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肾母细胞瘤伴WAGR综合征1例
2019-01-10
患儿男性,2岁。因无意间发现腹部膨隆,于2017年5月收入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儿童肿瘤科。患儿于出生后5个月发现虹膜缺损,隐睾。体检:双眼畏光、虹膜缺如,腹部巨大肿物,右侧隐睾,语言发育迟缓;无家族遗传病史,父母体健。影像学检查示:双肾结节及肿物,考虑肾母细胞瘤(图1A);右侧腹股沟区中等回声区,考虑隐睾。穿刺病理示:(左肾)肾母细胞瘤,以间叶成分为主,部分细胞伴横纹肌分化,考虑为双侧肾母细胞瘤(Ⅴ期)。于2017年5月采用UH1方案化疗,予以CE-CMP5 2个疗程序贯治疗。复查CT示:双肾肿物较前缩小。查肾图:分侧肾功能:左肾50%,右肾50%;肾小球滤过率:左肾77.0 mL/min,右肾76.9 mL/min。双肾功能未见明显减低。考虑患儿化疗后肿物缩小,双侧均存在较多正常肾功能,于2017年7月行右肾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示:肾母细胞瘤,间叶为主,部分细胞伴横纹肌分化(图2)。恢复后按期行第3~4个疗程CMP1-CMP5化疗治疗。后继续行左肾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示:肾母细胞瘤,间叶为主,可见少量胚芽及幼稚上皮成分(图2)。鉴于患者术中肿瘤与周围组织明显黏连,予以左肾瘤床放疗,剂量1 080 cGy,共6次。并同时完成5~9个疗程CPM1-CPM5-CPM1-CPM5-CPM5序贯治疗。随访截至2018年7月,无病进展生存期近14个月(图1B)。
图1 双侧肾母细胞瘤腹部CT
图2 双侧肾母细胞瘤(H&E×400)
小结 双侧肾母细胞瘤(bilateral Wilms'tumor,BWT)发病率约占肾母细胞瘤(Wilm's tumor,WT)的5%,可伴发WAGR综合征和Denys-Drash综合征等,发生率约22%[1]。就BWT化疗而言,多主张先采用6~12个周期长春新碱/放射菌素D/阿霉素的术前化疗[2];对于预后偏差型BWT,加用环磷酰胺、依托泊苷、卡铂。BWT治疗原则是尽可能保留肾功能,以减缓终末期肾病的发生。因此,现多主张采用保留肾单位术。对于BWT而言,放疗更易造成残余肾功能损伤,同时还能增加患第二癌的风险[1]。因此,应根据局部具体情况实施。先天性无虹膜症患者约30%伴WAGR综合症[3],对于此类患者应进行定期随访。隐睾症患者应在出生后6~12个月之间实施睾丸固定术,以降低患睾丸癌及其它并发症的风险[4]。此外,现未能找到有效手段治疗WAGR伴发的各种精神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