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2019-01-11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上海路小学叶晓娟

小学时代 2019年26期
关键词:延安精神延安语感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上海路小学 叶晓娟

语文的语感,也就是汉语的语感。简单来讲,就是对我国语言文字,从认知到感知和领悟。语感,不仅是学习语文必备的基本素养,也是我们日常生活工作的言谈举止不可或缺的一种基本能力。作为一位小学语文教师,也要不断地创新教学策略,以新课改为标准,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目标,也重新给自己进行定位。教学过程中时刻贯彻新课改的要求,提高自身语文教学内容知识水平,加强注重锻炼小学生的语感,这对于小学生学好语文及将来的言谈举止尤其重要。

一、培养学生语感的必要性

在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过程中,发现他们对自己可以理解的知识吸收得特别快。众所周知,在从小学到工作各个阶段的考试中,都存在阅读理解题,要想在答题卡上写上答案,就需要能够理解题意。在阅读材料和阅读问题的过程中,强烈的语感是读懂一段文字内容的基础,只有读懂了材料,才会有写出正确答案的概率。

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拥有良好语感的人们,可以用美妙的语言表达内心,让聆听者走入他们丰富而又美好的精神世界,让人心情舒畅,如沐春风。因此,良好的语感反映了一个人的语文修养,反映了一个人的文化底蕴。

二、结合具体案例探讨培养语感的策略

1.充分发挥“和大人一起读”的作用

部编版的一年级上册教材设计了“和大人一起读”这个板块。“大人”不是仅仅指“家长”,而是指老师、家长、哥哥、姐姐等。因为一年级学生比较活泼好动,自制力比较差,不能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所以就要有“大人”和他们一起读。一年级的学生在幼儿园时,主要是通过电子设备播放的音视频听故事,而一年级的故事,从电子设备里跃然纸上了,也会引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一年级的学生就像一张白纸,可塑性特别强。小学语文教师就要增强自己的使命感,提高耐心与责任心,认真引导他们读书,借助拼音引导他们朗读童谣和儿歌,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提升他们的语感。

除此之外,给家长推荐一些适合一年级学生的读物,让“和大人一起读”从课堂走向课外,从学校走向家庭。把“和大人一起读”这个活动,布置为一年级学生的睡前作业,每天睡前读书十分钟,培养阅读语感。

2.循序渐进,感受语感,理解内涵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说的是书读得遍数多了,产生良好的语感,它丰富的内涵就自然而然地理解了。但是,仅靠多读是不够的,更需要结合学习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去感受书中的故事,故事的内涵。小学生对他们可以理解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快,理解掌握以后就能够很快地记下来,背诵下来。当小学生能背诵的古诗、课文越来越多的时候,他们的语感也在潜移默化中有质的突破,其语文素养也会随之提升。

例如,部编版的一年级下册,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咏鹅》古诗。在学习新课前,教师可以先给大家出一个谜语“头戴小红红帽……打一小动物。”谜底:“鹅”。再问:“小朋友们日常生活中是否见过鹅?”多媒体展示一张“鹅”的图片,通过图片,创建它和语言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能够了解鹅的外形特征,让学生慢慢积累语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然后引出我们今天的新课——初唐诗人骆宾王于七岁时,看到鹅之后写了一首赞美鹅的诗《咏鹅》:鹅,鹅,鹅,……在这首诗中,让一年级学生大致懂得诗中写了鹅是白色的,用红色的脚掌在水里欢快地游着,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去想象一幅美丽的图画就可以了。然后,学生带着欢快的感情去朗读这首诗。在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中,他们的语感也会渐渐得到培养。

3.感受节奏,揣摩情感,感悟语感美

语言充满了语感美和韵律美,这些美让人赏心悦目,又充分体现在文章的内容里。随着节奏的起伏变化,揣摩情感,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悟语感美。我们以部编版的四年级上册的《延安,我把你追寻》这篇课文为例子。延安,众所周知,它是记载了我们中国革命历史的圣地,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发源地,是我们中国革命的摇篮。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除了让学生知道“延安”,也要引导了解为什么要追寻延安,教育学生掌握追寻延安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比如“追寻延安就像燕子追寻……,就像小树追寻……”通过这句话,要让学生明白:作者把我们追寻延安,比喻成燕子追寻温暖的春天,小树追寻自身生长历程中必不可少的眼光和雨露,突出了延安精神与我们不可分割,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一部分,也表现了延安精神是我们人类成长和繁衍生息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这篇文章利用“延河的流水”“枣园的清香”“南泥湾的镢头”等有代表性的事物描写前辈们在延安拓荒开垦的革命岁月。通过“航天飞机、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化的代表性事物,揭示了我们当今社会的发展,也离不开延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这篇文章,语言凝练,在朗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要读出纸张背后的内涵,读出作者的爱国情怀,只有与作者产生共鸣,才能够揣摩出作者的情感,感悟文章的语感美。只有继承并弘扬延安精神,才能有所担当,有所成就。从而激发学生努力奋斗,提高学生的精神生活质量。

4.加强写作训练,提高语感,提升文学修养

语感的培养,除了听课、读书,还需要学生将听到的内容、看到的故事,充分理解吸收并内化,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将听到的、读到的表述出来,表述的方式有两种,分别是说和写。而“写”对于小学生语感的培养是“听、说、读”这些方式不能替代的。因为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辅助学生可以更好地表述和写作,而写作又能够反作用于语感,提升语感。写作与语感,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互利共生的关系。

小学语文教师,就要“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制订符合各个年级学生发展的写作专项教学计划。例如,小学生三年级开始写作文。那么,二年级时,语文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将“和大人一起读”的好句子、好故事写在“摘抄本”上;也可以把有意义的事情写在自己的“日记本”或者“随笔记录本”上。通过语言文字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这是培养学生语感最有效的重要方法,也会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语感。从小学二年级开始练习“摘抄句子”以及做“随笔记录”,这都为三年级以及以后的写作奠定了语感基础,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语感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教师可以通过听故事、读书、朗读会、写作等多渠道的手段,多方面地丰富和提高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潜在兴趣和潜在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以学生为主体,多途径地探索适合学生发展并且可以提升小学生语感能力的策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通过教师精心构建的教学模式,学生的语文语感将会有大的飞跃,学生也会在小学打下牢固的语文基础。

猜你喜欢

延安精神延安语感
延安精神跨越时空
延安精神照耀着我们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延安精神传万代
当延安精神遇见北大荒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