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当代大学生敬业价值观培育的思考*

2019-01-11王艳金红艳长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书育人 2019年6期
关键词:培育价值观职业

王艳 金红艳(长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敬业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职业价值观的核心理念。当代大学生要积极培育和践行敬业价值观,这不仅事关其自身的发展前途,也关系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 敬业价值观的培育

所谓敬业,指专心地致力于所从事的工作,内在表现为认同、珍惜、热爱自己从事职业的态度,外在表现为尽职尽责地完成本职工作的行动。在当今的中国,敬业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中国人民广泛认同的对待本职工作的核心价值观。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职业价值观的核心理念,敬业价值观的培育也就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积极贯彻执行。培育敬业价值观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大体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敬业价值观培育的第一个阶段是培育职业认同感,使从业者认同所从事的职业,产生积极正面的评价和长期从事的意愿。现存的每一个职业皆是社会需要的体现,职业的差别在于社会分工不同,而无贵贱之分。职业认同感的培育要消除社会中将劳动分为三六九等的劳动价值趋向之影响,从增强大学生的劳动认同入手,把促进大学生劳动认同、增强大学生劳动自觉、提升大学生对劳动的理性认识能力作为敬业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1]。

敬业价值观培育的第二个阶段是培育职业责任感,使从业者正确认识岗位赋予的责任,产生自觉履行职责的内在驱动力。对于一名从业者来说,做好本职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明确职责,清楚分内该做的事,明确未完成分内事要负相应的责任。职业责任感是从业者对本职工作应承担责任的心理感受,这种职业责任内化的心理感受是从业者外在的履行责任行为的内在驱动力。

敬业价值观培育的第三个阶段是培育职业使命感,使从业者将职业的发展与个人价值的实现联系起来,把职业作为人生的追求,进而为职业的发展尽力。职业使命感是职业责任感的升华,由心理上的被动履行职责向主动奉献的转变。具有职业使命感的从业者,对于职业有种锲而不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追求精神,是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备条件,也是敬业价值观培育的高层次状态。

二 加强大学生敬业价值观培育的必要性

加强大学生敬业价值观的培育是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分为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次,敬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上提出的要求。高校加强大学生敬业价值观的培育,以敬业价值观指导大学毕业生的职业生涯,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内容。

加强大学生敬业价值观的培育是当前我国就业市场的客观要求。2018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约820万,在就业市场形势严峻的背景下,各方面全面发展的毕业生才有更强的竞争力。当前的用人单位在大学生应具备的各种素质中,除要求知识技能外,越来越注重大学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视之为优秀人才的必备条件。美国知名民调机构盖洛普发布的2013年“员工敬业度和工作环境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的敬业员工比例仅为6%,远低于13%的全球平均水平,处于世界最差水平。在全世界范围内,随着工作者受教育背景和专业化程度的提升,其敬业程度也随之升高。但是中国并不符合这一规律,不同教育背景的员工敬业程度并没有太大差别。由此可见,受过高等教育的我国大学毕业生与其他国家相比,更缺乏敬业精神,这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大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不利因素。敬业精神逐渐成为用人单位招聘的先决条件就是市场对这一问题的反映。因此,高校必须加强敬业价值观培育,以满足市场对于全面发展人才的需求。

加强大学生敬业价值观的培育是改善大学生敬业度现状的迫切需要。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但是当前的大学生自身定位并没有随之转变,就业期望依然过高。学生中普遍存在功利主义择业观,缺少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多数大学生倾向于选择工资福利高的职业,而不是更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为追求高待遇随时准备跳槽、转行的大有人在,存在职业认同感不强的问题。“90后”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在相对优越的环境中长大,深受互联网文化的影响,其思想观念在多元社会价值取向的作用下,呈现出更加活跃、自我意识更强等新特点。初入职场的“90后”大学毕业生,更易出现工作态度散漫、纪律意识淡薄、团体合作观念不强、不能吃苦耐劳等现象,普遍存在缺乏职业责任感的问题。

三 加强大学生敬业价值观培育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敬业价值观的培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将之贯穿于教育教学和社会实践的全过程。

1 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大学生敬业价值观的培育

首先,在思政教育中,要加强大学生敬业价值观的培育

高校思政教育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阵地。在当前高校思政教育中,敬业价值观的培育主要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包括第四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第五章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中的职业道德教育。敬业教育所占课时有限,有些教师重视不够,是大学生敬业度不高的原因之一。在思政教育中,要更加重视大学生敬业价值观的培育,进行全面的敬业教育。教师在各门课程教学和日常思政工作中,要有意识地发现大学生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纠正学生这方面存在的认识和行为上的错误,将课上的理论指导与课下的行为养成结合起来,提高敬业价值观培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之融入思政教育的全过程。

其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使敬业价值观的培育与大学生的职业规划相结合,有助于二者的相互促进。敬业价值观的培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有助于大学生获得职业生涯规划的科学理念,做出求职就业的正确抉择。在对大学生从职业生涯规划到求职、就业、创业的指导中,可以自然的融入就业价值观的教育,使就业指导课程是就业价值观培育的重要途径。

最后,在专业课教学中,要自觉将敬业价值观的培育融入专业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专业课教师要发挥应有的作用,努力承担立德树人的责任。在专业课教学中,教师教授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应该有意识的介绍专业相关的就业市场状况和职业发展前景,帮助学生形成恰当的职业预期,加深学生对将要从事职业的认识,提高职业认同度、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在社会实践中,推动大学生敬业价值观的培育

敬业价值观的培育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融入系统的敬业价值观教育,使社会实践与敬业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相互促进。大学生在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实践中,了解世情国情,认识社会发展状况,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有利于大学生将自我价值的实现与祖国发展的需要统一起来,自发努力学习和工作。大学生在专业实践中,深入认识行业发展状况,锻炼职业技术能力,形成爱岗敬业的精神,有利于培养职业认同感、使命感。大学生在社会公益性实践中,提高能力、贡献社会、锻炼毅力,有利于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和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干精神。各级教育部门、共青团组织和社会实践基地等,要做好制度建设和组织工作,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系统融入敬业教育,发挥好社会实践对敬业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积极作用。

3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促进大学生敬业价值观的培育

在多元社会价值取向的作用下,大学生敬业价值观的培育受到社会环境的多重影响,如何摒除其中的负面因素、增加来自外界环境的正能量,良好的校园文化应该发挥重要作用。在校大学生的根本任务就是学习,现阶段认真努力学习是将来爱岗敬业的基础,积极进取的学习风气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状况的形成。高校教师的言行对大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认真负责、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对大学生敬业价值观的培育发挥榜样示范作用。高校内各种学生社团组织活动,需要成员担当各种工作任务,既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又是在校学生践行敬业价值观的宝贵机会。高校各部门要有目的性地采取多种方式,将学校的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的建设与大学生敬业价值观的培育结合起来,使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敬业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4 在借鉴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中,提升大学生敬业价值观的培育

大学生敬业价值观的培育可以借鉴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让大学生在校期间充分接触企业文化,了解企业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认识表现优异的先进集体和劳动模范,既缩短了大学生从学校到企业角色转变的距离,又促进了敬业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市场需要的优秀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与时俱进的自我发展能力,还要有专心致志的敬业精神。加强大学生敬业价值观的培育,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各部门要重视加强大学生敬业价值观的培育,将其融入高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猜你喜欢

培育价值观职业
我的价值观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职业写作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我爱的职业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