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感悟·表达——小学语文教学的三点体会
2019-01-10浙江省义乌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骆娇娟
浙江省义乌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骆娇娟
语文是一门语言非常丰富的学科,所以在短时间内就达到语文学习的最高状态,对于现今的小学生来说是不切实际的,所以为了更好地获得语文学习的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去积累语言知识,学习语言的时候真正地去感悟,并给予平台让学生表达。
一、学会积累,丰富学生的知识容量
积累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只有在学习中积累更多生字、词语、优美的语句、段落或者通过阅读课外书籍积累读书经验,从而掌握语文知识以及读书的技巧,最后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才能帮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教师对学生的期望。
例如,在学习《燕子》这一课时,教师在课前让学生先收集有关燕子的知识信息,可以通过课外书籍,也可以是通过网络查询,或是身边的关于燕子的一些事情,让学生在这种积累“燕子”相关的知识中初步的了解“燕子”的信息;其次,通篇阅读一遍文章,找出并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语,自学本课的生字、生词,注意积累;然后进入课文解读部分,在解读课文中要将一些文章常用的习作方法、技巧分析,对句子中运用的表现手法也进行分析,并积累。完成这篇课文的学习,积累了文章的写作方式、语言句式的表现手法,还有一些生字和生词,在后期自己写作的时候如果需要用到这些,就可以随时取出来使用,阅读理解中有运用相同的写作手法和句子表现形式的方法的时候,也可以运用相似的方式进行分析,让语文学习效果得到很大的提升。
通过这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累词语、生字等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逐渐养成积累语文知识的习惯,将学习的这些语文知识积累起来,在需要使用的时候就可以拿出来使用,不需要去翻书本查找相关知识,还能帮助学生记忆以往所学的知识,在逐渐的积累中使语文成绩慢慢提高。
二、自主感悟,增强学生的运用能力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语言是语文知识最明显的表现方式,所以在学习中要把感悟语言、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有机结合在一起,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并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加强学生对语言的学习,顺应了语文学习的规律,恰好符合语文学习的目标。
例如,在学习《窃读记》这一课时,教师在教授完学生知识之后,和学生一起感悟文章的写法,提出文章的真实感人,提问:学生认为哪里写得好?学生经过讨论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再读一遍文章内容,学习语言,品悟语言,比如其中的这句话:“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感悟这句话,比如“饿狼”给大家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作者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通过感悟写法,体会语言精妙,了解到这样的语言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还有这样一句“饿得饥肠辘辘”,这一句话表现了作者什么滋味?在学生通过自己感悟之后,了解到这句话主要只表现作者读书太饿了,太累了,腰酸了,腿疼了,脚也麻了,一直站两个多小时,收获也多,也付出很多。一句话就精妙地表达出来很多意思。这样的语言描写,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也能感受其中的深意,学习更多的语文知识以及语言的技巧。
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将感悟语言作为学习的重点,可以从语言中感悟出文章的范围大小、程度深浅以及其中的感情色彩,从感悟中分析出需要表达的意思,还可以通过想象联想到更深层次的意思,让学生认识到为什么这些文章会被运用当成教材内容,在未来的语文学习中也能学会比较准确地使用语言。
三、学会表达,奠定学生的基本素养
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使用,而表达则是语文知识的另外一种表现,语言表达能力是现代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在现代社会,由于人们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所以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强,好的口才越来越被认为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
例如,教师在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时候,可以结合设计活动教学,帮助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在学习《山中访友》这一课的时候,让学生先通读一遍课文,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教师进行课文讲解,在课文分析的时候,边讲解,学生边提出自己对这一段中蕴含的意思的理解,第一段进行示范性教学,剩下的几个段落每个小组派出代表为学生讲述,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针对选中的段落小组间进行讨论,总结这一段需要学习的一些重点,然后将成员中语言表达很少的学生作为代表,这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般都比较弱,教师应该进行针对性语言教学,多给这些学生机会,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最佳效果。
语言表达能力是提高学生素质、开发潜能的主要途径,能够让学生学会驾驭自己的人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为学生未来打下基础,能够改造未来的生活,让他们在未来追求事业的时候向更加成功的道路迈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一个人是否自信的关键。
总之,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积累、感悟以及表达能力为目的,开展教学,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课堂,让学生学会积累语文知识的技巧并逐渐养成习惯;让学生学会感悟语言的真正含义,并在其中了解到作者真正想要表达什么;最后创造一个教学课堂,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