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价值本位的转变探究
2019-01-11姜淑平
姜淑平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第一中学
在传统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是教师执行教案的配合者,师生的活动受制于教案,这就使得教学目标过于片面地追求考试成绩,不重视对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及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不利于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提升,最终导致教学过程失去了学科价值本位。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他们提供探究与思考历史事件本质与规律的机会,努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这样,才能体现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价值的本位。
一、转变教师认知的策略
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以教师为主体,过于重视“如何教”的问题,这就导致有些教师的教学活动表演性明显,没有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的课程资源价值。教师作为高中历史教学的引导者,应与学生在和谐平等的学习环境中共同探讨历史知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才能在备课阶段就把学生当成教学的中心,从而依据学生特点设计出更符合他们学习兴趣、认知规律及学习需求的教学方案,使学生都能在扎实掌握教材知识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体会到历史课程的价值。高中历史教师要积极转变自身认知,逐渐推动课堂活动价值本位的转变,充分发挥引导者与组织者的作用。例如,在教学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1中的《五四爱国运动》一课时,教师应将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在全面了解学生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及知识基础之后,以学生兴趣为切入点,恰当设计教学方案,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深度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把握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及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特点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或独立思考的方式自主学习相关内容,并给予他们及时而有针对性的指导,最终促进学生学习水平及学习能力的同步提高。
二、转变教学方法的策略
笔者在研究中发现,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之所以一直有待提高,是因为教师所选用的教学方法过于死板,难以激起学生探究历史知识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就要转变传统师问生答、师演生看、师讲生听、满堂灌、一言堂等单一、被动的教学方式,积极贯彻新课程理念,给学生提供实验操作、自主学习及小组合作的机会,使他们都能在辩论、交流、讨论、合作等学习中更好地掌握历史事件的内涵、思想与意义,最终使学生都能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能力。例如,在教学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中的《诗歌、小说与戏剧》时,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多人学习小组,给他们布置探究某一种文学艺术形式的任务,使他们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搜集尽可能多的内容,归纳整理后在班级中分享与展示,教师做必要补充。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自主或合作学习中都具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并能摸索出更多的学习方法与经验,有助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转变教学评价的策略
教学评价是素质教育中高中历史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为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高中历史教师应依据教学目标及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唯物史观、家国情怀、历史解释、史料证实、时空观念等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做好过程性评价工作。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同时,还应激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同学之间进行互评,从多个层面与角度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这就显著提升了评价结果的公正性与客观性。例如,在教学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中的《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时,教师就可通过测试、提问、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多途径、多角度地了解学生对“晋商精神”等的学习情况,从而为学生更有目的地开展下一步学习活动指明方向,也为自身优化与调整教学方案提供依据。
总之,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品质,这需要教师大胆转变传统的教学认知、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积极为学生设计趣味性十足的教学方案,使他们都能在主动探究中掌握知识并提升能力,最终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