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贺氏针灸器械流派的学术源流及特点※

2019-01-10贺兴辉龙红慧蔡圣朝通信作者贺成功

中国民间疗法 2019年2期
关键词:灸法艾灸器械

贺兴辉,龙红慧,唐 巍,蔡圣朝,3,通信作者:贺成功,3

(1.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230061;2.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230038;3.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210046)

1 针灸器械的历史文献

1.1 针具 针具是针灸医师治疗疾病的工具,最早系统记载针具的典籍当属《黄帝内经》,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九针发源于南方,《素问·异法方宜论篇》云“南方者天地之所长……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灵枢·九针十二原》详细记载了“九针”,即镵针针、圆针、铍针、锋针、毫针、圆利针、大针和长针。《黄帝内经》记载了九针的名称、尺寸、特点、作用,而未绘制九针的图形,到了宋代《济生拔萃》方才出现九针的绘图。毫针沿用至今,锋针发展成三棱针,长针即现代的芒针。

《黄帝内经》之后,历代医家对九针各有发挥。晋·皇普谧《针灸甲乙经》在卷五中对九针的外形、尺寸、用途、针刺手法和补泻的方法、针刺的禁穴与禁忌等进行了详细论述,同时指出,因针的尺寸和形态差异,其适应证也不同。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将长针用于治疗喉部及舌、齿部痈肿等五官科疾病。王涛《外台秘要》则记载了“金针拨障术”,是用针灸治疗眼科疾病的最早记录。

针具的材质与当时的制作水平密切相关,常见的有草木质针、骨质针、石针、青铜针、铁针、钢针、金针、银针[1]。《管子·海王篇》记载“今铁官之数曰:一女必有一针一刀”。新中国成立后的多次考古发掘,出土了不同时期的金属针具。伍秋鹏[2]收藏了9件清代及近现代传世的针灸针具,银针、铜针、铁针5组(27件)金属针具及竹、木针筒等4件非金属针灸针具实物,表明针灸针具经过几千年的技术革新,到近代材质、外形、分类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1.2 灸具 春秋战国时期的《左传》《孟子·离娄篇》均有艾灸疗法的应用记载。《内经》认为北方寒冷,得病后宜用灸焫治疗。《素问·异法方宜论篇》载:“北方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灵枢·背腧》按艾灸操作不同将其分为“火补”“火泻”。

《内经》之后,历代医家不断丰富艾灸方法的种类。瓦甑最初是陶制的炊器,《后汉书·礼仪志下》说:“东园武士执事下明器……瓦灶二,瓦釜二,瓦甑一。”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卷三记载了瓦甑当作灸具使用:“若身中有掣痛、不仁、不随处者,取干艾叶一斛许,丸之,内瓦甑下。塞余孔,唯留一目。以痛处着甑目,下烧艾以熏之,一时间愈矣。”《肘后备急方》同时载有诸多隔物灸的方法。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记载了温管灸:“以苇筒长五寸,以一头刺耳孔中。四畔以面密塞之,勿令气泄。一头内大豆一颗,并艾烧之令燃,灸七壮。”清·雷丰《灸法秘传》载有灸盏图,咸丰时期叶圭“面碗”施灸,现已成为灸盏灸法。

2 针灸器械的现代研究

著名的师怀堂九针,是由山西怀堂老先生在《内经》九针基础上,重新发明的9种针具:镵针、磁圆梅针、针、锋勾针、铍针、圆利针、毫针、火针和梅花针。新九针在外形、临床应用等方面与古九针都不同,有着独特的针刺方法和治疗范围。灸具灸法的研究,周楣声医师贡献颇多,20世纪50年代发明了灸架,代替人手持艾条操作,据此发现灸法感传规律,总结了“灸感三相”,后又发明了吹灸仪、点灸笔等20余种艾灸器械。其他医家将声、光、电、微波、超声、激光等技术引进针灸,发明了相应的针灸治疗器械和治疗方法。

针灸器械的生产由过去的小作坊转为机器化生产,针灸针从重复利用到一次性针具。一次性针具为消耗品,灸具可反复利用、易模仿,因此大厂家愿意生产针具,而不愿生产灸具,温灸器多是小作坊式的工厂出产。

3 贺氏针灸器械的源流

3.1 贺氏家传木工技艺 贺氏家传木工技艺传承300余年,贺氏在乾隆年间从滕州市东郭迁往小党山村(包括夏庄)居住,150年前部分族人又从夏庄迁居20里外的山亭区店子镇。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贺氏从东郭来此建村,因西邻党郎山村,故称小党郎山。小党郎山村耕地稀少,加之交通不便,原材料运输成本高等原因可能是贺氏迁居的原因。贺氏世代相传的代表性木工作品搉筛,主要用于花生脱壳,贺氏还兼做农具、家具等。20世纪90年代随着农业机器化的兴起,传统的手工工具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抉择。

3.2 师承梅花派针灸 贺成功从小跟随父亲学习家传木工技艺,1994年选择中医专业,2000年在山东省中医院进修时,当时的针灸科主任说“学习针灸的医生都要看看周楣声的《灸绳》”,从此他与梅花派结下了不解之缘,将针灸器械研究作为主要的研究方向。2009年,他师从蔡圣朝主任医师读研,2017年作为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继续跟从蔡师学习梅花派针灸学术。

