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民族大学:实践教学体系立体化全方位
2019-01-11
教书育人 2019年6期
“云南民族草药臭灵丹有什么疗效?”“侗寨妇女在产后怎么预防月子病?”“基诺族用来治疗跌打损伤的药用植物有哪些?”……近日,一则名为《医养中国》的短片引起网友广泛关注。
这部短片是中南民族大学杏林医访调研团队深入民族村寨探访,为记录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特色文化而拍摄的。像杏林医访调研团队一样,该校今年共有14000多名学生以社会调查、“双创”学科竞赛、技能培训等形式参与了各类实习实践。
长期以来,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存在着“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脱节的问题。近年来,中南民大通过拓展实践育人资源、加强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设立实践教学周、规范实践教学信息化管理,探索出了一条民族类高等院校实践育人的新模式。
“苗族服饰的帽子光银饰费用就需数万元,水族服饰的手工绣成本也要几万元,塔塔尔族服饰只能找当地村落的老年人帮忙制作……”通过实地探访各少数民族聚居地,该校法学院知识产权专业大三学生建成已搜集22个民族的44套服装,“虽然过程比较艰辛,但我从中深深体会到民族服饰的知识产权保护价值,下一步的目标是集齐我国56个民族的传统服饰。”
“学校将实习实践、‘双创’课程纳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平台,规定人文社科类不低于总学分的20%、理工类专业不低于25%,各学院通过校内与校外、分散与集中、方案内和方案外、实习实践和创新创业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全方位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现了对学生的总动员和全覆盖。”中南民族大学校长李金林介绍。
此外,该校还打出了一套内外协同“组合拳”,先后与湖北省黄冈市、孝感市等多地签订实践育人基地合作协议,在项目合作、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平台建设、人才培训等方面深入合作,现已建成集实习、创业、就业为一体的各类校外实践育人平台251处。(程墨、杨科、毛军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