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漳县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2019-01-10卢爱玲

中国林副特产 2019年4期
关键词:油用沙棘牡丹

卢爱玲

(漳县林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定西748300)

1 漳县林业产业发展现状

漳县是一个农业县份,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该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定西市南部,地处西秦岭和黄土高原交汇地带,境内海拔1640~3941m,总面积2164.4km2;年平均气温7.4℃,无霜期161天,降雨量500mm,属湿润、半湿润气候。全县林业用地面积122.8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37.8%,其中林地面积83万亩、森林面积39万亩,森林覆盖率20.05%,居定西市七县区之首;全县现辖13个乡镇135个行政村,总人口21.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15万人。2008年8月被中华环保联合会命名为“中国绿色名县”、2011年6月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命名为 “中国沙棘之乡”。近年来,漳县县委、县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推进产业扶贫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产业扶贫攻坚统揽脱贫攻坚行动,按照“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特别是近两年来,把打赢产业扶贫攻坚战作为全县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集中开展精准扶贫,制定出台了全县《生态建设工程支持精准扶贫实施方案》《新型富民产业支持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充分发挥林业部门的职能作用,立足自然资源优势,以全县4个深度贫困乡镇、63个深度贫困村为重点,紧盯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目标,重点扶持发展沙棘、核桃、油用牡丹、苗木等富民增收产业,全面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培育工程,全县林业持续增效、农民稳步增收、农村脱贫步伐明显加快。

1.1 沙棘产业方兴未艾

漳县是全国沙棘主产区之一。近两年来,漳县充分发挥“中国沙棘之乡”品牌优势,立足当地优势资源,把沙棘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朝阳产业和富民产业来抓,制定沙棘产业开发思路,坚持高标准、高起点编制《全县沙棘种植、开发、利用规划》,不断加大特色优势资源的深度开发进程,努力延伸沙棘资源开发链条,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完成人工沙棘造林10万亩,全县沙棘总面积30万亩(天然林20万亩),挂果面积25万亩,年均产鲜果总量3750t。全县现有沙棘加工企业4家、个体加工户80多家,年加工沙棘果2000多t,产品有沙棘籽、沙棘鲜果、沙棘果泥、沙棘果酱、沙棘果酒、沙棘果油、沙棘颗粒等10多种,年产值6000多万元。沙棘市场关联带动8.5万人从事沙棘经济活动,为农民脱贫致富作出了积极贡献。

1.2 核桃干果基地初具规模

核桃是适应漳县绿化造林的主要木本粮油树种,发展核桃产业既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水土流失,又可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漳县把发展干果经济林作为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和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突破口来抓,在漳河龙川河流域“沿川三十里、九岭十八坪”的盐井、武阳、三岔、武当、马泉、新寺、四族等7个乡镇33个贫困村,建设优质核桃产业基地6.2万亩,已挂果面积达1.5万亩,年收益 5800万元,受益群众达5.6万人,户均增收 4600元,实现“大地增绿、林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三赢目标。核桃产业已成为漳县干旱半干旱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助推器。

1.3 油用牡丹发展潜力巨大

漳县是紫斑牡丹的原产地,全县13个乡镇气候、土壤、降水均适宜牡丹种苗培育和牡丹生长,各地均有野生紫斑牡丹天然分布,目前新寺镇和马泉乡仍有部分连片野生紫斑牡丹生长,野生芍药(白色花)和赤芍(粉色花)分布面积约3200亩。油用牡丹籽富含人体需要的氨基酸、维生素、多糖和α-亚麻酸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发展油用牡丹产业具有极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极具开发价值。为了有效开发和利用全县浅山区有利耕地和农业优势资源,加快油用牡丹产业发展,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漳县将油用牡丹作为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助推精准扶贫的新型富民产业之一,坚持“政府搭台、部门协作、企业唱戏、群众参与”的原则,加大扶持力度,规划投资建设3万亩牡丹种植基地示范园。目前,在武阳、盐井、三岔3个乡镇采用高低兼做套种和“农户+合作社+基地”的模式,建立油用牡丹1万亩、育苗基地300亩。该基地吸纳周边村贫困户165户常年参与园区建设,人均每天劳务收入80~100元,年收入1.5万元,为助推全县精准扶贫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漳县盛世牡丹博览园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妇联定点扶贫示范基地”,被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牡丹产业委员会授予“紫斑牡丹全国示范基地”。 油用牡丹产业已成为浅山区乡镇群众增收致富的新的经济增长极。