4 贺氏针灸器械的特点

贺氏针灸器械流派传人秉承“忠厚传家”的祖训,用料讲究,做工精细,实用性强。贺氏针灸器械的代表性作品具有独创性、实用性、文化性和艺术性的特点,用材有木制、铁制或木铁结合,考虑环保、经济诸因素,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将现代技术完美融入,与时俱进。贺氏发明创造的温灸器为满足临床需要,设计制作力求简洁实用、安全环保,提高工作效率。

4.1 针具 “Z”字形芒针,芒针最早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九针”中的“长针”。长针:长7寸,取法于綦针,锋利身薄,主治深痹和病在中者。如《灵枢·九针论第七十八》曰:“主取深邪远痹者也。”《灵枢·官针第七》曰:“病在中者,取以长针。”芒针由长针发展而来,因针具的形状细长如麦芒而得名,多由纤细富有弹性的不锈钢丝制成。但是由于芒针针体柔软纤细,进针难度大,经过多次改进后发明了“Z”字形芒针,针柄与针体之间呈“Z”形,选用制作火针的钨钢作为材质,针体细硬有韧性,兼具火针和芒针的双重特性。除了芒针,贺氏针灸还发明了储针钳(ZL201120056153.X),将毫针存放与消毒两者合二为一,方便针灸治疗。

4.2 灸具 辅助性艾灸器械:艾烟一直是艾灸治疗的难题,贺氏针灸先后发明“艾烟净化车”“侧吸式艾烟净化器”,并且将艾烟净化器与艾灸治疗床结合发明了“无烟艾灸治疗床”,将实按灸与排烟技术结合发明了“无烟型实按灸治疗器”等器械。治疗室内,固定安装艾灸聚烟罩连接排烟系统,在艾烟散发于空气前排出室外,是最早发明的聚烟、排烟方法。其他尚有“成批艾炷制作器”“艾条点火炉”“艾条碳化管”及姜片切割铡刀等。

治疗性艾灸器械保留了传统灸法以艾叶为原料,在穴位、较大面积部位施灸的特点,又有所发挥,使用手持式吹灸仪循经络体表循行线逆经或顺经施灸,使现有的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技术得到延续,温灸器也得到了丰富,如发明了温针灸治疗器、足灸治疗器、脐腹灸治疗器、胸阳灸治疗器、肢体灸治疗器、艾炷灸治疗器、隔物灸治疗器、头颈灸治疗器、温管灸治疗器、颈肩灸治疗器、化脓灸治疗器、通脉温阳灸治疗器等。

在《黄帝内经》“火泻”灸法操作的基础上,以清艾条、药艾条为灸材进行治疗,贺氏发明了多功能艾条吹灸器、台式吹灸仪、手持式吹灸仪、支架式吹灸仪、无烟药豆吹灸仪、分体式吹灸仪等。在古人艾卷灸、太乙神针、雷火神针等灸法基础上,贺氏发明了不同的按摩灸治疗器[3],将按摩手法中的法、按法、揉法、推法、点穴、摩法、擦法、拍法、击法、抹法、足底按摩及刮痧方法借助相应按摩灸温灸器操作,形成了灸法、按灸法、揉灸法、推灸法、点穴灸法、摩灸法、擦灸法、拍灸法、击灸法、抹灸法、足底按摩灸法、痧灸法等按摩灸十二法。温管灸也称苇管灸,温管灸治疗器代替传统苇管施灸,艾炷、艾条段皆可,有更大的操作空间。

4.3 灸具灸法分类 主要以灸具的使用目的、用途,灸法的作用,隔物灸隔衬物特点,按摩灸治疗特点,施灸后皮肤变化是否起泡、化脓和皮肤感觉,温灸器操作特点,灸法作用效应,是否有隔衬物,灸量大小,施灸部位等,分别予以分门别类。

4.4 灸药 药物是艾灸疗法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灸材的药艾炷、药艾条及相关艾制品、隔物灸隔衬物是研究的内容之一。艾叶又称冰台、香艾、蕲艾、艾蒿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贺氏针灸根据治疗目的,配制了数种药物配方,借助吹灸仪将药物的温热药气喷出,作用在穴位、体表经络循行线、患病局部,起到治疗保健的目的。

5 小结

《黄帝内经》记载的九针是针具的较早总结,徐萌等[4]认为砭石是九针的源头,砭石作为外治法最早的工具,是针灸九针的雏形。从《内经》古九针到师怀堂新九针,从瓦甑到灸架,针灸器械的研究绵延不绝,推动了针灸学术的进步。艾叶作为艾灸疗法的原材料,在艾灸保健和治疗日益增长的情况下供不应求,艾叶由野生开始转为人工大面积种植,与之相矛盾的是艾灸方法的落后,艾叶利用度小和灸法操作流程的滞后,造成原材料的大量浪费。贺氏针灸器械流派有明确的研究方向,立足于临床需要,将艾灸方法学、器械学、药物学、治疗保健学、分类学及标准化操作流程相结合,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灸法艾灸器械
无缝隙管理在手术室术后器械转运中的应用效果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国内外灸法治疗癌因性疲乏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质量分析
艾灸保健知多少
预防艾灸上火,可舌下含服玄参片
幼儿园自制体育器械的开发与运用
婆婆迷上了艾灸
古代文献中岭南灸法及其发展源流*
健身器械
浅析温针灸的治疗机理及温度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