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旅游和林下经济融合发展思考

2019-01-10李天林

中国林副特产 2019年4期
关键词:生态旅游景点特色

李天林

(甘肃省临泽县沙河林场,甘肃临泽734200)

1 生态旅游与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生态旅游”最早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1983年首先提出,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它不仅是指在旅游中欣赏美景,更强调保护生态、不破坏生态、认识生态,以生态旅游促进生态保护,以生态保护促进旅游发展,是绿色旅游,希望游客以一颗平常之心尊崇自然,敬畏自然,通过静观、默察、耳听、心思,摄影、写生、观鸟、探究等活动,充分感悟和领会自然之美。生态旅游在我县主要是利用本县的森林林地、湖面水域、河流水库、沙漠山丘等自然生态资源,发展各类旅游业态。主要模式有:自然景观观赏型,主要就是开发自然原始特色资源,供游客观赏,如丹霞奇观、红沟峡谷、沙漠公园等;公园水域游玩型,主要就是建设发展各类公园绿地、湖面水域,供游客游玩,如流沙河景区、双泉湖、锁龙潭等;休闲体验型,就是开发既能游玩观赏自然景观,又可体验一些游玩活动,还可餐饮、购物的生态景区,如红桥酒庄、德源农庄、三坝湾生态园等。

林下经济是指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空间,发展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既包括林下产业,也包括林中产业,还包括林上产业[1]。目前我县主要有:林禽模式、林畜模式、林菜模式、林菌模式、林药模式、林花模式等。

2 生态旅游和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规划设计滞后

生态旅游是以特定的植物、动物、群落等生态景观为对象,包括林下发展种植、养殖等改善提高生态景观的活动。生态旅游和林下经济发展必须突出生态性。但实际中,一些规划设计不能因地制宜的突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原生态景观,人文景观,照搬复制情况多,求新求洋,对生态景区的自然性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的整体性、协调性把握不好,没有突出生态旅游的科普性、教育性,使游客真正和大自然融为一体,体现出亲自然的生态化规划设计理念;不能较好的尊重当地传统文化和乡土情节,不能用当地的乡土材料来反映当地特色等。

2.2 发展业态单一

生态旅游和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大致相同,业态较为单一,同质化程度高,具有鲜明特色的不多。不能很好的挖掘各具地方特色和具有鲜明地域文化内涵的资源,对传统文化、民俗文化挖掘不充分,各个景点大同小异,吸引力不强,感兴趣的消费产品有限,经济效益不高,生态旅游和林下经济发展不足不高。

2.3 融合发展不足

生态旅游是这几年逐步发展起来的新型旅游业态,政府部门规划指导不足,经营管理者缺乏人才和管理经营经验,产品单一,开发力度不足。游客对生态旅游的自然美感思考不足,不能融入大自然之中,静心体验自然之美。林下经济的体验式、感受型产品不多。虽然,生态旅游和林下经济发展了一些产品,但深层次的融合不足,没有满足大众消费的丰富产品,多样化消费缺乏。

2.4 管理体制不顺

因生态旅游的山地、森林、湿地、荒漠资源及林下经济发展的种植、养殖、旅游等由不同的部门管理,各个部门都较多的从自身的发展思考,缺乏互相协调机制,统一发展规划,科学决策制度,规范有序管理,群龙治水,没有龙头,合力不足,不利于生态旅游和林下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3 促进生态旅游和林下经济发展的措施

3.1 整合规划资源,形成特色景观带

要使生态旅游和林下经济能够融合发展,就需要对本地的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与旅游产品联系起来,对本地旅游进行统一规划。要按照县上确定的丹柳道路生态森林氧吧,临平公路湿地风光,张罗公路瓜果长廊,312国道丝路文化走廊的井字形全域旅游总体思路,对每条旅游景观带进行整体规划,把沿线的各个景点有点到面串联起来,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景观带,避免景点雷同,重复开发,千篇一律。在规划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需要重视自然资源的保护,民俗文化的传承,林下经济的融入,林下种花,打造花海景观。林下养土鸡、生态鸭、兔子等,满足游客吃农家乐的食材。相关规划应该将这些特色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努力打造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各类景观,重视保护,注重创新,形成各有亮点,各具特色的旅游景观,满足各层次游客的需求,从而推动乡村生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3.2 丰富旅游业态,打造特色品牌

在总体规划指导下,要因地制宜,根据各个景点的山、水、林等自然资源和民俗、民宅、寺院等人文资源,深挖各景点的历史渊源,创新各景点产品,丰富各景点的产品,开发各景点的旅游和林下经济产品。如沙柳公路,三坝湾生态园要突出森林氧吧、森林体验、森林文化;德源农庄要突出现代农业、休闲农业、无公害农产品;沙漠植物园要突出治沙成果、杀生植物、十里沙漠;红桥庄园要突出葡萄种植、葡萄酒文化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旅游和林下经济业态,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推动乡村生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3.3 加快生态旅游和林下经济融合深度,实现多元发展

在加快生态乡村旅游和林下经济融合深度方面,就是要在不同的旅游景区内,依据资源,制定科学、合理的功能,实现旅游和林下经济多元发展。多元发展的优势是能够避免淡季旅游人数急剧下滑,使生态旅游从单一的观赏型向体验参与复合型转变,最大限度的满足不同旅客群体的需求。在具体发展中,应该根据不同景点的自然资源,有机融合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体验等,使旅客参与进来,亲身感受体验大自然之美,领略林区产品的多样性,推动生态旅游业和林下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2]。

3.4 理顺管理支持体制,促进融合运作

政府部门的管理支持对生态旅游和林下经济融合发展非常重要。既要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又要发挥统筹协调各个职能部门的领导作用,使各个部门资源整合、项目整合、资金整合,人才整合。要根据当地旅游产业发展,把乡村生态旅游、林下经济发展与农村三变改革相结合,促进各类资源要素的整合流动,加快各类经营主体的培育,引进资金实力好、开拓市场强、运营能力高的企业与当地村委会、专业合作社、农家乐、林家乐、农林家庭的多种合作,为生态旅游和林下经济的融合和高效运作发挥强有力的作用。

总之,要使生态旅游和林业经济融合发展,就必须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理顺创新体制机制,科学制定规划,加强实施指导,丰富旅游产品,形成特色品牌,促进协调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生态旅游景点特色
生态旅游之利弊
生态旅游的不同类型
生态旅游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打卡名校景点——那些必去朝圣的大学景点
完美的特色党建
英格兰十大怪异景点
没有景点 只是生活
景点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