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实践研究

2019-01-11魏春燕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和平镇九年制学校

教书育人 2019年16期
关键词:T恤数学课因材施教

魏春燕 (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和平镇九年制学校)

初中生在心理特征与生理发展方面存在差异,学生的数学爱好、兴趣以及接受能力也存在差异。而在实际教学期间,教师使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和素质教育具体要求不相符。而分层教学是一种与因材施教相符合的教学方法,其可以面向所有学生,给学生发展创造相应条件。所以,教师应当善于在数学课上实施分层教学。

一、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

学习的金字塔是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初中数学知识乃是金字塔的基础部分,需要初中生能够扎实掌握,是学生日后学习以及发展的重要基础。以往大班教学形式并不适用所有学生,一些学生的知识水平无法得到提升。所以,教师应当针对特征不同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对其学习兴趣加以激发,进而促使学生的学习有所提高。由此可见,分层教学乃是对以往教学状况加以改变的一个重要手段。

二、分层教学在数学课上的运用

(一)因材施教

孔子提倡因材施教。现代教育同样应当借鉴孔子的教学经验,以不同学生实际学习状况为依据,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对其数学学习热情进行激发,从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如,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针对逻辑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用理论知识加以推导,进而让这类学生对公式求解方法及步骤加以了解。针对逻辑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结合一次函数图像加以细致分析,进而让学生对方程具体求解过程有生动形象的了解,并且帮助其对数形结合这一思想加以理解与应用。

(二)循序渐进

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并非短时间内可实现的,数学教学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在此期间,教师应当建立小的教学目标,并且逐渐朝着终极目标靠近。教学期间,教师应当站在学生角度进行思考,帮助学生打好基础。例如,在学习“因式分解”时,教师在初中生掌握基本因式分解的方法之后,引导学生对十字相乘的因式分解进行学习。教学前期,教师通过一些简单计算来让初中生对所学知识加以熟练运用。教学后期,教师借助应用题提高整体教学难度,以此来对其思维加以锻炼。从易到难,逐渐对初中生的解题能力加以培养,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同时鼓励其日后遇到困难时可以相互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最终形成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促使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分层教学

第一,教师把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是学优生;B层是成绩中上游的学生;C层是学困生。第二,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分层,在实践教学期间,教师对层次不同的初中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用不同教学方法。

例如,现已知函数y=x2-3x+2,(1)若图像对称轴为一条直线,求其顶点坐标。(2)函数和轴是否存在交点,假设存在,求出交点坐标。针对题中的两个问题,教师可让B层与C层的学生进行解题,而A层的学生可做和实际存在联系的数学问题。如,乙船处在甲船正东方向26km处,如今甲乙两船一同出发,甲船以12km/h的速度向正北方向行驶,乙船以5km/h的速度朝正西方向行驶,问甲船什么时候和乙船距离最近,而最近距离为多少?或教师可以在同一问题中设置几个难度不同的问题,要求学生加以思考。

例如,对于二次函数有关知识,教师提出:已知T恤现价是60元/件,进价是40元/件,商家每月能售出300件,假设该T恤每件价格上涨1元,每月会少卖出10件,假设降价1元,那么每月可以多卖出20件。现假设T恤售价为元,每月销售量为件。(1)写出和间的关系式及取值范围。(2)若想保证利润最大,商家应当涨价还是降价?

问题(1)教师要求所有学生回答,而问题(2)可让A层与B层学生求解。在此条件下,测试及作业也可分层实施,所有教学资源应当与各个层级的学生进行对应,从而让所有学生的数学成绩都有所提高,进而提升班级整体教学质量。

综上可知,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的一个具体体现,通过此种模式能够对以往教学中的“平衡”弊端加以解决。在班级中开展进度不同的教学,可以激发所有学生的潜力,促使其学习效率的提高。数学课上,教师应当以学生差异为依据,制定相应教学计划,进而促使所有学生都有所提高。

猜你喜欢

T恤数学课因材施教
将“减负增效”与“因材施教”落到实处
——哈尔滨市萧红中学教学与作业改革实践
初中数学课导入“八法”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神奇T恤助力防止中风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有趣的数学课
神奇的笔
培养问题意识,触摸数学课改的“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