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掘语用资源,让说明文教学散发浓郁的语文味

2019-01-11刘兆珍江苏扬州市宝应县叶挺桥小学

教书育人 2019年16期
关键词:说明性麋鹿体悟

刘兆珍 (江苏扬州市宝应县叶挺桥小学)

说明文是小学高年级阅读的重要体裁样式,在语用理念的浸润下,说明性文本的教学必须要让学生体悟语文之味,立足语文课程的语用实践,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能力。

一、直观图表,在规整信息中历练提取能力

从说明性文本的特质来看,高效理解文本需要从大量的信息资源中梳理作者表达的思路,在归类整理的过程中将传统教学中知识的机械获取转化为信息提取方法地渗透。

《麋鹿》一文依照不同的时间段介绍了麋鹿的生存状态。这一内容是语文学习的重点,更是训练学生提取能力的有效载体。教师设置表格,划分为“时间段”“生活区域”“生存数量”“遭遇经历”,引导学生直击文本。在学生依托语言进行信息提取后,教师再围绕本段的中心“传奇经历”,引导学生进行信息的统整和归类,并积极组织学生复述麋鹿的生存经历。

通过默读课文,借助图表,学生以最快的方式从文本中提取信息,一方面紧扣图表丰富了提取信息的方法,另一方面为利用信息进行复述训练提供了支撑。

二、深入批注,在感知特点中历练理解能力

为了清晰地展现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性文本会采用多样性的说明方法进行表达。教师需要紧扣这些说明方法,分别从深入感知和洞察写法的角度深化学生的认知思维,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运用深入批注的方式规避传统教学中“一问一答”的形式。

如教学《麋鹿》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和作者的写作方法。教师鼓励学生深入阅读描写外形的语段,并紧扣这几点进行批注:作者围绕哪些方面写外形——批注作者的写作维度和角度;作者运用的说明方法旨在凸显麋鹿的什么特点——批注麋鹿外形的特点和作者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在阅读过程中,批注伴随学生整个阅读过程,将学生的思维浸润在语言文字的内核世界中。学生不仅了解了作者笔下麋鹿的外形特点,同时也洞察作者的写作思维,为后续语用实践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强化对比,在体悟表达中历练品析能力

教师要在理解说明文本的基础上,充分关注文本的语言特质,巧妙引入对比思维,让学生深切体悟说明文语言表达的精准妥帖。

如在介绍“麋鹿的传奇经历”时,有明确数据的就会精准罗列,而对那些没有第一手资料的内容,作者在遣词造句方面则更体现出鲜明的智慧。如“据科学家考证麋鹿在国内几乎绝迹”中的“几乎”,教师尝试将这两个词语删除,并引导学生在对比中进行感知。学生很快发现,这样表达表面上看好像显得模棱两可,但这正是作者表达的匠心之处。

教师通过删除之后的对比辨析,完全站在作者的视角对作者如此表达的用意做了深入的洞察,使学生形象而生动地感知了说明性文本语言表达的特色,远比教师机械地解释有更好的效果。

四、辐射迁移,在积累语言中历练表达能力

说明性文本的语言经过作者的细致辨析和深入揣摩,呈现在学生面前的都是精品。为此,教师需要在深入辨析的过程中为学生的积累铺设渠道,从而为学生的辐射迁移、实践表达架设桥梁。

还以描写外形为例,作者并没有机械地运用数据和生硬的语言进行描写,教师可以引入一段“百度百科”中描写麋鹿外形的语句,让学生从中体悟课文语段,如“独一无二”“行动轻快敏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作者描写的方面进行积累。随后,教师再出示松鼠的图片,在学生细致观察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百度百科”中的相关资料,并模仿课文中语言和写法,对松鼠进行生动形象的说明,最后再出示著名科普作家布丰的作品,为学生提供示范性资源,并与自己的作品进行对比,明晰修缮和努力的方向。

有积累、有迁移、有实践、有对比,学生的思维在说明性文本语言的潜入过程中,经历了语言感知、积累和运用的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说明性麋鹿体悟
The Return Of Wolves Has Already Made A Big Difference
郎世宁的心声与体悟
多重关联落实说明性文章教学
体悟成长——我与蜗牛宝宝共成长
说明性讲述在大班建构游戏分享环节的运用
以“三个维度”说明性文本的阅读价值
体悟伟大梦想 汲取创新力量
不一样的体悟 2014 RFC国际雨林赛后记
论商标的合理使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