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在改善高职宿舍人际关系中的应用
2019-01-11张彩霞南通职业大学心理咨询中心
张彩霞 (南通职业大学心理咨询中心)
高校内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复杂性,长期以来各高校也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如定期讲座、课堂教学、宿舍文化建设,还有其他特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从正面进行了引导,但对已经出现人际交往问题甚至是严重人际冲突的宿舍,依靠简单的谈话或者是一对一的个别咨询,无论从科学性、有效性还是效率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同时根据笔者所在学校近几年统计发现,随着95 后和00 后学生成为高校学生的主体,人际交往尤其是宿舍人际问题日益突出。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被广泛运用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方法,它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贝克完整提出的,这一理论认为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人们对事件的看法引发了人的情绪;个体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类似一个三角形,要改变来访者的不良情绪,可以通过改变其认知和行为来实现。作为一种适用范围广泛的咨询流派,认知行为疗法具有时间短、结构性强、效果肯定而且可操作性高等突出的优势。但诚如上文所说,一对一的个别咨询在效率上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因此将认知行为疗法和团体咨询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将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鉴于此,本研究尝试运用团体认知行为技术来改善高职学生宿舍人际关系。
一 团体认知行为疗法的主要技术
(一)认知治疗技术
1 心理教育
它是团体认知行为疗法的一部分,被运用在咨询和治疗的不同阶段,本研究中在开始阶段用心理教育帮助团体成员了解团体规则、认识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理论,引导他们认识到人的情绪、想法和行为间的关系,以及在宿舍人际交往中那些伤心和愤怒等情绪是如何发生的,为后续的认知重塑做准备。在此过程中用心理教育的方法向团体成员介绍了情绪ABC 理论;在中间阶段,心理教育主要包含以下内容:回顾宿舍人际关系问题对个人生活的影响、阐述宿舍关系问题的实质、挑战认知歪曲的策略、某些行为技术的指导原则等;在团体结束阶段,心理教育作为帮助团体成员在现在和以后应对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的资源,主要包括防止问题复发、识别和回顾突发问题的应对策略等。
2 认知重塑
认知重塑是一种重要的人际关系团体认知治疗技术,它通过使用三栏表和五栏表的技术对团体成员在日常生活和宿舍交往中的情绪和思维进行记录,然后帮助他们识别那些不合理的想法,同时使他们理解这些想法对情绪和行为的负面影响,再运用苏格拉底式提问技术来挑战这些不合理的想法和思维谬误,从而使团体成员学会用更加现实的想法来替代那些不合理的想法,学会用积极的正向的思维取代消极的自动思维。认知重塑通过挑战个体的潜在信念,检验这些信念是否与现实相符合,使团体成员更真实地去评估日常宿舍生活情境,从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行为治疗技术
1 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类似于模拟暴露,是以情景再现的方式将团体成员在宿舍交往中的行为呈现在团体面前,使他们可以换个角度以旁观者的身份来重新观察和审视自己在人际互动当中的行为模式,并在现场参与点评,换位思考,从而有机会创造并检验新的交往技能。在角色扮演中,除了人际交往冲突的呈现,指导者可向团体成员示范出他们的内在语言,以及这些内在语言如何给他们带来困扰,然后引导角色扮演者表演出可以采取的改变。经过多次这样的练习后,团体成员可将在角色扮演中学到的交往技能运用到日常交往情境中去。
2 社交技能训练
在人际交往团体中,社交技能训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行为技术,主要包含沟通训练、小室演讲和果断性训练等。这项训练本质上是教团体成员识别某些特殊的社交技能缺陷,或者他们愿意改变的沟通行为,然后在团体中直接教授社交技能。例如,在果断性训练中让成员学习直接要求别人做某事,而不带有攻击性或过度被动;尝试练习拒绝他人的不合理要求和要求他人改变行为方式;在沟通训练中让团体成员学习如何平息宿舍的某次消极争论,学习处理可能引起他人愤怒的情形、倾听他人等;在演讲训练中教团体成员进行合理的眼神交流、声音平稳地进行演讲,同时不以防御的方式回答提问。