1.4 林木种苗产业势头强劲

林木种苗产业是近年来漳县发展速度较快的新型富民产业。特别是实施精准扶贫工程以来,漳县把林业育苗作为实施生态立县战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山区农民收入、加快扶贫攻坚进程的新型富民产业来抓,以石川林场、木寨岭林场为龙头,辐射带动西南部高寒阴湿山区的大草滩镇、懿虎桥镇、贵清山镇、石川镇、四族镇和新寺镇、三岔镇等乡镇贫困村,大力发展林木育苗产业,实现了国有苗圃育苗为主转变到农户育苗占绝对优势的种苗产业发展格局,种苗产业由原来结构单一的生态针叶树种为主转向以生态林树种为主,以经济林苗木为特色,以城镇绿化苗木为补充的新的产业发展模式,初步形成了农户育苗、协会育苗、合作社股份制育苗和订单育苗相结合的多元化林木种苗产业发展体系。全县发展漳县贵清山植物园有限公司、漳县华隆科技有限公司等林木种苗产业龙头企业6个、组建漳县石川苗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林业育苗农民合作社46个。通过公司、协会、基地和农户等不同形式的组合,全县建立30多个育苗专业村、16个重点村,涉及农户8000多户,育苗总面积达2.36万亩,实现了整流域、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全县种苗产业产值达到14.2亿元,育苗产业农户年人均收入6500多元。林木种苗产业已成为重点育苗区群众增收致富的区域支柱产业。

2 林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县在林业产业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与省市要求和产业发展及精准扶贫工作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2.1 产业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

林业立体条件先天不足,山地林业比重大,林业产业发展的公共基础设施滞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

2.2 科技经费严重不足,制约着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

由于县级财政困难,林业产业科技财力支出少,企业和社会对林业产业的投入更少,因经费限制,我县林业产业项目列项少,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产业的深入开发和发展。

2.3 林业产业经济规模小,集约化生产程度较低

种植基地规模化水平低,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不高,机制不健全,仍处于粗放经营、分散经营状态,产业发展盲目性大,苗木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产业化程度不高。

2.4 林产品加工企业严重滞后,产业发展链条短

林产品加工在我县是一个薄弱环节,也是林业产业发展的最大制约瓶颈因素。全县至今没有核桃、油用牡丹产品的精深加工企业,加之现有沙棘企业等林业加工企业少、且规模小,带动产业发展的能力不强。

2.5 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不高,组织化生产程度低

贫困村贫困人口的文化素质较低,科技意识不强,对林业新品种、新技术的认识不足,种植及田间管理水平有限,产业助推困难大。

3 对林业产业发展的建议

针对林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结合实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县上下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十九届二中、三中会议精神、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抢抓国家扶贫政策支持和加大林业生态建设投入的机遇,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紧围绕打造全省林木种苗基地这一目标,按照“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区域布局,转型升级”的原则,通过扩大规模,建龙头、创品牌、拓市场,做大做强林业产业,实现产业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同步提升,全力推动林业产业转型升级。

3.1 广泛宣传引导,形成发展共识

大力发展林木种苗产业是建设“生态漳县”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技术复杂的系统工程和民生工程,必须强化政府行为,纳入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全各级党政组织要高度重视林业产业的发展,增强发展林业产业对促进农民增收、加快脱贫致富、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紧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一要求,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生命线,全面落实林业产业发展的责任主体,建立目标责任管理机制,依法加强林业产业管理,推动林业产业有计划规模化推进。同时,要利用各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使全社会认识到发展林业产业的重要性,特别是教育广大干部和贫困群众积极参与到林业产业发展中,大力发展林业产业,走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的循环经济发展路子,促进林业产业扶贫与生态保护建设有机结合、协调发展。

