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办师生向往的学校
——访邢台市桥西区育红小学教育集团总校校长王俊丽
2019-01-11吴冠斌朱子丛
■ 本刊记者 吴冠斌 朱子丛
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学校教育提供了许多有利的条件和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和挑战。譬如,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不断提高,已经从“有学上”变为了“上好学”。在此背景下,有些学校依旧变相实施应试教育,比成绩、比名次、比升学率……最终陷入了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泥淖当中。如何营造舒适优雅的工作和学习环境,让学校成为师生喜欢的乐园?从2009年至2019年,王俊丽在胡家营学区用十余年的办学实践对此进行了探索,扭转了城乡结合部办学条件较差的劣势,办学质量受到全校师生和当地各界的一致认可。2019年4月,王俊丽调入桥西区育红小学,担任育红小学教育集团总校校长,开始了新一场替师生“减压”之旅。
心中的理想学校
王俊丽:办好一所学校是每一位有教育梦想的校长坚持不懈的追求。在我看来,衡量一所好学校应该有三个标准:一是质量的科学度,即学风浓、负担轻、成绩优;二是社会的美誉度,即家长、同行和社会的口碑;三是师生的向往度,即师生们的内心感受和喜欢程度。当前,多数学校往往更加重视前两点,而缺少“人”的视角,忽视师生的体悟和评价。如果一所学校升学率很高、荣誉很多,但是师生感到压抑,周内盼望周末,考完试大呼“解放”,它也绝对算不上一所好学校。总之,学校应该成为师生工作日向往、寒暑假怀念、终生难忘的地方。
河北教育:学校本是师生成长的生命场,当下,由于一些家长和管理者的急功近利,竟然将学校变成了师生无感甚至反感的地方。这类学校即使有再好的“口碑”,也算不得真正意义上的好学校。关注师生对学校的向往度,则是让教育回归到了本来的模样,即真正以人为本,让师生感受到爱和尊重。因此,学校不仅要成为教师绽放个人魅力的场所,还得是孩子们汲取知识、放飞梦想的舞台。
王俊丽:“学校应当是师生成长的生命场!”那么,如何创办师生向往的学校?那就是提升学校的吸引力。因此,我基于多年的生态教育实践,提出了“让教育回归自然”的理念,就是用生态世界观来审视和构建学校教育,最终建立一个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为中心的,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高度协调的生态系统。
河北教育:想要营造一个和谐的学校生态系统,就必须充分调动校园内部各要素的积极性,妥善处理与校外各利益主体的关系。相信不少教育工作者希望感受生态教育的魅力,您心中的生态教育具有哪些内涵?
王俊丽:其实,生态教育是一种理想的办学追求,“让教育回归自然”仍在不断发展与完善。所以,我更愿意用活力校园、活力教师、活力课堂、活力学生等具象分享自己在胡家营学区和育红小学的办学实践。
建设一座活力校园
王俊丽:活力校园一定是环境整洁优美、文化氛围浓郁,校园内所有的人、财、物都能合理运作的状态。主要表现为优美的校园环境与和谐的人际关系。
校园环境是师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环境,绿草遍地、百花齐放的优美环境不仅能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还有助于消除大脑疲劳。《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建设健康的、生动的校园文化,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使学校真正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我始终将美化校园环境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抓。今年4月份,我调任育红小学,暑假便开始了环境改造工程。一方面,在南校区投入200余万元,实施了教学楼全地胶铺贴工程、教室环境升级工程、走廊楼梯竹纤维板安装工程、厕所扩建新建工程、智慧校园线路工程、楼层盥洗设施工程、校园橱窗改造工程等11项工程;另一方面,在北校区投资30万元,用于更换老旧教室和办公室的门,并对内墙进行粉刷。9月1日这天,育红小学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学生、新学期。
活力校园除了优美的环境,还包括人本化的管理、和谐的关系。我们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一是采用OKR工作管理法(目标与关键成果法);二是注重人文呵护。首先,每学期或者每季度只设置一个核心目标,而这一目标必须是经过全员参与、上下沟通、共同认同的;其次,从核心目标出发,设定有周期要求的要务,并在月目标、周目标中注明可量化的完成结果;最后,每项任务须有独立团队负责。采用OKR工作法,关键是要开好周一的工作谋划交流会和周五的总结会,激发每个成员的内驱力,形成团队凝聚力。另外,我们还高度关注教师的生活状况,如恋爱、婚姻、孩子就学等,使他们无后顾之忧。学校还建立了多个教职工俱乐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关注教师的健康;主动协调教师与领导、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的人际关系,努力营造民主、平等的工作氛围。
河北教育:我和您是第一次见面,但我总能从您表面的“柔”里感受到刚正的品质,或许这也是成就一座活力校园的重要因素。而只有刚柔相济的校长,才能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才能真正引领大家走向和谐的境地。
