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叛逆心理疏解
2019-01-11周海燕江苏启东市天汾小学
周海燕(江苏启东市天汾小学)
由于学生的叛逆心理对其自身具有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即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对家庭乃至社会都会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小学生的叛逆心理进行研究,同时,作为小学的一门基础学科语文的教学,具有知识与人文并重的特点,且教学的效果与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独特优势,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正确的指导学习语文,培养正确的思维,建立良好的心理过程。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疏解小学生的叛逆心理呢?
一、小学生形成叛逆心理之原因
叛逆是儿童在成长阶段从童年到成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特征。在这个阶段,小学生形成了强烈的个性意识和独立意识,他们的思想向着逆向思维、多元思维、发散思维的方向发展,形成了叛逆心理。有叛逆心理的儿童很难较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他们在课堂上的叛逆行为表现通常是反对老师和与学生争吵,他们学习懒惰,不愿意完成学习任务,避免参加课堂活动。此时,他们迫切需要学校和家庭给予足够的理解和帮助,以关怀和鼓励的形式给予他们尊重和理解。
二、学生叛逆心理疏导具体策略
1.利用课文教学对学生叛逆心理实施疏导
在指导阅读课文时,教师除了要完成基本的语文教学目标外,还应找到适当的切入点,这些资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该如何处理强烈的独立性、自尊心、强烈的对立意识这些极端和不成熟的心理,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父母正确或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并恰当处理好自己和父母之间的矛盾。此外,这些资源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帮助他们抵御外界不良思想的侵袭,使学生的心理更加理性和成熟。
如在讲授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桂花雨》时,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回忆美丽而难忘的童年,回忆他们童年的纯真,初生牛犊不怕老虎,充满爱心等。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播放歌曲的歌词:“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让学生回忆起那难忘的金色童年,想到凝结着自己的欢声笑语,凝结着自己成功后的喜悦……在想象中,一幅幅五彩缤纷的画面展示在学生面前,场景如此清晰,如此绚丽。对和亲人、友人、老师或者素昧平生的人在一起走过的美好的日子进行回忆,学生压抑的内心和叛逆会得到较好缓解。
2.利用情感引导对学生叛逆心理进行疏导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的情感引导,建立和提高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情感效应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使他们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道德品质,消除逆反心理;此外,通过小学语文教材和课外阅读材料,对优秀人物和事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使学生通过阅读经典著作,从榜样事迹中吸取精神食粮,受到心灵的震撼。激发情感,磨练意志,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意志力。课后,我们还可以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克服困难,激发学生加强意志力的锻炼。
如在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课文《天游峰的扫路人》中,作者赞美的是老人自强不息和生活态度的豁达。通过这些讲述,学生树立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让学生反思他们的叛逆心理是否对教师、同学和班级有害,让学生懂得建立健康的心态是多么重要,引导他们认识到叛逆的不良心态,并引导他们进行思维疏导。
3.利用增强自信对学生叛逆心理进行疏导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为其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应重视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尊、自我激励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抗挫折能力的教育。因此,语文教师应通过古典音乐欣赏、分析等课堂活动,提高参与竞赛的心理素质,勇于面对命运,追求理想,形成强烈的自尊心。
如在学习苏教版五年级《二泉映月》这篇课文时,通过对双目失明的阿炳弹奏出的动人心弦的《二泉映月》乐曲的分析,阿炳和命运抗争的事迹会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要求学生品味课文带给我们的道理,学习他增强自信,敢同命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
总之,教师应逐步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认识和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疏解叛逆心理的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和观念,从而达到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