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课文的教学策略
2019-01-10方芳
方芳
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专门编排了习作单元,丰富了教材单元的组元。习作单元中的精读课文怎么教?笔者以六年级习作单元的两篇精读课文《夏天里的成长》《盼》为例,谈谈对精读课文教学的看法。
一、文本理解与写作指导共舞
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不同于阅读课文的精读课文,不再以识字写字、品词析句、积累语言为主要教学目标,而是探索文本写作奥秘,教学重点是将文本写作的巧妙转化为学生的写作技能,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搭建有效支架,结合单元习作主题以及课后练习题,找准教学目标,精准实施教学,给学生提供写作帮助与指导。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单元习作主题是“围绕中心意思写”。精读课文《夏天里的成长》的课后有两道习题:1.默读课文,找出中心句,说说课文是怎样围绕这句话写的。2.第2自然段写出了生物在夏天里飞快生长的状态,读一读,说说写了哪些动植物,是怎样体现这一段的中心意思的。
针对课后练习一,笔者将题目分为两步。第一步是让学生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夏季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步,学生略加回顾,就能很快找出来。第二步是让学生谈谈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句写的,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众说纷纭,答案千奇百怪。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笔者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了一个思维导图:
导图画出来后,所有学生都能准确回答了。在此基础上,笔者让学生分析文中第3自然段对“山、河、地、路”的描写,并进一步引导学生用“山河大地”来概括。通过思维导图,学生清楚地看出事物之间的层级关系,也能够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思路和行文脉络。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要体现“成长”,作者只需写植物的成长就可以了,但为什么还要写其他生物呢?这一问题将写作知识与文本理解有机结合起来了。学生联系中心句展开小组讨论和交流,最后得出结论:围绕中心意思写,如果只写植物就太单一了,如果写不同的事物,而这些事物都是围绕中心意思写的,就可以使中心意思表达得更充分,更全面。如此教学,课后习题的第二个题目也就顺理成章地解决了,而且,这種教法既让学生掌握了“围绕中心意思写不同的事物”这一习作方法,又让学生理解了“为什么通过写不同的事物来表达中心意思”。
再如《盼》这篇精读课文,笔者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提问: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小女孩“盼”的这一心理,大家找一找,读一读。这一问题比较容易,学生能够很快找出文中的心理描写。但笔者意不在此,而是要让学生体会心理描写在写作中的作用。于是,笔者出示了两个心理描写的句子——①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②每天我都在盼望下雨穿上新雨衣。让学生分组讨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有学生回答“①句写出了作者的担忧,②句写出了作者盼望穿雨衣的心情”;有学生回答“①②句都是写作者希望下雨心情”。这些答案只停留在内容理解的层面上。笔者便结合学生实际进行类比:“如果你心里有一些不愿对别人说的话,你会用什么方式表达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日记!”笔者顺势引导:“日记是一种文体,是可以写自己的‘小心思的,但在写作中,为了表达人物或欢乐或悲伤、或矛盾或忧愁的情感,强化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不能直接写出来吧,比如,你写“我爱老师”,不能全文都是‘老师,我爱你吧,这就需要借助心理描写,通过心理描写,会使你的情感更丰富,更含蓄,也会让你的作文更充实,更可信。”通过引导,学生很快体会到:细腻的心理描写比直接写出想法更生动。
二、解读语言特色,丰富语言积累
丰富的语言积累是习作的基础。这就需要教师立足文本,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用课文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夏日的成长》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本,在教学中,笔者不仅引导学生学习文本,还借机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语言运用的妙处,以此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授“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这一句时,笔者设问:“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你对这句话有疑问吗?”有学生回答“不可能这么快”,也有学生说“这是夸张的说法”。于是,笔者要求学生“对于这句话的理解不能局限于字面意思”,并要求学生先用“昨天……今天……明天……”造一个句子,一名学生很快造出了句子:昨天我还是一名小朋友,今天就是小学生了,明天就是中学生了。笔者相机指出:“昨天”“今天”“明天”三个词语连用,让我们进一步体会了夏天里动植物生长迅速的特点。这里有种虚指的意味,是为了强调生长之快。请大家以这几个词的虚指意义再造几个句子。这样的语言教学非常有效。
在讲授“一块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这一语段时,笔者先让学生反复诵读,找出这个语段的特点——对称。接着让学生试着用“一 ,几天不见就 ”的对称句式来仿写。学生很快写出了这样的句子:“一棵瓜苗,几天不见就爬上房檐。”“一个池塘,几天不见就挤满荷花。”笔者抓住“对称句式”这一特色修辞,帮助学生从发现到理解,从理解到迁移,从迁移到运用,收到了预期效果。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与课文语言的距离,引导学生去关注课文中高质量的语言表达,才能让学生不断接近高水平语言的表达。
通过教学,笔者认为,习作单元中阅读课文的教学,不仅要挖掘出文本中有写作价值的内容,而且要考虑文本中哪一点对学生的写作有帮助,更要从学生的作文实际出发,选择适用于学生迫切需要的“写法”。
三、紧扣“两点”,实施有效教学
习作单元精读课的教学设计,不仅需要挖掘出文本中有写作价值的内容,更要考虑文本中哪一点对学生的写作有帮助。把握学生作文能力与现状,找准学生的“需求点”和语言的“训练点”。
作文能力、说话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在学习完《夏日的成长》后,笔者引导学生通过板书总结:围绕中心意思写,需要选取适宜的材料,选取不同的事物,巧用修辞手法,有条理地表达。随后,笔者顺势设计了“围绕‘天气真热这个中心,选取不同的事物来写一写”的小练笔。
笔者先让学生做口头表达练习,一名学生说:“屋子里闷得很,小狗趴在地上不停地吐着舌头;人们躺在沙发上有气无力地,什么也不想干。”笔者追问道:“人们躺在沙发上有气无力地,什么也不想干。这一描写还有可能让人联想到哪个字?”学生回答:“累!”笔者相机点拨:选择描写人物的哪方面更能表达“热”这个中心呢?通过交流探讨,学生更正:“即使躺在家里什么也不做,也会汗流浃背。”学生选取的材料与中心意思有所偏差,通过教师点拨、学生交流,重新选取更能反映中心意思的材料。最后让学生当堂练笔,全班展示评价。
学生借助从《夏日的成长》中所学的写作知识——围绕中心意思写和运用恰当的语言写,很快写出了很有个性的片段:
田野里一丝风也没有,庄稼都耷拉着头,无精打采的;农家的小院里,小狗躲在阴凉的树下不停地吐着舌头,浓密的树叶都打了卷,猪圈里的小猪哼哼叽叽,似乎在发泄自己的不满。”
学生学语言最有效的方法不是理解,而是运用,语文能力一定要通过亲身实践才能获得。通过这样的操练,可以强化课堂习得的写作知识,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学会表达,习作能力自然得以提高。
(作者单位:老河口市教学研究室)
责任编辑 吴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