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道·叨
——基于“3D”策略的中段习作教学研究

2019-01-11浙江省杭州市文理小学吴倩茹

小学时代 2019年17期
关键词:说明文思路习作

浙江省杭州市文理小学 吴倩茹

在小学阶段,习作可谓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瓶颈。学生“谈写色变”,老师批改味同嚼蜡。然而写作又是一项长期的对孩子来说影响深远的内容,甚至影响到孩子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语文课程标准对中段习作的第一点要求就是:乐于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可见让孩子爱上写作,喜欢写作,自信写作是本阶段写作的重中之重。那么如何让孩子们面对习作不再愁眉苦脸,而是欢呼雀跃?不再一筹莫展,而是下笔如有神。为此笔者开展了基于“3D”策略的中段习作教学研究。

一、导:作前拓展思路,树立写作信心

确定好写什么往往是写作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有时候你会发现布置下去一个作文题目,有的同学早已在奋笔疾书,而有的却依旧在挠头苦想,这将大大影响到这部分孩子写作的效率与兴致。这时候就需要老师给予学生一些引导,拓展他们的写作思路。当然也有很多老师主张在写之前不要指导,不然容易让孩子形成思维定式,这完全是多虑。一来,笔者所说的作前指导往往只是一种思路的提供,是为了唤醒隐藏在孩子思维深处的可写的内容,又有何不妥呢?二来,其实现在的孩子都很有自己的想法,他们根本不愿按部就班。三来,对于个别基础较弱,的确存在一定写作困难的同学来说,模仿式的写作好过于写作前的焦躁不安。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1.新的体裁,讲写法。从低段的写话到中段的写作,一般写的都是记叙文,但是部编版教材三下第七单元的习作突然出现了一篇说明文,说实话,孩子们到了三年级并没有系统学习过一篇说明文,更别提写一篇说明文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写作前我提前布置了收集大熊猫资料的作业。那么如何把这么多的资料内容变成一篇逻辑清晰的说明文呢?这里必须需要老师的指导。我先让孩子们罗列找到的有关熊猫的信息,然后根据孩子的回答在黑板上罗列,比如食物、住所、分布地区、样子、繁殖能力弱、名字由来、栖息环境、生活习性等等。那么多的内容可写,那我们需要都写吗?当然不能。请孩子们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3~4个内容写一写,注意每个方面的内容写具体,一段写一个特点,切勿杂乱。这样一梳理,孩子们的思路立马清晰了很多,下笔就如有神了。

2.相同题材,说区别。同样是写人,在三年级上册和下册都出现了,那么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这是老师必须讲解的,否则孩子的三下写作会和三上差不多,也就没有进步的可能性了。 三上的作文题是《猜猜他是谁》,书本上的要求是:他有哪些地方让你印象深刻?选择一两点写下来。而三下《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是要求抓住一个人物的一个特点,围绕这一个特点写清楚。可见到了下册,教材对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一定要把两者的区别说清楚,孩子的写作才更有方向感。针对孩子平时观察不够细致,写不长的问题,我们可以继续探讨:如果要写《小书虫》,可以从哪些事情上体现出这一个特点呢?从而拓展开孩子的思路,为孩子接下来的写作打好基础。

3.习作单元,巧利用。部编本的设计可以说是别出心裁,不同于老教材,部编版教材从三上开始设立了专门的习作单元。

如三上第五单元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本作文旨在让孩子们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并记录下来。我们要充分利用好习作例文,特别是第二篇习作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它很好地为孩子们展示了可以从外形、颜色、味道等方面来描写一样水果,掌握了这样的习作方法,孩子们知道要想把一件事物写清楚,写详细,那就要仔细观察,写的角度多了,孩子们写起作文来再也不怕字数不够的问题了。

你瞧,习作前的拓展思路对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搭好了桥,不会游泳的孩子也能找着方向了。言之有物,才能写出情感,写得精彩。

二、道:作中列好提纲,写作水到渠成

在拓展完思路之后就需要孩子们开始写作了,但也不要着急,虽然找到了方向,大概知道写什么,怎么写,但是具体的框架如何呢?在这一环节,我们需要让孩子们把自己的道路铺一铺,铺完路再写,那就如鱼得水了。

