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书碎读,走出整本书阅读的“课时困局”
——以《平凡的世界》为例

2019-01-10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9年3期
关键词:平凡的世界研究型班会课

广东

整本书少则几十万字,多则上百万字。就现行高中语文课时设计而言,一学期里留给整本书阅读的时间最多只有18课时。显然,在课堂上全读、通读整本书根本不现实。如何走出整本书阅读的“课时困局”?这是开展整本书阅读指导不得不直面的现实问题,这个问题若不解决,整本书阅读最多只是“看起来很美好”!

为了尝试解决这一问题,笔者以指导阅读《平凡的世界》为例,介绍“整书碎读”的想法与做法,以期就教于方家。

一、碎读整书,提纲挈领

有人说:“写书如建房,读书类买房。”笔者深以为然,买房,需了解房,从大小、结构,再到功能布局、装修用材等,这是一个“化整为块”的过程。整本书阅读同样可以采用该方法,即“整书碎读”。这里所谓的“整书碎读”,不是要将整书打碎来读,相反,是要通过了解书的版本、规格、字数,书的封面、扉页、书脊、封底,书的献词、前言、后记、插图、注释以及作者介绍、出版说明、章节目录等这些细碎部分去整体认识一本书,提纲挈领地完成整本书阅读的兴趣触发、过程体验、收获预期、阅读规划等心理构建。

就《平凡的世界》一书而言,教师可以在布置整本书阅读任务之前,用一个课时与学生一起“碎读”。怎样“碎读”?首先需要在课堂上统一阅读版本。以某版本为例,引导学生关注到该出版社将《平凡的世界》(共三部)分为三本装帧,一部一本,但整部书采取的是同一个规格与风格的设计,只提供一段作者介绍和一个印有版次、印张的封底,共用献词、前言和作者简介,等等。在此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碎读以下内容:(1)书的封面。笔者选取的版本的封面呈淡白浅色,除正上方用于写书名的小方块以淡灰色为底色外,几乎没有任何装饰,显得平凡但有质感,与书名《平凡的世界》很是一致。手捧这样一本书,会不禁产生一种庄重感。(2)第一部附作者生活照和作者简介。照片里的路遥,手夹一支燃烧着的烟,眉头紧锁,借此可以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沧桑和沉思,预估此书的基调和风格;读简介,除了能了解作者的原名叫王卫国,其他作品有《人生》等外,还能了解作者的盛年早逝,能读到“小说以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这一句总括性的导读语,尤其要引导学生注意“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 “全景式” “改革时代” “城乡” “社会”等词语。(3)名家对此书的评价。透过此,可以告诉学生这本书的读者之多、影响之广,借此激发学生想要“一探究竟”的阅读兴趣。

二、厚书读厚,勾画批注

也许有些同学会质疑“厚书读厚”的要求,他们会想:整本书本来就那么厚了,怎么还能越读越厚呢?有必要吗?事实上,“把厚书读厚”正是在碎片化阅读、屏幕式阅读充斥,浅阅读滥行的当下,在中学阶段开展整本书阅读的关键要义所在。因为,这是通向深阅读、静阅读和研究型阅读的必然路径。

就《平凡的世界》而言,如何才能引导学生把“厚书读厚”?笔者的做法如下。

第一,进行章回体文本阅读指导。《平凡的世界》的每部、每卷、每章、每回,都只有一个数字,没有标题,这恰好给学生留下了填补空间。教师可以用一个课时的时间专门指导学生如何以章回体的格式,给书的每一卷、每一章添加一个对仗式的标题。这既可以培养学生把握主体情节、提炼主旨内容、拟写工整对句的能力,又为进行二次阅读时快速检索、回顾内容提供了索引,其必要性和价值不言自明。

第二,进行“勾画批注”阅读指导。“不动笔墨不读书”,但现在的学生,能真正“动笔墨读书”的,实在太少了。如果读完整书之后,书上没留下点笔墨,很多感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遗忘。《平凡的世界》中有太多文字、文句、文段,值得读者驻足品味,能够引发读者的联想,这时,“圈点勾画”应该成为情不自禁的、自觉的阅读行为。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这种阅读自觉,操作时可以以实例、图片的方式,示范给学生看,教他们如何在书页上做眉批、脚注、行注,如何进行侧批、旁批等,留下阅读的痕迹,包括即时的疑惑、感慨、评论、关联、思索等。哪怕随手抄写文中的一个好词、一句妙语,也可以让阅读别有一番滋味。

