习呢?这需要一线数学教师认真思考。学生要在理解数学知识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理解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主动参与课堂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敢于开口,敢于展示自我。培养探索意识的原则就是在保证学生能够完全理解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多重性思维。发散式的思考数学问题不仅可以使学生从多个方面看数学问题,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解答问题过程中,学生学会理性判断,改正错误的思维方法,不再囫囵吞枣式地学习。所以,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课堂,激发主动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对数学教学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在此事上下狠功夫,引导是基础,接受是关键。学生对于新知识要有自己的理解,在充分吸收的基础上深刻探究,不再是刻板地接受老师灌输的固定知识,开发知识潜能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一点。
二、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顺应新教育改革的浪潮,小学教育已不再只是单调的一种教学方式,从教学发展到实践目标都要有新的改进。教师不再只是单方面关注课本上的知识与刻板的理论公式。教师应更加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对于陌生事物的好奇心。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来源于思想,自我意识的学习对于知识的吸收是深层次的。教师要重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性,可以在日常教学中适当加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将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列出来,借此设置一些题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争取在最大程度上减轻学生学习的厌恶感,发自内心地喜欢数学,提高学习的创新性。
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进课堂中?教师需要进行创新。以小学数学课程为例:在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本一年级“对图形的初步了解”这一课程中,对于这样一个学生之前从未接触过的新课程,教师可以改变通常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观察身边各种形状的物体,一一将自己找出来的物体分享给教师;接着让学生开启头脑风暴,回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含有上述形状的物体;然后运用自己的方式,画出自己认为的含有以上所述形状的物体,与课本上的例子对比。通过新思维的教学方式,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索与巩固,高效率地转化文章重点内容,提高学生思维理解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创新欲望。通过此种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理解课本上的内容与理论知识,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运用生活实践促进知识的深度理解
伴随着现代新型教育改革的推进,对于刚刚踏进小学校园的小学生来讲,素质教育比起应试教育更需要教师的重视。生活是学生的第二个老师,实践生活中出现的数学道理往往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记忆。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加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教师可以尝试着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罗列出来,加强学生的脑力锻炼,在一定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在数学教育中,兴趣是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前提,借此设置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吸引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写与算的能力。生活中蕴含着许多数学方面的知识,例如买卖时的加减法、计算税率时的乘除法、购买物品时的换算等,这些应用使得教育课堂真正实现深度实践,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如何将生活因素融入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进行观察与思考,尝试将生活中常见的、比较简单的数学知识融入日常教学。教师要用开发智慧最大化的方式去拓展学生的眼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学会判断。例如:最简单的加减数学问题。教师可以利用这一题型模板,切忌单调地讲解数学原理和解题方法。教师可以将数学问题改变成为一个生活小故事,如学生与父母同去菜市场买菜时,老板向学生的父母提出数学问题,借助学生父母之口解释相关数学问题的原理。故事中的“主角”,教师可以具体到班级中的某一位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代入感,激发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积极性,在最大程度上消除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陌生感,使学生可以更好地融入数学学习中。
总之,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学习习惯与基本目标形成的重要阶段,将新的教育方式更加完美地融合到教学之中,是激发数学兴趣的一个关键点。数学是一门思维性极强的课程,在学习中,教师需要根据能力,将学生划分层级,使“优生更优,差生转优”。学生思维的发展是教师在课堂教育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引导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数学知识,是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教师素质提高的重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乐于探索数学知识是小学教育中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