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2019-01-11甘肃省天水市枣园巷小学富鸣芳
甘肃省天水市枣园巷小学 富鸣芳
2011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小学生应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可以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但是以往数学教学模式较为枯燥,无法充分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这种情况下,探究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策略就变得非常必要。
一、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现状
1.教学方式缺乏新意
传统数学课程教学方式较为枯燥乏味,导致小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兴趣不高。进而促使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无法获得根本性提高。
2.不注重小学生主体地位
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多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方式。不注重小学生主体地位,也没有根据小学生思维发展趋势进行问题设计,导致整体课程教学效果不佳。
3.问题设计不合理
虽然在新课程改革要求下,多数数学教师对数学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究,也加强了对问题设计的重视。但是由于以往教学思维的限制,其并不能设计出可以带动数学课程氛围的问题,导致教学问题实际应用效率较差。
二、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对策
1.应用具有新意的课程教学方法
设计具有实际意义且生活气息较浓厚的问题,可以提高整体数学教学课程趣味性,切实提升小学生学习兴趣。因此,在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立足数学主体内容,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核心知识。并将数学核心知识贯穿于整体教学过程中,促使小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吸收、掌握数学知识,进而形成良好的解题思维。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将教室内部物品作为问题设计依据。如,将粉笔盒内粉笔全部取出,先放入两根,再放入五根,提出问题:同学们,现在粉笔盒内有多少根粉笔?在学生回答完毕之后,从粉笔盒中取出三根或者加入一根,提出问题:现在呢?
通过上述操作的持续进行,可以帮助小学生明确加法或者减法问题解决思路,并了解相应问题解决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升其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2.加强对小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
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真正树立以小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教学理念,才可以有意识地设计与小学生问题思考方式相一致的数学问题,逐步开发小学生智力,为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切实提升提供依据。因此,数学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过程中,应事先调查分析班级内部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方面能力及学习兴趣,寻找可以有效激发小学生问题思考积极性的内容,并将其转化为具有趣味性的问题。
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乘法口诀》一课为例,数学教师可以在传统教学方式应用的基础上,以班级学生作为主体,为每一位学生分配一个数字。随后在课堂中随机要求两名学生起立,要求其他学生回答他们相乘的答案。上述乘法口诀提问方式的应用,不仅可以通过随机打乱数字,增加数学问题趣味性,而且可以将班级学生融入数学问题中,无意中帮助其生成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3.构建科学合理的数学问题应用框架
从本质上而言,创建科学合理的数学问题应用框架的根本目的是改善并发展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因此,在设计数学问题时,数学教师应以数学问题为核心,依据科学系统思维,将相关数学问题恰当引入数学教学过程中。
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为例,为激发小学生参与兴趣,首先,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在课件中展示一个机器人,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机器人是干什么的吗?他具有什么特征呢?主要由哪几个图形组成?随后考虑到小学生初次接触长方形、正方形相关知识,在其遇到困惑时,数学教师可以要求其结合教材中导学案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圈出长方形、正方形,并引导其说出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在这个基础上,数学教师可以长方形“对边相等”的性质为核心,提出问题:怎样验证长方形对边相等?在上述问题提出之后,数学教师可事先预设问题解决方法,如用直尺测量、用对折方法证明等。在上述问题解决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不断启发小学生发现新的问题解决方法,以便切实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4.创设出一个较为生动的问题情境
以往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回答的问题一般都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并直接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往往学生都不会感受到“我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学生仅仅需要教师的思路,不耗费任何心力的情况下就可以迅速给出答案,当然也就不会在此过程当中进行探寻。就是因为这样,学生在解题的过程当中使用到的仅仅是表层上的知识而已,但是解题过程当中需要使用到的行为模式及数学思想等因素,都没有得到科学合理的应用。如果想要推动学生走上一条全面发展道路上,让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一定问题意识,就需要构建出生动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对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
比方说,笔者执教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将生活案例作为引入性内容,小芳家准备新开拓出一块花坛,妈妈测量出了花坛的面积到底是多少,如果需要使用长方形的培养基,那么需要使用到多少块培养基,假如改成使用平行四边形的培养基,又需要怎样计算需要使用到的培养基的数量,可以以此为基础将引入后续的教学内容,在将此问题提出之后,也应当设置相应的问题情境,适当地对其进行修改,首先计算平行四边形培养基的面积,而后提出问题,如果小芳家的花坛面积为50 平方米,那么需要使用到多少块平行四边形培养基?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和生活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在十分生动的情境当中,逐渐从以往的被动学习状态转换为主动学习状态,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也可以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小学生存在缺乏数学问题意识、创新意识,数学问题解决能力薄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数学课程教学效率。因此,数学教师应加强对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重视。结合新课程标准,构建与新课程理念相符的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结构,以期为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