王俊丽:谢谢,我会朝着这一方向继续努力。
建设一支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王俊丽:落实生态教育最重要的是活力教师。任何一名具有优秀人格和高超学识双重魅力的教师,学生们都愿意相信他、亲近他。现实中,教师的工作本就繁琐、漫长,家长和社会的注意力也比较集中,重压之下极容易滋生怨气和焦虑。为人师者,最不应当有怨气。因为他们的怨气会在有意无意中传递给学生,无形中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日常心理甚至是人格发展。因此,管理者要设法将教师的怨气变成和气、变成情趣、变成快乐。
为了培养一支充满大爱和激情,有智慧、有活力的教师队伍,避免他们在狭窄的空间内满怀怨气地做教书匠,作为校长,就应该为教师打开一扇门,让他们看到外面美丽的教育风景,享受高品质的教育生活。
首先,鼓励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开阔视野。我自己带头读书,并向教师推荐了《爱的教育》《陶行知名篇精选》《班主任工作漫谈》《为自己工作》《做最好的自己》等优秀书籍。我们还一起读《论语》,感悟孔子的教育智慧;一起读苏霍姆林斯基,立下创办中国的“帕夫雷什”的宏伟壮志。如今,我们在每周的教师例会上,新增了美文共欣赏、好书推荐等固定环节,已经逐渐形成了“分享收获的学习型例会”制度。其次,“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一方面,学校邀请郜舒竹、毕迎春、韩兴娥等名家深入课堂,指导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另一方面,带领学区下属学校校长、骨干教师到北京、山东、辽宁、江苏、上海等地观摩学习,选派优秀教师到北京小学丰台万年花城分校开展目标式跟岗和拜师式跟岗活动。再次,为教师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学校先后加入了“全国尖毛草学校联盟”和桥西区“变教为学联盟”,在各年级轮流选派年轻教师做展示课、学区优质课、联盟交流课。最后,在外出学习机会、科研经费、课时安排等方面向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倾斜,营造全校重视教科研的氛围。
河北教育:每位教师都有成长和进步的渴望,他们的这种意愿一旦被激发,就会出现人人都努力上进的局面。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在积极努力状态下形成的和谐,还会向课堂与家庭延伸,从而让课堂教学和谐起来,甚至让家庭也和谐起来。
培养身心健康的活力学生
王俊丽:学生是学校的名片,学生体现老师的形象。我们始终重视学生的素质培养,促进其全面和谐、自主个性地发展。
首先,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学习力。随着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课程实施中如何实现课堂教学变革成为课程改革最薄弱的环节。为此,我们积极引进首都师范大学郜舒竹教授的“变教为学”理念,以“学习活动记录单”为载体构建了“研学—备学—导学—诊学—助学”的活力课堂。这样一来,教师所关注的绝不仅仅是知识,而是学习知识的人,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他们此时此刻课堂学习的质量以及精神生活质量,而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其次,构建学生课外特色活动体系。我们从学校的师资情况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围绕科技素养、艺术素养、文化素养、身体素养、生命素养、环保素养,构建了四个“一”学生课外特色活动体系,即一个板块、一个系列、一个主题、一个传统。“一个板块”指围绕红精灵四大校园节日,开展科技、艺术、体育、文化等综合素养的培养活动;“一个系列”指依据学校分年段制定的系列教育目标,开展习惯养成、行为规范教育;“一个主题”指挖掘班级成长中具有教育意义的人或事,开展集体主义教育;“一个传统”指充分利用传统节日、重大节日和具有时代教育意义的事件,开展爱国主义、理想主义教育。
最后,多元评价学生的成长与进步。我们在按照要求认真填写《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的同时,每个班级都为学生建立了个性化的档案袋,记录他们的成长足迹。班级档案袋的内容可以帮助教师更及时、准确地掌握每个学生真实客观的学习情况,了解每名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同时,还可以帮助教师形成对学生合理的教育预期,提出适当的目标,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
河北教育: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然而学生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可喜的是您在“让教育回归自然”理念指导下的办学实践,切实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基,在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
王俊丽:感谢您的精彩对话和智慧点拨。33年的小学教育生涯,16年的学校管理经历,让我深深体会到,教育是一项伟大而繁琐的事业,办教育需要一份虔诚情怀。今后,我将愈发坚定自己的教育理想,使学校成为师生向往的地方!
河北教育:正是怀着这份虔诚的教育情怀,用心实践生态教育,才有了师生的快速发展,才有了学校越来越高的信任指数。看来,生态教育不是梦想,而是完全可以变成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