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青珍从心论治围绝经期综合征1例※
2019-01-10指导老师冉青珍
王 玲,指导老师:冉青珍
(1.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510000;2.广东省中医院,广东 广州510000)
冉青珍主任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国医大师路志正、国家级名老中医李维贤学术继承人。冉青珍主任擅用中药治疗女性绝经前后诸症,现介绍其从心论治围绝经期综合征1例。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55岁,2017年11月22日初诊。主诉:月经停闭2年,潮热汗出、胸闷心悸1年。曾行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服中药、中成药无效。刻下症:胸闷心悸时作,疲倦,潮热汗出,失眠多梦,头晕头痛,视物昏蒙,怕冷,大便干结,尿黄。舌质淡红,舌苔白,脉沉细。中医诊断:绝经前后诸症,辨证为心血不足证。处方:炙甘草15g,生晒参10g,桂枝10g,干姜10g,麦冬15g,生地黄10g,火麻仁10g,柏子仁30g,瓜蒌仁10g,法半夏10g,茯苓20g,阿胶10g(烊化),水煎内服,共7剂。
2017年12月1日二诊:服药后诸症均有所改善,心悸发作明显减少,但仍时潮热汗出,左侧胸部轻微闷痛,心中烦闷,眼蒙,入睡困难,寐欠安多梦,口微渴,大便偏硬。舌淡苔白,脉细。处方:炒酸枣仁30g,茯神30g,酒川芎10g,知母5g,阿胶10g(烊化),玄参30g,生地黄15g,地骨皮15g,酒白芍30g,麦冬15g,炙甘草15g,生晒参10g,桂枝10g,火麻仁15g,龙骨15g(先煎),牡蛎15g(先煎)。水煎内服,共7剂。
2017年12月18日三诊:服药后胸闷、心悸、心烦不寐、视物昏蒙、汗出均好转。仍有轻微左侧胸部闷痛,大便转正常。舌淡苔白,脉细涩。处方:柏子仁30g,熟地黄30g,酒川牛膝10g,川续断10g,泽兰10g,卷柏10g,龙骨15g(先煎),牡蛎15g(先煎),黄连片5g,阿胶10g(烊化)。水煎内服,共7剂。
2 按语
本患者年过七七,天癸已竭,月事停闭。李时珍《本草纲目》载:“女子,阴类也,以血为主。”指出女子以血为主,月经以血为用。由于经、孕、产、乳数伤于血,导致阴血亏虚之证。心主血脉,阴血不足,本脏失养,出现心悸胸闷失眠;血不上荣,则舌淡、头晕头痛、视物昏蒙;阴血不足,不能敛阳,则潮热汗出;精血亏虚,肠道失润,则大便干;心气不足,无力推动血液,脉道不充盈,则脉细;阴损及阳,导致心阴阳两虚。依据“心主一身之血脉”“心主神明”“阳化气,阴成形”等理论,拟方对患者进行辨证治疗。一诊患者以胸闷、心悸为主症,拟方炙甘草汤加减治疗。炙甘草汤首见于《伤寒论》:“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林靖[1]认为,心为五脏六腑的主宰,阴血虚则不能充盈血脉,加之阳气虚而不能鼓动血脉,故脉来不能自续,而为结代;气血阴阳俱不足,心失所养,故心动悸、虚羸少气。冯文娜[2]用炙甘草汤治疗冠心病期前收缩,总有效率达95.35%。炙甘草汤有通心阳、养心气、益心血、滋心阴之功,方中用麦冬、生地黄、火麻仁、阿胶等养阴之品滋养心阴;炙甘草和中健脾以养血之源;桂枝、干姜辛散温通心阳,辅以瓜蒌仁治疗胸闷心悸;生晒参、茯苓、柏子仁入心以宁心安神。全方滋补心血,温通心阳。二诊胸闷、心悸症状好转,以心烦、失眠为主,拟方酸枣仁汤合两地汤加减,较一诊加重了滋阴养血安神的力度。酸枣仁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可见虚劳虚烦不得眠为失眠主要临床表现。“虚劳”是由心肝阴虚血燥引起,表现为“虚烦不得眠”;阴血虚不能上奉,见头晕目眩,两目干涩;阴血虚不能滋养,则咽干口燥。“虚烦”,心中郁郁而烦。总之,酸枣仁汤证临床表现为心肝血虚,虚热内生而不得眠。方中重用酸枣仁养血安神,知母养阴清热,茯神宁心安神,川芎活血行气[3],两地汤滋阴清热,龙骨、牡蛎潜阳。全方滋阴养血,除烦安神。三诊胸闷、心悸、心烦不寐等症状均较前两诊减轻,以左侧胸部闷痛为主要症状。脉细涩,为阴虚不足、心脉不通之表现。拟方柏子仁丸加减,出自《妇人大全良方》。方中卷柏、泽兰叶辛散温通,善活血;熟地黄、续断益精血;阿胶为血肉有情之品,甘温质润,为补血滋阴良药;加入黄连清心火、安心神;龙骨、牡蛎镇静安神。全方养心血,通血脉,安神除烦。
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上多从肾虚角度辨证论治,女子七七之年,肾气衰竭,天癸竭,地道不通。本案患者表现以心悸、心烦、失眠等心经的症状为主,冉青珍主任认为患者因经、孕、产、乳数脱于血,导致心血不足,治疗从补心血角度入手。经炙甘草汤补心血通心阳,酸枣仁合两地汤养心安神、滋阴清热,柏子仁丸养血脉、通经络治疗后,患者绝经前后诸症明显好转。综观整个治疗过程,冉青珍主任精于辨证,善于抓住病因,用药丝丝入扣,药证相应是取得疗效的关键。在临床辨证上,冉青珍主任强调要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证论治不能墨守成规。思维开阔,圆机活法,有是证用是药才是取得疗效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