(三)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也是认知行为治疗中一项重要的技术。在团体工作开始前须先建立一个结构化的计划来规划家庭作业,准备好与家庭作业配套的印刷品、工作表和练习题等。在团体首次工作的心理教育环节指导者要让成员明确完成家庭作业的必要性。在每一次团体活动的结束部分要专门和成员讨论并布置本次活动后的家庭作业,让团体成员共同思考可行的作业形式,预估可能的困难,增强大家继续参加团体的动机。检查家庭作业放在每一次团体工作开始的时候,成员们轮流描述自己在完成家庭作业中的感受和体验,当某一名成员在汇报时,指导者可鼓励其他成员通过提问的方式加入讨论中来。通过检查家庭作业,指导者不仅能直接确定每个团体成员对部分材料的理解程度,而且会增强成员完成作业的动机,同时指导者也可据此来确定哪些事例可以被用到团体中去。
二 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在改善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中的实施
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应用到改善成员宿舍人际关系的具体实施,要注意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团体成员的产生;二是精心设计团体活动的过程;三是团体工作结束后的效果评价。
第一,团体成员的产生。本研究以高职大一住校生为研究对象,主要来源有下列几类:心理普查中人际关系敏感得分高的、二级学院反映和个别咨询中发现存在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的、网络公开招募后自愿报名的,对以上几种类型的学生分别进行了量表测验和二十五分钟左右的个别面谈,量表测验评估问题是否具有同质性,是否存在不适合参加团体的其他问题;个别面谈则是让学生明确本次团体的目的、性质和要求,了解学生参加团体的动机,最后综合上述两方面的考虑确定了12 名学生入组。
第二,团体活动过程设计。此次团体活动过程包含开始、中间和结束三个部分。开始阶段是指团体的第一次活动,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包括介绍团体成员相识,消除彼此生疏感,营造一定的团体氛围,引导成员明确团体的规则和性质等。这一阶段主要包含以下内容:介绍团体成员和指导者、成员们表述自己的问题(在人际交往方面发生了什么、最困扰的是什么、自己的想法和入组的期待等)、指导者进行心理教育(解释人际交往问题的实质,一般化其负面的生理和心理反应,提出参与团体的要求和对成员完成家庭作业的期待等)、讨论宿舍人际关系的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等。从团体的第二次活动开始,进入中间阶段,这一阶段大概工作8 次。这一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分析团体成员的认知方面的特征,解释人际交往问题背后的认知行为模式,通过对家庭作业的分析探讨团体成员在宿舍交往方面的不合理认知,进而引导成员学习挑战自己的不合理认知,并多次重复且在家庭作业中加以强化直至成员们都能学会对不合理认知进行自我挑战,并用新的合理信念替代它们。在这一阶段也要重视对团体成员的情绪调节,团体指导者引导成员在面对令其困扰痛苦的情境时学会合理释放情绪,对情绪进行积极解释,促进成员正视自己的内在感受,提升自我察觉和调控情绪的能力;此阶段还有个很重要的内容是行为训练,行为训练大约在团体工作的第6 次左右开始,主要通过角色扮演和社交技能训练来帮助团体成员,当然这个过程须结合已经初步学习的认知策略进行训练,第6次团体活动可考虑进行角色扮演训练,成员分组进行,可将在家庭作业中提到的引发情绪波动的宿舍交往情境在小组活动中进行扮演,通过这一过程,成员能通过他人的暴露起作用,能从他人角度去看这个情境,体会角色扮演者的想法,并思考当自己面临同样的社交情境时,如何避免从主观出发,克服歪曲的认知。在第8 和9 次团体活动里进行社交技能训练,比如如何拒绝室友的不合理要求,学习沟通表达技巧,以“我…”而不是“你…”开始,成员一方面在小组活动时进行训练,另一方面可作为两次活动之间的作业,在作业里记录下训练后的感受、收获及阻碍等。通过多次的训练引导成员们自如地运用。当中间部分经过8 次的团体活动完成对团体成员的认知策略调整、情绪调节以及行为训练后,进入了团体活动的结束阶段,这一阶段大约需1~2 次活动。在这一阶段指导者引导成员对前面的活动进行回顾,分析每个成员的进步,鼓励团体成员对那些能够引起他们退行到原有交往模式的刺激警觉,引导大家为自己设定在团体结束后继续努力的目标,最后团体告别。
第三,活动结束后的效果评估。本研究在团体活动进行到第6 次时请团体成员填写了过程评价量表,活动结束后所有成员完成了团体活动反馈表,在活动结束后3 个月对部分成员进行了后期跟踪,结果发现多数成员在小组活动进行中能逐步尝试学习自我觉察,掌握认知改变对情绪和交往行为的影响,从团体成员身上发现了人际交往问题的非特异性,增强了改善的动机。在活动结束时,所有的成员都反映已基本能自我处理宿舍交往中产生的情绪问题,有的反映已能将认知策略应用到其他方面,减少了不良情绪的出现。在活动结束后的跟踪研究中发现团体活动的效果得以持续,成员因人际交往引发情绪问题的频率逐步减少,这些发现表明本次干预研究是有成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