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进出口检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19-01-10
(1.北京林业大学公共分析测试中心,北京 100083;2.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 100083)
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出现、发展、高峰,是自然科学与工程科学所共同决定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化学、生物学、食品工程和食品技术知识的人才。而笔者所教授的“食品进出口检验”则是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一门课程,对专业人才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一“食品进出口检验”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食品进出口检验”课程是面向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该课程是食品质量与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实践课程。然而在该课程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弊端开始显现。
(一)教学内容分散,需进一步整合完善
“食品进出口检验”课程理论知识教学内容应有一定的稳定性,但也需要随时代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该课程主要内容是在食品进出口检验中对食品中主要的营养成分和有毒有害物质的分析检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食品进出口检验方面的专业技能,为学生从事食品的加工、安全管理、市场流通、进出口等工作奠定专业基础。但是,“食品进出口检验”课程还存在内容简单、陈旧、条理性较差、重点不突出等问题。因此,必须对该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丰富完善教学大纲,帮助学生更深层次了解进出口食品检验的主要内容,掌握食品进出口检验中食品主要营养成分和有毒有害成分检验的基本原理、标准方法和检验技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拓展专业视野,提高解决食品检验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教学效果不佳
在“食品进出口检验”课程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尤其是理论知识教学,大部分的时间是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学生参与的机会较少,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再加上“食品进出口检验”课程中有些内容比较难理解,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进度,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对该课程学习产生厌烦和害怕的心理,严重降低了该课程学习的效率。
(三)课程考核方式陈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考核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任何教学活动都要进行考核,但考核不是目的,只是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手段。如果考核手段运用得好,就可以多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保持学习动力。在“食品进出口检验”课程教学过程中,传统的一考定终身的考核方式使学生只注重记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
二“食品进出口检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传统的“食品进出口检验”课程教学内容分散,教学手段单一,考核方式陈旧,不能调动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因此,笔者对“食品进出口检验”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探索。
(一)完善教学大纲,优化教学内容
“食品进出口检验”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涉及食品安全与检验,为了选择适合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使用的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笔者选择了2004年汪东风主编的《食品质量与安全实验技术》作为教材,同时也选择了2005年姚卫蓉主编的《食品安全指南》以及2005年赵杰文编著的《现代食品检测技术》作为教学参考书。另外,笔者结合以上参考资料对“食品进出口检验”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了修改与完善,内容共分为6章:①食品主要营养成分国际通用检验方法;②国际食品主要营养成分检验方法的原理和实验技术;③国际食品质量检验发展动态;④食品中主要有毒有害物质的分类和危害性;⑤食品中化学性有毒物质的检验原理和方法;⑥食品中微生物及其毒素的检验方法及其原理。其中,前3章为“食品进出口检验”课程食品中营养成分检验的内容;后3章为该课程食品中有毒有害成分检验的内容。通过对“食品进出口检验”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不仅完善、丰富了教学大纲,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进出口食品检验的内容,让学生掌握食品进出口检验中食品的主要营养成分和有毒有害成分检验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检验技术,而且还能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提高学生解决食品检验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
1.采用“雨课堂”教学模式
目前,在传统授课方式之外,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数字化的教学技术,产生了如“雨课堂”“课堂派”等数字化教学工具。其中,“雨课堂”将复杂的信息技术手段融入到PowerPoint和微信当中,在课外预习与课堂教学间建立了沟通的桥梁,让课堂互动永不下线。使用“雨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将带有MOOC视频、习题、语音的课前预习课件推送到学生手机上,学生可以提前预习,并与教师进行及时的沟通与反馈。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实时解答学生的问题,为传统课堂师生互动少、互动难提供了完美的解决方案。因此,笔者认为“雨课堂”教学模式科学地覆盖了“课前-课上-课后”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为师生提供了完整立体的数据支持,让教与学更简单明了。
在“食品进出口检验”课程开课前,笔者创建了该课程群,生成了该课程班级二维码。在上课时,学生可轻松扫描二维码签到上课,避免了点名签到对课堂时间的浪费,也减轻了学生对于点名产生的心理压力。该课程有大量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通过“雨课堂”教学模式,笔者将教学用PPT推送到该课程群的微信公众号中,不仅方便学生课下对知识点的巩固复习,而且在微信公众号中发布小测验,可以让学生随时掌握、复习课程的知识点。另外,选课学生可通过该课程群微信公众号向教师反馈学习情况,最大程度地促进师生的交流,解决传统课堂中学生看不清PPT内容、来不及记笔记的问题,实现了精准教学。
2.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兴的教学形式,即利用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过程的颠倒安排,使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学生自己掌控学习的进度和速度,并在教师的个性化指导下,实现自主学习。因此,笔者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适合引入到“食品进出口检验”课程中。这主要是由“食品进出口检验”课程和学生的特点决定的:①该课程包含很多必需的理论知识,且未设置实验学时让学生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因此需采用其他手段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理论知识;②学生已有必修基础课程和先修课程的知识储备,因此可以自主学习教师录制的教学视频,并在课堂上与教师进行互动。另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提前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教学视频、教学内容的录制与发布等。
3.设置学生汇报展示环节
在所有的教学形式中,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是师生身份互换,让学生上台汇报展示。这一环节的设置可以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转变为主动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参与度大大提高,成为课堂的主导。
教师在“食品进出口检验”课程授课时,在保证学生已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向学生布置研究主题,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在教师的建议和指导下查阅文献资料、制作PPT、完成汇报。首先,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自学教师提供的其他参考书籍等,完成汇报提纲的准备工作。其次,学生与教师交流讨论后,确定PPT汇报内容,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食品进出口检验”课程的内容主要分两大部分,即营养成分检验和有害成分检验,每一部分都有3个对应的章节,共6章,因此笔者将学生分为6个小组或12个小组,每组指定不同的研究专题让学生进行汇报展示。在展示过程中,学生的汇报层次清晰,由浅至深,并且与其他学生以提问等形式进行交流互动,调动了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位学生对知识点都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在整个汇报过程中,教师起辅助、引导的作用,并在学生汇报展示完成后加以点评、补充,使每位学生都有所收获。
(三)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考核
笔者在“食品进出口检验”课程考核中,增加了过程考核,即将学生的小组汇报展示过程纳入到总成绩中。该课程的总成绩由汇报展示、笔试、平时课堂表现3部分成绩组成,汇报展示成绩占总成绩的40%,笔试成绩占50%,课堂表现占10%,这3部分成绩均以100分计。“食品进出口检验”课程的最终总成绩按如下公式计算,笔试成绩×50%+汇报展示成绩×40%+课堂表现得分×10%。
三、“食品进出口检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
在“食品进出口检验”课程结束后,笔者开展了线上问卷和线下随机访谈的调查,调查学生对“食品进出口检验”课程教学改革的看法。调查结果如下。①学生对该课程改革接受度高。线上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学生认为该教学改革对课程学习和自身能力有所帮助的人数比例达到98%,其中对“雨课堂”的使用、“翻转课堂”的引入以及学生汇报展示环节等具体改革项目的接受程度超过95%,认为对学习效果及自身能力有所提高的人数比例均超过90%。②学生能力提升显著。通过线下与学生对话访谈,笔者了解到,学生普遍认为教学改革后的“食品进出口检验”课程对他们的帮助很大,调动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了他们学习、查找文献资料、演讲、分析、实验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总之,笔者认为,“食品进出口检验”课程的教学改革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奠定了良好而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