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手术时机下行U型缝扎式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9-01-10高璐璐
高璐璐
【摘要】 目的 分析不同手术时机下运用U型缝扎式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 67例宫颈机能不全患者, 均行U型缝扎式宫颈环扎术治疗, 根据手术时机的不同分为A组(行预防性宫颈环扎术, 30例)、B组(行治疗性宫颈环扎术, 19例)和C组(行紧急性宫颈环扎术, 18例)。比较三组患者手术后妊娠结局。结果 A组、B组延长孕周时间、分娩孕周均长于C组, 活产率高于C组, 活产新生儿出生体重重于C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延长孕周时间长于B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分娩孕周、活产率、活产新生儿出生体重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活产新生儿不同分娩孕周分布情况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活产新生儿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NICU)率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型缝扎式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临床效果确切, 其中预防性宫颈环扎术是最有效的, 而紧急性环扎术效果最差, 预防性宫颈环扎术能明显延长孕周, 提高妊娠成功率, 改善围生结局, 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 不同手术时机;预防性宫颈环扎术;治疗性宫颈环扎术;紧急宫颈环扎术;宫颈机能不全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5.033
本研究主要分析了南通市妇幼保健医院2013年6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7例宫颈机能不全患者行U型缝扎式宫颈环扎术后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南通市妇幼保健医院2013年6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7例宫颈机能不全患者, 均行U型缝扎式宫颈环扎术治疗。根据手术时机的不同分为A组(行预防性宫颈环扎术:30例患者在孕前检查时诊断为宫颈机能不全患者, 于孕13~14周行宮颈内口环扎术)、B组(行治疗性宫颈环扎术:19例患者孕期经超声检查诊断为宫颈机能不全, 最迟孕26周行宫颈环扎术)和C组(行紧急性宫颈环扎术:18例患者经妇科检查发现胎膜在宫颈口或超出宫颈外口, 立即入院行宫颈环扎术)。
1. 2 方法
1. 2. 1 术前准备 为患者及家属讲解关于手术以及病情相关知识, 随后为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白带检查、凝血四项检查、衣原体以及支原体检查、静脉滴注盐酸利托君或硫酸镁抑制患者宫缩情况。若患者已经发生宫颈扩张, 则调整患者体位, 以头低臀高位为主。
1. 2. 2 手术方法 给予患者单次硬膜外麻醉后选取膀胱结石位, 让患者的阴部充分暴露视野内, 利用碘伏对患者的阴部及阴道整体区域进行彻底消毒, 于膀胱底下0.5 cm处切开阴道前壁, 钝性、锐性分离膀胱阴道间隙, 选择大圆针双股10号丝线+硅胶管或者双头针聚丙烯环扎带(强生公司)U型缝合宫颈, 于宫颈下方打结, 线结松紧控制在宫颈内口可容4号宫颈扩条棒为宜。若行紧急环扎术, 因宫颈长度的局限性, 则不行阴道前壁切开, 需先用碘伏纱布沿宫颈一侧缓慢上推胎囊, 待宫颈充分显露后, 再顺次钳夹闭合宫颈, 然后实施U型缝扎术。
1. 2. 3 术后处理 保证患者外阴部的清洁度, 静脉滴注盐酸利托君或硫酸镁, 若患者无不良反应则可出院。叮嘱患者定期到院进行产检, 通过B超观察患者宫颈的长度。若患者属于剖宫产, 则在术中将环扎线拆除;若自然分娩则在患者临产前或孕37周将其拆除, 防止患者在分娩或待产时出现宫颈裂伤。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三组患者的妊娠结局。根据早产儿或足月儿的存活视为手术成功, 流产则视为手术失败。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B组延长孕周时间、分娩孕周均长于C组, 活产率高于C组, 活产新生儿出生体重重于C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延长孕周时间长于B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分娩孕周、活产率、活产新生儿出生体重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活产新生儿不同分娩孕周分布情况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活产新生儿转入NICU率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临床中患者在未发生宫缩的状态下, 宫颈功能或结构出现异常, 使得患者出现早产或反复流产, 无办法维持妊娠至足月被称之为宫颈机能不全[1]。