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审美化引领方式的研究

2019-01-11汤晓梅江苏如东县大豫镇兵房小学

教书育人 2019年10期
关键词:排队道德儿童

汤晓梅(江苏如东县大豫镇兵房小学)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指出:“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教师在尊重儿童个性化认识的同时要进行不断地引导,孩子们只有在教师的教育引导之下,才能不断发展提升,从而达到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正确理解和把握。因而,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智慧地引领,让学生感受教材中蕴含的因素,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一、创设整体情境,使之置身其中

在小学品德的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就必须唤醒小学生的审美意识。而小学生年龄较小,其审美的意识比较淡薄,需要教师引导才能意识到生活之美。在课堂教学中,要唤醒小学生的审美意识首先要创设好情境。

在教学中,注意运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和生活故事,充分运用不同学生不同生活资源,引导学生走进真实生活,强化情感体验。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完全投入的过程,并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切身体验、经历和感受与大家交流分享,这样的教学才能体现生动。

记得观摩过省赛一等奖宋老师的课堂,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教师从带领孩子们看电影,呈现影院图片,帮助孩子入境,猜猜电影中的主角是谁,再次拨动学生的思绪,全班学生小孔看主角图片——电影院买票处排队取票——教师设置排队取水小辨析情境——派一人取票,只有两人是否要排队——电影开场,插队情境——电影结束,乘地铁定格安全门。

这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情境,贯穿于课堂始终,学生随着情境的推进,在教师的引领下置身其中,循序渐进,观察着,感受着,述说着生活中的美,有效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意识。这样的课堂可谓是别具匠心,让学生感受到不是课堂教学,而是一次美好的旅程。

二、适时设置思辨,使之身心入境

品德课堂应该是引领儿童从形成道德认识逐步走向内化道德品德的过程。因此,品德教学的落脚点应该是促使儿童过有道德的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在儿童审美体验的基础上,引导儿童回归生活实际,学会批判性思维。

时下在德法教学的领域中流行的词语,那就是“思辨”。也就是在课堂适当的环节设置道德两难的问题情境,往往是一个故事中包含着一个在道德价值上具有矛盾冲突的故事,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寻求正确的答案,有效地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力。

如一位教师在执教《上学路上》一课,情境中绿灯了,有两个孩子过马路,一个快速跑,一个向左右张望后通过,引导学生思辨:谁对谁错,为什么?这就有效地引发了学生对于自己生活的回忆,对于这一问题的认真思考,学生们亮出自己的观点,陈述自己的见解,有效培养了学生的道德判断力。

在德法课中,抓住有效的思维训练点,多种方式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课堂才能拨动学生的心灵,才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让学生真正地发现美。

三、放眼未来生活,使之习得智慧

德法课堂,注重文本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我们链接的是儿童以往的生活,关注的是孩子现实生活,当下的生活,正在进行中的生活,最终指向的是儿童未来的生活,教会学生学会生存。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大家排排队》一课时,在学生感受到“排队好处多,还是排队好”之后,设置了这样的一个环节:老师问“在火车上,明明同学要上卫生间,另外有一个人也急着上厕所,明明该不该让?”这一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学生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接着老师又问:“而且后面排队的还有一群人呢,这时候到底要不要让?”学生畅所欲言。老师继续问:“明明有什么方法既能帮助那位同学,又不影响其他人呢?”问题的有效的追问,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在这样有效引领之余,其实老师教会了学生学会沟通,学会交流,并帮助学生习得生活的智慧。这样的教学是真正放眼学生未来的生活。

总之,生活中的学生是一颗颗需要点燃的火种,是一颗颗需要激活的花苞。在德法课中,我们一定要从真实的生活源头出发,创设良好的审美情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激活审美情感,把真善美注入孩子心田,滋养他们的生命,提升儿童的认知,让他们过有道德的生活。

猜你喜欢

排队道德儿童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怎样排队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巧排队列
三角龙排队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