1.列好提纲,厘清思路。对于孩子来说,在纸上列好提纲,可以更好地厘清思路,确定想法,也可以避免遗忘。列提纲的方式有很多,孩子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列提纲。 例如四上第一单元《推荐一个好地方》,就可以先确定自己想要推荐的地点,比如内蒙古大草原,然后从美景、可爱的羊群、美食三个方面进行结构的梳理,从而确定写作内容。

2.聚精会神,掌控时间。列好提纲,铺好道路,写起来也就轻松了。在刚开始的时候会有人咨询老师,例如:“这个字怎么写?”等问题,但是这样会打断写作思路并影响其他孩子的写作,所以一旦写作开始就要为孩子们营造良好的写作环境,并且提醒孩子们抓紧时间,把每一次练笔当成考试,那么以后考试的时候才会从容不迫。时间还有五分钟的时候记得提醒孩子们,实在来不及完成的也要顺利结尾,不要上交未完成的作文,并且吸取经验教训,下次要抓紧时间。

三、叨:作后多元评价,愉悦写作体验

作前、作中已经花费了很多的时间,但是作后一定还得继续“唠叨”———评价。作后的评价无疑是具有更高层

次的意义的。如果孩子的辛苦写作没有了评价,那写作的意义将大打折扣,那怎样的评价能够让这一过程锦上添花呢?

1.学生自评,主动学习。自评可以理解为孩子自我检查的一个过程,一来,它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二来成为小老师给自己的作文进行评价、打分,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个形式,这可以大大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自我评价环节成为了孩子们最期待的一个环节。

2.生生互评,取长补短。互评,我往往采取同桌交换或者四人小组内部交换评价的方式。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们分享习作的习惯,事实证明,孩子们很喜欢这样的过程。阅读别人的作文可以像老师一样用波浪线画出写得精彩的语句,用圆圈圈出错别字等等,在批改的过程当中既能够学习到别人写作的优点,也能锻炼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通过对比,看到自己的优缺点,从而取长补短,互利互惠,共同进步。

3.教师评价,激励提升。自评和互评是很好的激发孩子写作兴趣的评价方式,但是要想更清楚掌握孩子的写作水准,发现写作问题,提高写作水平,师评是必不可少的评价方式。

(1)放大亮点,多圈画。笔者批改作文时往往会更多地看到孩子的亮点,每次我都会在作文簿上留下很多的波浪线。当然也有一些作文很令人苦恼,读完找不出出彩的语句,这时候需要老师根据这个孩子平时的情况找出相对成功的句子给予孩子以鼓励,因此我养成一个习惯,批完之后回过头看看有没有波浪线,免得让孩子失望。

(2)全班共赏,激情感。对于写得好的作品仅仅画波浪线还不够,那只是“小作者”和老师这一个读者之间的互动,要让孩子更加喜爱作文那就要敲锣打鼓,“昭告天下”,让大家都知道这个喜讯。因此,每次讲评作文我一定会抽出一些时间读一读好的作品,哪怕只是一句出彩的句子也会让孩子们心里波涛澎湃好久,这像是对全世界宣告他的作文真的非常棒。除了朗读作品,我也会把好的作文发到班级群大家一起欣赏。

(3)共性缺点,启思考。当然评价并不是一味地表扬,孩子们的作文中一定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对于一些共性问题那就需要老师提炼全班讲评。比如在完成三下第二单元看图写话时,很多同学无法把图片上的人物写活,因此也存在字数不够的问题。如何化静为动呢?我们需要抓住细节,比如那位放风筝的男孩,他的右手拿着线轴,左手牵着风筝线,眼睛盯着不远处的风筝,比如我们还可以想象三人之间的对话等等。这样讲评修改之后,孩子们的作文便丰富了很多。

基于“3D”策略的中段习作教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收获,现在班里的孩子们都很爱写作,曾表示最喜欢的部分就是写作。当然“3D”策略在实施的过程当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因为课程内容紧张,学校活动丰富,大大减少了课堂时间,很多时候互评的工作就没有时间进行展开,但我想,作为老师应该想方设法提高教学效率,做学生真正喜爱的语文课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将继续探索写作的未知世界。

猜你喜欢

说明文思路习作
来来来,一起装修数据库——说明文也能很生动
说明文阅读专练
阐释现象 揭示事理——说明文写作六步曲
不同思路解答
拓展思路 一词多造
我的思路我做主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