随着宫颈机能不全患病率的不断增加, 严重影响了该类女性患者作为一位母亲的成功几率。近年来, 宫颈早期病变的年轻化, 宫颈锥切、宫颈物理治疗等手术的应用, 人工流产率的增加, 以及中晚孕期引产所致的宫颈损伤等, 宫颈机能不全的患者临床多见[2]。其中亦有很大部分原因是患者对孕期病情知识的错误理解, 缺乏规范的孕期监控, 过度补充营养, 导致胎儿过大, 增加试产失败率[3]。当患者进行宫产后, 很容易使其下次怀孕时, 其子宫宫颈部位的支撑能力被严重削弱, 最终导致宫颈机能不全。孕周的不同及手术时机的选择对于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2014 年ACOG指南所推荐的宫颈环扎术的最佳手术时间是孕周14~18周, 不宜迟于妊娠22~23周。随着患者孕周的增长, 子宫颈无法负荷日益增长的宫腔重力, 宫颈管逐渐缩短、容受乃至扩张, 孕周越晚, 手术操作难度越大, 并可能因手术过度刺激, 最终导致流产或早产[4]。因此, 过晚施行手术会使手术的困难程度和风险加大, 作者认为, 一旦患者被冠于为宫颈机能不全的诊断, 应尽早决定施行宫颈环扎术的手术时间。因此, 宫颈机能不全的治疗, 重点在于早诊断、早治疗, 从而保证手术疗效, 更多地延长患者妊娠时间。
本研究結果显示, A组、B组延长孕周时间、分娩孕周均长于C组, 活产率高于C组, 活产新生儿出生体重重于C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延长孕周时间长于B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分娩孕周、活产率、活产新生儿出生体重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活产新生儿不同分娩孕周分布情况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活产新生儿转入NICU率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结果表明对宫颈机能不全患者实施预防性宫颈环扎术, 能够有效增加患者孕周, 提高新生儿活产率, 其治疗效果较治疗性宫颈环扎术及紧急宫颈环扎术有明显优势。分析其原因在于行治疗性或紧急环扎术的患者, 均有宫颈内口或外口的扩张, 宫颈明显缩短, 甚至有部分患者宫口可见羊膜囊, 不但增加了手术操作难度, 也难以缝扎到相对满意的高度, 且预防性环扎术往往实施手术的孕周较早, 准备充裕, 宫颈管长度尚未缩短, 多数宫口还处于闭合状态, 且避免了反复回纳推压羊膜囊、过度牵拉宫颈等损伤性操作, 加之其术中缝扎的位置更接近患者的宫颈内口, 更有利于宫颈内口生理结构的恢复, 增加了孕晚期子宫颈的弹性, 缓解子宫下段张力, 增加其对胎儿及其附属物的承重力, 从而有效延长孕周[5]。
综上所述, U型缝扎式宫颈环扎术的缝合位置更高, 并且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痛苦, 降低膜破裂风险事件发生率, 能够显著延长患者孕周, 治疗效果显著, 并逐渐被临床广泛使用, 其中预防性宫颈环扎术是最有效的, 紧急环扎术效果最差, 因此预防性宫颈环扎术更适合用于治疗患者, 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雅君. 前置胎盘子宫下段出血应用改良式宫颈环扎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国疗养医学, 2017, 26(9):958-959.
[2] 韩玉, 韩方, 杨海澜. 111例改良McDonald宫颈环扎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 实用医学杂志, 2019, 35(2):94-98.
[3] 晋家萍. 孕期宫颈功能不全宫颈环扎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中外医疗, 2017, 36(21):79-80.
[4] 王艳霞, 李亚妮, 屈鹏飞, 等. 67例经阴道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临床效果分析.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8, 29(8):100-103.
[5] 林程丽. 宫颈环扎术时机不同对宫颈机能不全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8, 5(2):56-58.
[收稿日期:2019-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