3.2 扩大基地建设,实现规模发展

按照发挥互补优势,深化产业合作,强化产业带动,实现合作共赢的原则,加强与省内外企业的合作,通过引进人才、资金,共建林业产业基地示范园,培育壮大林业产业,实现基地规模化发展,向规模要效益,走出一条企业合作、产业开发、项目带动的“造血”式产业发展路子。沙棘产业要突出退耕还林还草区域,深入推进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合理保护开发人工沙棘林,大力开展沙棘育苗、种植,促进沙棘产业发展,使沙棘产业成为山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支撑载体。到2020年力争人工沙棘面积发展到15万亩,全县沙棘总规模达到40万亩以上。核桃产业要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优质核桃规模化基地建设,重点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核桃成活率,促进核桃产业快速发展,使核桃产业尽快成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经济增长点。到2020年全县核桃面积发展且稳定在8万亩。油用牡丹产业要围绕打造集牡丹种植、培育、科研、加工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牡丹新型产业链,加快发展牡丹种植资源圃、育苗生产基地和种植基地,促进油用牡丹产业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培育壮大助农增收新的增长极。到2020年全县面积达到5万亩。育苗产业要充分利用西南部二阴山区有利的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培育珍贵树种,新建苗木繁育基地,大力发展林业育苗产业。到2020年全县育苗面积到达5万亩。

3.3 加强人才培育,促进提质增效

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依托发达地区在科技、人才、市场等优势和先进管理理念,加强林业产业新技术引进和技术培训工作,组织开展高层次管理和专家教授技术合作与研究课题,培训林业技术骨干人才;培训林业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家庭林场、种植大户等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一批适应现代林业产业发展的科技队伍,加快推进新技术、新成果、新材料的示范推广应用力度,提高全县林业产业发展水平和质量效益。

3.4 加大培育力度,增强带动能力

抢抓国家扶贫政策支持和加大林业生态建设投入的机遇,全面落实林业生态建设的政策措施,积极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为林业企业和合作社参与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融资支持,创新生产模式,扩大产业规模化生产,提升农民组织化发展水平。鼓励和扶持能人围绕林业产业办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办企业力度,有效开展林业产业基地建设、林产品精深加工及系列产品开发等方面合作,重点建设沙棘、核桃、油用牡丹产品精深加工及系列产品研发项目,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合作共赢,不断增强林产品加工业对农民增收的带动力。同时,要发挥龙头企业资金雄厚优势,鼓励支持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积极开展林业产业的保险试点,加大保险承保力度,最大限度规避贫困户种植风险与市场风险,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消解价格波动带来的损失,切实维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民林业产业增收。

3.5 深化林业改革,加快产业发展

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总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持续深化林业体制机制改革,统筹推进产业发展、环境治理、生态建设和“三变”改革工作,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推进林业产业化。按照“党委政府行政推动、产业发展公司化运作、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生产、群众参与入社入股分红”的改革思路,加快建立“县统筹、乡镇为主、村级为单位”的工作机制,突出林业产业扶贫,以建设现代林业园区和产业基地为平台,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开展“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或“企业+基地+农户”等生产模式,全面深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尽快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加强财政涉农资金县级统筹整合,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吸引集体资金、农民自筹资金、社会资金和金融资金参与林业产业发展,壮大资金规模,形成推动合力,推动产业集聚、集群、高效发展,助推林业增效、群众增收、生态增绿。

猜你喜欢

油用沙棘牡丹
发酵工艺为获得优质沙棘酒提供基础
沙棘种植让日子甜滋滋
沙棘颂
光伏支架对油用牡丹生长特性影响的研究
“三不够”牡丹节
油用牡丹助农增收
赏牡丹
油用牡丹助农增收
南国牡丹
沙棘丰收红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