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环境下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019-01-10梁宇承
梁宇承
摘 要: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企业经营水平不断提高,不过也面临着复杂的经营环境,风险管理还需要革新管理方法,优化风险管理流程。加强内部审计是保障企业价值增值的关键,要结合大数据技术,实现内审全过程动态化管理。本文主要分析大数据环境下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水平,有效防范与解决潜在风险。
关键词:大数据 风险管理 内部审计
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要保障企业经营稳定性,还需要解决同质化竞争问题,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加强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结合不同管理方式來提高风险预防与应对水平。企业风险管理能力对于稳定市场经济具有影响,企业要及时把握管理风险,重视财务管理的内部审计工作,降低企业经营管理风险,保障企业持续发展。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目前由于运用实践不畅,具体实践过程中还需要逐渐增强其规范性,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企业顺利运营。
一、大数据时代风险管理的变革
(一)重塑风险管理理念
大数据的发展,不同行业信息得以整合,可以实现跨行业联防联控的信息共享模式,来实现信息数据的有效运用,通过云端数据分析,及时预测并把握风险异常。
(二)提高风险管理准确性
通过数据识别、分析与检测来进行全方位风险管理,使风险管理更加高效和科学,同时结合风险点的判断,尾相关营销策略等提供基本依据,避免相关部门管理过于盲目。
(三)变革风险管理体制
大数据背景下存在信息安全隐患,要提高数据服务标准,健全信息安全与网络防护的体制,强化风险应对意识,通过系列的授权管理、限额管理、评价考核等方式,来健全有关风险管理机制。
二、大数据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运用类型
(一)风险识别
内部审计结合大数据技术,而明确把握相关业务数据信息,使管理层更加全面了解企业经营环境与变化,及时应对潜在的风险。
(二)风险评估
审计工作涉及不同因素的影响,需要考虑货币金额、变现能力、审计时间等,大数据分析实现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的模式,从而把握风险大小与可能产生的影响。
(三)风险分析
通过大数据而实现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打破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为经营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依托海量数据的收集与分析,而更快速更高质量完成复杂的审计任务。
(四)风险监控
通过及时的监测来起到预警作用,大数据下的审计更加动态化和持续性,因此能够及时快速反映问题,纠正偏差。
(五)风险应对
通过分析风险成因、企业承受力等方面,来明确有关风险的应对方法,设立风险清单,建立企业风险数据库。
三、大数据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一)搭建大数据处理平台
构建智能化的大数据处理平台,从而共享资源、数据与信息,平台的审计数据模块能够实现呢数据标准化,及时全面整理有用信息,通过管理与共享完成检索服务。平台的应用模块能够实现智能化管理,并通过专家支持来为审计作业服务,实现现场审计与非现场审计的联动审计。同时要重视确保数据安全与技术安全,保障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与安全性,从而避免企业因此遭受财务损失,在数据的采集、整理、访问、分析和运用等方面要明确规范制度,通过访问限制来强化系统的预警、救援和应急处理能力。
(二)创新内部审计方式
构建系统的审计管理体制,并重视信息化管理,在业务指导、过程控制等方面要给予信息化管理系统们提升管理可行性与深度,将数据分析结果为依据,而明确有关审计方式,变革内部审计方法,构建规则、指标和模型的多维度监控模式,通过层次化的模拟分析,而确保风险管理的规范化,内部审计工作除了核算审计、经济事项、内部控制审计、绩效审计,还需要延伸到价值增值方面。同时要保证内部审计独立性,包括公司治理的独立、业务独立和数据来源独立,通过数据模型的建立来规范各职能部门的职责与权益,规范治理结构。
四、结束语
在大数据背景下风险管理逐渐发生变革,内部审计目的在于降低管理风险,因此二者存在必然联系,现代内部审计强调参与风险管理不同流程,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在大数据背景下还需要实现内部审计的创新。
参考文献:
[1]张艳平,邢桂云.浅谈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4 (05):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