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改下的思想品德教学
2019-01-11李泽湘
李泽湘
●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姜畲中学
社会发展越来越迅速,国民素质也越来越高。思想品德教育已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部分。对于中学生来说,要想形成良好的品德,树立崇高的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德育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如何改进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培养健康向上的心理势在必行。笔者根据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在本文浅谈九年级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新模式,以便于能更好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一、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角,经常“满堂灌”,学生只是配角。教师把知识强塞给学生,学生被动地接收,丝毫没有学习的兴趣和激情。这样的课堂怎么能挖掘学生的潜能?怎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样的课堂教学,根本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新课标要求,要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在教学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三课时,课前我让学生收集有关中国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资料,上课时让学生们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同学们在课堂上踊跃发言,完成了教学目标。实践证明,只要教师想尽办法努力去做,就一定能找到一个更好的教学模式,充分激起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
二、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至高无上,拥有绝对的权威。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小心翼翼,谨小慎微,怎么可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呢?在教学中,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起到引导和组织作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走近学生,鼓励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宽松、融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自主、愉快地学习。例如,在教学“网络上的人际交往”时,我先进行调查,调查同学们的上网情况和对网络的认识。起初,同学们都在观望,似乎担心着什么。这时,我再三鼓励他们,终于有几位同学站起来谈了自己的看法。我对这几位同学进行了肯定的评价。其他同学见此情景,也都纷纷发言……这节课很成功。通过这节课,我认识到,教师创设宽松、融洽的课堂氛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三、因材施教
班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等存在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因材施教,力求达到优等生“吃得好”,学困生“吃得了”,满足他们各自的需要。例如,在教学中,对于简单的题,让学困生完成,针对一些有难度的问题,则让优等生去解答。布置作业,也各不相同,按层要求。这样的教学,既能培养优等生,又能兼顾中等生,还可以给学困生信心。
四、理论与实际相联系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与实际相联系,尤其是九年级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更为重要。新课标中也明确指出,思想品德教学,要面向社会生活,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生活中的要求、规范。所以,教师在上思想品德课时,要引入对学生有教育意义的典型事例。例如,在教学“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时,我就列举了前几年发生的“聂树斌案”,用法说事,进而说明“人格尊严不可侵犯”。引入实际的事例,既能完成教学任务,又能使学生受到教育,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课堂教学与实际相联系,既能增强课堂教学的魅力,又能够发挥课堂教学的教育作用。
学习是无止境的,课堂教学也是在不断地发展的。课堂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思想品德教学,教师不仅要完成知识的传授,更要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善于钻研,不断创新课堂教学,让学生愉快、高兴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进而逐步提高全民族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