第三,进行研究型写作指导。只阅读不写作或只输入不输出,阅读就无法深化,也做不到多得、深得。学生也常有疑惑,自己从小到大读了不少书,为什么写作文还是那么困难呢?这就涉及“读后写”的问题——读完整本书后,该写什么?要怎样写?为此,笔者针对高中生提出了研究型写作的任务和要求。做法是:(1)指导学生写专题式读后感,突破概述内容、泛泛而谈的读后感写作模式。(2)和学生一起挖掘有鉴赏、评论价值的议题,如对书中某个人物的性格分析、作者交代环境和背景的独特笔法、书中的大量闲笔和作者的读者意识、路遥的人生与《平凡的世界》、女神田晓霞可不可以不死、影视剧《平凡的世界》与原著的比较,等等,然后,要求学生分组写作研究型小论文。(3)教会学生化用《平凡的世界》的故事、语料、笔法,写好考场作文,让《平凡的世界》成为学生写作的素材库。

三、整书碎读,随时稼穑

开展整本书阅读,并不一定非得在一节完整的语文课堂进行,我们可以在学生通读的基础上以问题、专题的形式,通过语段分享、人物分析、写作深化、育人渗透,或摘章取句、品人析事等方式,利用零碎时间,进行“整书碎读”,做到“随时稼穑”。

就《平凡的世界》而言,其文学、文化、育人价值,都非常值得挖掘。为了充分读好这本书,在开展具体阅读指导时,可以将全书整理出三条主线,即文学、文化、育人。然后,将“文学”留给语文课,将“文化”留给活动课,而书中那些人物丰厚的人生经历,可以设计成一个学期的系列主题班会课,也就是将“育人”留给班会课。笔者结合全班开展《平凡的世界》整本书阅读的情况和学生实际情况,将班会的主题分别设计为“规划你的人生——从孙少平的跌宕人生说开去” “我的祖国和我的人生——孙少安的命运与国家的变革” “友情如此珍贵——假如我和孙少平做朋友” “在平凡中精彩自己的青春世界——与家长分享教育之道”,等等。不难发现,《平凡的世界》几乎是一门完整且生动的德育课程。

进行“碎读”的另一个途径就是摘章取句,进行鉴赏与分析,以点带面,指导阅读,增强学习获得感和分享的快乐。在此,笔者赘举一例教学案例,以证“整书碎读,随时稼穑”之可行。

最近,高三复习已经进入三轮复习阶段,学习任务的繁重与高考的逼近使得学生压力越来越大,甚至失去信心。笔者希望他们能正确对待挫折、相信奋斗的力量和意义。为此,班会课上,笔者先推荐了俞敏洪在《开讲了》的演讲《相信奋斗的力量》,然后,要求他们拟出自己的人生奋斗轨迹。在接下来的语文课堂上,笔者顺势而为,延续了“奋斗”这一阅读教学主题。笔者选择了《平凡的世界》第二部第42章的内容,指导学生进行“整书碎读”。教学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让学生快速阅读,熟悉本章内容,给本章拟题,并进行展示、分享、评析;第二个环节,要学生选择自己做了批注、勾画的文字,上台朗读给同学听,并说说自己推荐这段文字的理由;其中,有几位同学同时推荐了本章的以下内容:“有了希望,人就会产生激情,并可以义无反顾地为之而付出代价;在这样的过程中,才能真正体会到人生的意义。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了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这段文字与前一天班会课的主题、俞敏洪的演讲、学生的复杂内心产生了共鸣,这种美妙的契合,可以将整本书阅读活动推向佳境;第三个环节,要求学生以本章所写的孙少安的人生阶段为基点,为孙少安的人生画一条波动曲线,这与前一天班会课“拟出自己的人生奋斗轨迹”的要求相似,亦能激励学生。

本节课通过三个环节的教学,基本完成了关于整本书阅读的“章节碎读”的指导,也为接下来就《平凡的世界》一书开展课前3分钟“摘章取句”的分享活动做了具体的范例。当整本书阅读走入尾声时,全班同学都完成了课前分享阅读,他们摘取的段落有的偏向于环境描写,有的偏向于心理刻画,有的偏向于人生哲思,有的推荐的是同一章的几段文字,更多的是以一个主题或人物为起点,推荐了横跨一部或者三部书的相关章节、文段,初步实现了从单一型阅读向研究型阅读的跨越。

猜你喜欢

平凡的世界研究型班会课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谈班会课的主题及组织形式
小学主题班会课中德育的实施策略
小学数学单元研究型整合学习的探究
铁骨柔情——论《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形象
《平凡的世界》之魅力评析
高校研究型教学模式探讨——以海洋环境保护课程为例
中国研究型大学经费筹措及对策研究
《平凡的世界》(双语加油站●跟我学)