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内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19-01-11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胜利中心校李晓平
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胜利中心校 李晓平
学校德育主要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者阶级要求,有计划、有目的、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影响,并通过引导受教育者进行积极的体验、认知与践行,使其形成一定的社会和阶级所需要的品行教育活动。简单来说,德育主要就是指一种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德育日益成为一项系统化的工作,所以教师应该将德育内涵渗透于日常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而语文教学就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组织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应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以及小学德育的具体内容采用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并完善与优化每一个教学环节,以此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从而不断促进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发展。
一、学科教学与德育之间的关系
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教学当中若是没有渗透德育,那么这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教学活动”。这一观点十分准确地点明了将德育融入学科教学必要性。而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这种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符合国家相关教育法规的要求
相关教育法规已经明确指出了我国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所以一线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主力军,在做好专业教育的同时,也要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2.课堂教学是德育教育的有效渠道
学生所需的各种“德育素质”主要是通过课堂获取的,因为课堂教学可以集中向学生传递古今中外不同形式的文明内容,而这些内容通常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德育内涵,所以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小学语文开展德育活动的方法
1.融入传统文化,提升爱国主义
在德育内涵的诸多构成要素中,爱国主义无疑是一项基础与核心内容。所谓爱国主义,主要是指个人或者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与支持的态度,它集中表现为一种民族自信心与民族自尊心。同时,爱国主义通常是建立在一定的上层建筑之上的,而文化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渗透于教学活动当中,以此来使学生充分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从而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这对于学生爱国主义热情的提升无疑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以《北京的春节》为例。这是一篇创作于1951年的散文,文章主要描绘了一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出了春节的热闹与隆重,展现出了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温馨与美好。不难理解,这篇课文所描写的民俗文化就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以此来让学生直观体会一些与传统节日有关的传统民俗文化。之后,我利用多媒体创设了教学情境,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关于中国节日的纪录片,这段纪录片介绍全国各地庆祝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最终,通过与实际生活的结合,使学生对这些民俗文化产生了认同感。再以古诗词教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中充沛的情感、绵密的章法、凝练的语言、和谐的韵律。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充分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学的精妙之处。由此可见,在爱国主义教育当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是十分重要的。
2.解读历史人物,强化理想教育
理想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奋斗目标的具体体现。对于学生来说,理想具有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毋庸置疑,小学阶段是学生确立人生理想的关键时期。同时,从身心发展规律来看,这一阶段的学生十分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通过这些历史人物的榜样示范作用对学生施加更加积极的影响,这样一来,可以逐渐使学生确立更为崇高的人生理想。
《詹天佑》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这一历史事件。为了使学生对詹天佑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我在教学中给学生讲解了当时的历史背景,使学生对晚清时期中国内忧外患的局面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与历史背景的结合,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京张铁路这样一条“真正由中国人自己主持、自己设计、自己修建、自己管理,而且又是当时中国修建难度最大、质量最佳、成本最低”的铁路干线的历史意义。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深入学习了詹天佑身上所具备的热爱祖国、以身作则、吃苦耐劳、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工作高度负责等精神品质,而这些精神品质对于学生崇高人生理想的确立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组织合作学习,发展集体观念
集体主义教育同样是德育的重要内容。组织实行集体主义教育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养成集体观念。而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合作探究活动。通过这种协作式的学习活动,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疑问及时得到解决,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效率提高,这样一来,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集体的重要性。
教学《金色的脚印》这篇课文时,为了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合作学习。首先,我对学生进行了编组。然后,我给学生提出了以下一组问题:(1)在这篇课文中,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做了哪些事呢?在这一过程中,哪些地方是最感动你的?老狐狸为什么在地板下做了窝?(2)狐狸一家和正太郎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这种变化中你感受到了什么?(3)这篇课文为什么要以“金色的脚印”为题呢?这个标题具有怎样的含义?(4)你从这篇课文中体会到了什么?接着,我要求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进行了合作讨论。之后,我让各小组出示了自己的讨论结果,并阐述了本小组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最终,通过这种集思广益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内容有了较为全面的理解,从而使学生在集体协作中对集体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
4.挖掘文本内涵,培养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教育是小学阶段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简单来说,社会公德主要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当中形成的,用于调节公共生活的道德规范,它对于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对教学文本的主题进行深入的挖掘,以此来使学生理解文本中蕴含的社会公德内涵,从而促进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形成。
《只有一个地球》这篇文章从整个地球的发展前景出发,从政治、经济和社会等不同角度,评述了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对各个国家产生的影响,呼吁全世界人民共同重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不难发现,这篇课文的主题就是呼吁人们保护环境,而环境保护则是社会公德中的重要内容。于是,我详细地给学生讲解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思考了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如何进行环境保护。最终,通过对文本主题的深入挖掘,有效促进了学生环保意识的提升。
总之,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内涵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应对德育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并通过恰当的方式将其渗透于教学全过程当中,以此来促进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